《山園小梅其一》北宋·林逋
「合」:應該;應當。《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則受命之符,合在於此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他不合燒阿房三十六宮,殺降兵二十萬人。”蔣光慈《莫斯科吟》:“那是過去的,那是不可挽回的,只合永遠埋在被忘記的深窟里!”

林逋終身不仕不娶,隱居杭州孤山,以「梅妻鶴子」傳為佳話。此詩作於其隱居時期,通過詠梅寄託高潔志趣,展現脫離塵囂、與自然契合的隱士心境。北宋士人推崇其「隱逸之宗」的形象,此詩亦成為詠梅詩的千古絕唱。
以百花凋零對比梅花盛放,「獨暄妍」突顯其傲寒獨秀;「佔盡風情」賦予梅花主宰小園的靈性,暗喻詩人遠離喧囂的自足心境。千古名句。以「疏影橫斜」寫梅枝姿態之清瘦,「暗香浮動」傳其幽香若有若無;「水清淺」「月黃昏」構建朦朧清冷之境,視覺與嗅覺交融,極盡梅花神韻。以擬人手法側面烘托:寒鳥欲落卻「偷眼」窺視,粉蝶若見梅香必「斷魂」,極言梅花令人傾倒之魅力,暗含對世俗庸脂俗粉的否定。詩人運用了一個極富想像力的虛寫手法:色彩斑斕的粉蝶(象徵世俗的美)如果知道這冬日梅花如此清幽絕倫,必定會為之傾倒、陶醉到失魂落魄的地步。最後一句,點明隱逸主題:詩人以低吟詩句與梅相親,無需歌舞酒宴(檀板金樽)的俗世歡娛,彰顯淡泊高雅的精神境界。
此詩以梅為魂,構建出清冷幽寂、超脫塵俗的意境,梅花的孤傲與清雅,正是詩人自身人格的投射——避世卻不自棄,於靜寂中凝練生命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