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衛風·考槃》是隱逸詩的開山之作,通過讚美賢者隱居之樂,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的生活理想。以下為全文解析,並重點解答「碩人之軸」中「軸」字的含義。

全詩主旨解析
- 隱逸主題:
詩中「考槃」(築成木屋)象徵隱居的安居之所,「澗」「阿」「陸」代表遠離塵囂的自然環境,體現賢者避世獨居、自得其樂的狀態。 - 孤獨與自足:
「獨寐寤言」「獨寐寤歌」「獨寐寤宿」反覆強調獨處之樂,表現隱者不依賴外物、內心充盈的精神境界。 - 誓守隱逸之志:
「永矢弗諼」「弗過」「弗告」以誓言形式表達永不忘記、永不背離、永不外傳的堅定態度,凸顯對隱逸生活的執著。
- 「盤桓不行」之說(朱熹《詩集傳》):
朱熹釋「軸」為「盤桓不行之意」,即賢者在此地徘徊停留,不願離去。引申為隱士徜徉自適、留戀山水之態。 - 「中心」之喻(聞一多等近代學者):
聞一多認為「軸」通「妯」(心軸),喻指賢人為一方中心,如車軸般維繫其精神世界,體現其內心穩固、自為樞紐的境界。 - 「寬舒」之義(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馬瑞辰考據「軸」與「逐」「迪」相通,有「舒展」「自得」之意,與首章「寬」、次章「薖」(豁達)形成遞進,形容隱者心境愈發開闊從容。 - 「病」之異解(《毛傳》古注):
《毛傳》釋「軸」為「病也」,但此說較晦澀,多數學者認為或為訛誤,或特指「倦於仕途而隱退」之態,後世較少採用。
結論:「軸」的合理解釋
綜合來看,「軸」在詩中應理解為 「徘徊盤桓、自在徜徉」 或 「如軸心般穩固自足」,與前後章的「寬」「薖」呼應,層層遞進地描繪隱者心境:
- 寬→薖→軸:從心胸寬廣,到行為豁達,再到精神如軸心般紮根於隱逸生活,圓滿自足。
古音重現,由押韻得知當時的「澗」,「過」念平聲字!
這個「諼huan」,有可能是「翾」字,發hian音! 對應現代字是「掀」,口語「掀桌」,是反悔,耍賴的意思!
相關連結:北方方言: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