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在方格子追尋能見度的矛盾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寫作,追求的還是要有人看。無論是文學創作、散文心得,還是評論文章,讀者的回饋始終是創作者的「養分」。我們當然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在意流量,不要被點擊率牽著鼻子走,要專注於作品本身的價值與深度。」這樣的提醒確實重要,因為文字的價值遠遠超過數字的累積。然而現實卻殘酷地告訴我們:如果文字沒有傳遞到讀者眼前,再用心的篇章,也只是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創作者的成就感,往往就卡在「有人看」與「沒人看」的細縫之間。

raw-image

我之所以不斷提及這件事,並不是單純渴望數字上的滿足,而是因為我確實感受到一種環境上的困境。寫到今天,我累積了四千四百篇文章。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數字或許驚人,但對我而言,它早已是日常。我不會特意去炫耀數量,因為持續寫作已融入生活,就像每天喝水一樣自然。然而,當文章數量來到這個高度,卻更凸顯出環境的問題:為什麼如此龐大的內容篇數,無法換來穩定增長的能見度?為什麼在「方格子」裡,反而要面對曝光不足的挫折?

不可否認,我其實算是幸運的。這些年來,仍有出版社主動找我合作,邀稿、進駐,甚至規劃出版計畫。這些機會讓我感到欣慰,也代表我的文字確實被需要。但心底依舊有份難以釋懷:為什麼必須要在「外面」才會得到掌聲?在自家的平台裡,理應是孕育、支持創作者的土壤,卻往往讓人感到「自我表演卻無人喝采」的孤單。永遠只有十幾二十的點閱數。

這樣的矛盾,對我來說更是一種信念上的衝突。因為在文創產業打滾數十年,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文創的核心應該是「從自家出發」。在我看來,文化價值不只是輸出,更要從「親切」開始。能觸及更多人,才能有更多互動。但很遺憾,在平台上的大部分互動,往往來自與我相同身份的創作者。我們彼此留言、彼此鼓勵,這當然溫暖,但久而久之也形成同溫層。結果不是擴散,而是「相互取暖」,又或許有些謾罵,但這些都是同溫層,創作者間互看不順眼,也有,因為相互間有利害衝突。

文化應該從自家社群、在地土壤開始,慢慢延伸到更廣大的受眾。但現實卻告訴我:必須離開「家門」,才有可能真正被看見。這不是創作者的錯,而是平台策略的問題。

環顧當下的數位平台,大多已被「演算法」統治。這些演算法追求的不是文字本身的質地,而是點擊效率、停留時間與轉換率。換言之,它們看重的是流量帶來的商業價值,而非作品的文化價值。於是,那些真正用心經營的創作者,常被淹沒在大量輕薄、速食的內容中。如果平台缺乏對深度文章的保護與推薦機制,創作者自然會感到被忽視。更嚴重的是,長此以往,平台的文化厚度會逐漸被削弱,一個本應承載文創價值的地方,也可能滑向庸俗與表面化。

我並不是沒有嘗試改善。對我來說,理解背後的環境影響,就是尋找突破的第一步。流量固然重要,但我更在意「有效的自然閱讀者」。所謂有效,不是隨手滑過,而是真正有人停下來,專注閱讀,甚至與我的文字對話。這才是文創的本質: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與共鳴。如果這一點缺席,那麼再漂亮的數字,也只是空洞的泡影。

我常問自己:平台是否真正理解創作者的需求?我們這些人,不只是「內容供應者」,更是平台價值的根基。如果沒有創作者,平台又憑什麼存在?如果創作者在自家園地裡感到能見度不足,這其實已是平台策略與創作者間出現偏差的明顯警訊。

其實問題很簡單。平台對創作者確實不錯,但卻忽略了最核心的兩個需求:第一,要有廣大的閱讀者;第二,要有合理的變現機制。變現方面,平台做得相對成熟,成效很好;但在讀者規模與能見度上,卻顯得力有未逮。創作者的作品雖然還是有人看,但數量的多寡,必須透過數據比較才能顯現。一旦差距擴大,便會讓創作者產生被邊緣化的感受。

當我反思這些問題時,不免覺得諷刺。因為過去,我一直相信方格子這樣的平台,能承載一種不同於社群媒體的價值——它應該是一片專注於文字與創作的土壤。然而現實卻逐漸推翻了我的想像。當「演算法至上」的邏輯滲入,當曝光資源傾斜於某些形式內容,當創作者必須離開平台才能被看見時,這片「自家」的土地,也難免讓人產生疏離感。

說到底,我最想表達的,還是一個簡單的期望。期望「自家平台」能給予創作者更開放的支持,讓所有讀者能自由瀏覽免費文章,而不需要先成為會員。限制會員才能讀取,會流失許多外在非會員的閱讀者。這並不是要求特權,而是回歸常識:一個文化平台,本該讓用心經營的創作者,得到一般平台相應的曝光機會,讓讀者更容易接觸到這些作品。唯有如此,創作者才會有持續耕耘的動力,而平台也才能真正成長。

我仍然會繼續寫,因為文字對我來說並不是選項,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就算沒有掌聲,我依舊會讓文字持續流動,因為這是我與世界連結的方式。但同時,我也會持續提出觀察與建議,因為我希望方格子環境能夠更好。文創這條路,本來就不容易,我們彼此都希望能有好的發展。如果創作者只能在「外面」才被看見,那麼平台更該思考:為什麼「家」不能成為最先看見、最先支持我們的地方?

或許,這就是時代的矛盾。一方面,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聲管道;另一方面,演算法與平台策略卻築起一道道看不見的牆,限制文字的流動。這樣的環境既殘酷又真實,但我仍選擇繼續前行。因為我相信,當我們不斷書寫、不斷發聲,即便在沉默中,仍會有人被觸動。而那份觸動,就是文字最終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1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在方格子,有許多文章告訴創作者,如何創造流量。內心很有感觸,許多都談得很好,頭頭是道,但我懷疑其中的效果。做為產業人,我習慣用實際的數據來讓讀者了解。如何創造流量。在當今自媒體與內容創作的環境裡,流量幾乎是所有創作者繞不開的話題。有人說「內容為王」,有人說「流量至上」,實際情況是兩者並非對立,而
Thumbnail
2025/09/18
在方格子,有許多文章告訴創作者,如何創造流量。內心很有感觸,許多都談得很好,頭頭是道,但我懷疑其中的效果。做為產業人,我習慣用實際的數據來讓讀者了解。如何創造流量。在當今自媒體與內容創作的環境裡,流量幾乎是所有創作者繞不開的話題。有人說「內容為王」,有人說「流量至上」,實際情況是兩者並非對立,而
Thumbnail
2025/09/17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像站在一條巨大的河流邊,眼前水流滔滔不絕,無數文字、影像、聲音在眼前呼嘯而過。有人靜靜旁觀,有人試圖在水流裡撒網捕魚,而我選擇了不斷寫、不斷產出,像是把一隻又一隻的紙船推進河裡。有人因此注意到我,甚至覺得厭煩,乾脆封鎖。但我心裡明白,我這樣的多產,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為
Thumbnail
2025/09/17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像站在一條巨大的河流邊,眼前水流滔滔不絕,無數文字、影像、聲音在眼前呼嘯而過。有人靜靜旁觀,有人試圖在水流裡撒網捕魚,而我選擇了不斷寫、不斷產出,像是把一隻又一隻的紙船推進河裡。有人因此注意到我,甚至覺得厭煩,乾脆封鎖。但我心裡明白,我這樣的多產,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為
Thumbnail
2025/09/16
我偶爾會在網路上收到讀者的回應,有些是鼓勵,有些是討論,當然也有批評。但前些日子,在 YouTube【AI Music】頻道底下,我收到了一則留言,內容之繁複、之奇特,可以說是我創作以來最艱難的一則評語。 留言者這樣寫道: 「AI Music 創作水平目前就醬,就這樣…不是批評,吐槽普普您哦!千
2025/09/16
我偶爾會在網路上收到讀者的回應,有些是鼓勵,有些是討論,當然也有批評。但前些日子,在 YouTube【AI Music】頻道底下,我收到了一則留言,內容之繁複、之奇特,可以說是我創作以來最艱難的一則評語。 留言者這樣寫道: 「AI Music 創作水平目前就醬,就這樣…不是批評,吐槽普普您哦!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內容有價 加入方格子8個月以來,一直都在討論內容有價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站在創作者的立場來看絕對是好事情,不過內容要怎麼有價?從產業的觀點看來,這還需要有人購買你的作品才能夠達到內容有價的目的。確實,內容有價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需要投入
Thumbnail
內容有價 加入方格子8個月以來,一直都在討論內容有價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站在創作者的立場來看絕對是好事情,不過內容要怎麼有價?從產業的觀點看來,這還需要有人購買你的作品才能夠達到內容有價的目的。確實,內容有價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需要投入
Thumbnail
沒人看作品就無法發揮應有價值 流量之所以重要,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想像你是一位藝術家,在文創市集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你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創作這些作品,但如果沒有人來欣賞、購買,那這些作品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寫作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流量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了
Thumbnail
沒人看作品就無法發揮應有價值 流量之所以重要,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想像你是一位藝術家,在文創市集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你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創作這些作品,但如果沒有人來欣賞、購買,那這些作品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寫作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流量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了
Thumbnail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
Thumbnail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對於想要在「創作有價」平台上創作的創作者來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必須的。創作者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環境的優勢和劣勢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強化自己的優勢、彌補環境的劣勢,以達到創作有價的目的。創作有價的目的是讓創作者的創作更有價值,或者說更有價格。將創作轉化
Thumbnail
備受關注 瀏覽量這題目是創作者都會關注的,其實我並不很喜歡談論這類問題,因為這類的問題坦白說很容易引起爭論。有一方的人會說,只要你的創作夠好,就漸漸會有人喜歡。另外一方面的人是說,你沒有良好的導流,你一定就沒有流量。 分享,越多人看越好 其實兩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文章既然是分享上來,作為公開
Thumbnail
備受關注 瀏覽量這題目是創作者都會關注的,其實我並不很喜歡談論這類問題,因為這類的問題坦白說很容易引起爭論。有一方的人會說,只要你的創作夠好,就漸漸會有人喜歡。另外一方面的人是說,你沒有良好的導流,你一定就沒有流量。 分享,越多人看越好 其實兩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文章既然是分享上來,作為公開
Thumbnail
如何寫出能感動看文的人,甚至感動自己的文創,無關華麗文藻,而是故事本身。 方格子文創的魅力,能吸引群眾聚集,除了各個專業領域資訊,是需要的群眾養份,最讓人愛不釋手,有著反覆閱讀的足跡,無疑是強烈觸動人心的剖白文創,不只是被故事性吸引,而是觀眾會在文創中,尋找曾有碰觸悸動的相同足跡。 那種
Thumbnail
如何寫出能感動看文的人,甚至感動自己的文創,無關華麗文藻,而是故事本身。 方格子文創的魅力,能吸引群眾聚集,除了各個專業領域資訊,是需要的群眾養份,最讓人愛不釋手,有著反覆閱讀的足跡,無疑是強烈觸動人心的剖白文創,不只是被故事性吸引,而是觀眾會在文創中,尋找曾有碰觸悸動的相同足跡。 那種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文創產業輔導角色協助文創工作者賺錢, 目前方格子網站系統沒有閱讀量數據, 阻礙了人們觀察學習別人, 造成困擾, 而作者發現自己瀏覽量主要來自平臺內相互創作者, 並分享了提升文章流量的方法。
Thumbnail
文創產業輔導角色協助文創工作者賺錢, 目前方格子網站系統沒有閱讀量數據, 阻礙了人們觀察學習別人, 造成困擾, 而作者發現自己瀏覽量主要來自平臺內相互創作者, 並分享了提升文章流量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