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吸引流量 | 我如何創造6.1 萬人瀏覽 | 創作者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方格子,有許多文章告訴創作者,如何創造流量。內心很有感觸,許多都談得很好,頭頭是道,但我懷疑其中的效果。做為產業人,我習慣用實際的數據來讓讀者了解。如何創造流量。

raw-image

在當今自媒體與內容創作的環境裡,流量幾乎是所有創作者繞不開的話題。有人說「內容為王」,有人說「流量至上」,實際情況是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密不可分。好的內容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推廣、曝光的機制,再好的文章也可能默默無聞。這一點,從我自己的數據中便可窺見端倪。

我整理了自己在平台上的文章表現,分別統計有推介(即時精選,Google New,TOP55)與無推介的瀏覽差異,並進一步比較前後五分之一文章的落差,得到如下的數據:

  • 有推介:瀏覽 56,969 次,共 40 篇,平均每篇 1424.2 次瀏覽
  • 無推介:瀏覽 4,818 次,共 233 篇,平均每篇 20.7 次瀏覽
  • 整體平均:瀏覽 61,787 次,共 273 篇,平均每篇 226.3 次瀏覽
  • 後五分之一:瀏覽 552 次,共 55 篇,平均每篇 10 次瀏覽
  • 前五分之一:瀏覽 57,725 次,共 55 篇,平均每篇 1049.5 次瀏覽

這組數據有幾個非常值得討論的重點。


一、推介的重要性

從最直觀的比較來看,「有推介」與「無推介」的文章之間,差距極其懸殊。前者平均每篇瀏覽量高達 1424.2,而後者僅有 20.7,足足差了將近 70 倍

這代表什麼?代表在平台生態中,推介是一種「加速器」。它能將原本的文章送上更高的舞台,讓更多讀者有機會接觸。換句話說,文章是否被推介,直接決定了它是否能「出圈」。

這也說明了流量並非完全取決於內容質量。當然,平台不會隨意推介毫無價值的文章,但一旦符合某些機制、觸發平台的演算法,曝光度就能瞬間放大。

推介力量的大小(TOP5 >最大效果明顯)(Google News > 效果明顯)(即時精選 > 效果不明顯)


二、平均數字背後的「兩極化」

再來看總體數據。雖然所有文章加總後,每篇平均瀏覽是 226.3,但若細分前後五分之一,差異同樣驚人:

  • 前五分之一(55 篇)平均 1049.5 次
  • 後五分之一(55 篇)平均 10 次

也就是說,前後端差了超過 100 倍。這正是內容創作常見的「馬太效應」──流量集中於少數文章,而絕大多數文章則處於長尾,幾乎不被關注。

這種兩極化有幾個啟示:

  1. 不要過度依賴平均數字。表面上看起來「每篇平均 226 次」,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文章遠低於此,只有少數爆款把數字拉高。
  2. 要認清流量的不均衡性。流量不是均勻分配的,它總是向「被看見的文章」集中。
  3. 策略比單純努力更重要。寫 10 篇文章,可能不如抓到一次推介來得有效。

三、如何創造 6.1 萬瀏覽?

從我的經驗來看,這 6.1 萬瀏覽並不是靠「持續穩定」累積上來的,而是依賴少數爆款文章推高總體數字。這些爆款文章有幾個共同點:

  1. 選題明確,與大眾關心連結
    當文章主題與社會話題、熱門文化或實用資訊結合時,更容易吸引讀者停下腳步。這也是為什麼文創文章若能連結趨勢,就會比較容易被推介。
  2. 標題設計吸引點擊
    在推介位或搜尋結果中,標題是第一道關卡。若能兼顧資訊性與好奇心,例如「如何創造 6.1 萬瀏覽」這樣的數字導向標題,往往能勾起點擊慾望。
  3. 篇幅與內容結構適中
    太長的文章不易被讀完,太短又顯得敷衍。經驗顯示 1000~2000 字是比較適合的篇幅,再加上分段、列表、數據圖表,會提升閱讀流暢度。
  4. 適度互動與延伸
    有些文章若能與讀者互動,或延伸至社群媒體、其他平台,會大幅增加被二次推廣的機會。

這些要素疊加起來,讓少數文章突破長尾,帶來大量流量,進而撐起整體數字。


四、數據背後的提醒

雖然 6.1 萬的總瀏覽數看起來亮眼,但我們不能忽視它背後的現實:

  • 大部分文章瀏覽極低,甚至只有個位數到十位數。
  • 寫作量大,並不等於一定有曝光,真正有效的是「質量結合推廣」。
  • 平台推薦權重高,創作者需要研究平台的演算法邏輯,而不是單靠「埋頭苦寫」。

因此,這組數據既是鼓舞人心的成果,也是一種警醒:如果沒有被推介,文章的存在感幾乎是透明的。


五、我的策略與調整

經過這些數據的觀察,我對未來的創作策略有幾點調整:

  1. 聚焦標題與主題設計
    將更多心力放在選題上,找出同時具備「個人特色」與「大眾共鳴」的題材。
  2. 嘗試多元表現形式
    除了單純文字,加入圖表、漫畫、案例故事,讓文章更容易被分享。
  3. 提高互動性
    在文章結尾拋出問題,或引導讀者留言,增加文章的互動率,這也是平台演算法的重要指標之一。
  4. 持續累積與等待時機
    雖然爆款難以預測,但持續輸出內容,增加被推介的機率,終究會迎來突破。

六、心語:流量是過程,不是終點

總結來說,6.1 萬的瀏覽數字看似光鮮,其實背後是推介機制與爆款文章的結果。它提醒我們,流量確實重要,但不能成為唯一的追求。因為一旦創作只剩下「迎合演算法」,內容就會失去靈魂。

我認為更理想的態度是:把流量當成放大器,而不是終點站

內容本身要能代表創作者的價值與觀點,而流量只是幫助更多人看到它。當兩者結合時,創作才能既有意義,也能被看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30會員
4.9K內容數
這裡就是一個小報社,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歡迎閱讀。。。謝謝。。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17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像站在一條巨大的河流邊,眼前水流滔滔不絕,無數文字、影像、聲音在眼前呼嘯而過。有人靜靜旁觀,有人試圖在水流裡撒網捕魚,而我選擇了不斷寫、不斷產出,像是把一隻又一隻的紙船推進河裡。有人因此注意到我,甚至覺得厭煩,乾脆封鎖。但我心裡明白,我這樣的多產,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為
Thumbnail
2025/09/17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像站在一條巨大的河流邊,眼前水流滔滔不絕,無數文字、影像、聲音在眼前呼嘯而過。有人靜靜旁觀,有人試圖在水流裡撒網捕魚,而我選擇了不斷寫、不斷產出,像是把一隻又一隻的紙船推進河裡。有人因此注意到我,甚至覺得厭煩,乾脆封鎖。但我心裡明白,我這樣的多產,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是為
Thumbnail
2025/09/16
我偶爾會在網路上收到讀者的回應,有些是鼓勵,有些是討論,當然也有批評。但前些日子,在 YouTube【AI Music】頻道底下,我收到了一則留言,內容之繁複、之奇特,可以說是我創作以來最艱難的一則評語。 留言者這樣寫道: 「AI Music 創作水平目前就醬,就這樣…不是批評,吐槽普普您哦!千
Thumbnail
2025/09/16
我偶爾會在網路上收到讀者的回應,有些是鼓勵,有些是討論,當然也有批評。但前些日子,在 YouTube【AI Music】頻道底下,我收到了一則留言,內容之繁複、之奇特,可以說是我創作以來最艱難的一則評語。 留言者這樣寫道: 「AI Music 創作水平目前就醬,就這樣…不是批評,吐槽普普您哦!千
Thumbnail
2025/09/16
我是普普文創,一個在文創產業中默默耕耘了十幾年的普通工作者。如果說這些年有什麼深刻的體悟,那就是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生存法則:「你不是第一,你是唯一」,以及一種堅定不移的實踐心法:「定時定量,堅持不懈」。這兩句話,不僅是我個人一路走來的寫照,更是我持續創作、不畏挑戰的核心精神。你不是第一,你是唯一
Thumbnail
2025/09/16
我是普普文創,一個在文創產業中默默耕耘了十幾年的普通工作者。如果說這些年有什麼深刻的體悟,那就是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生存法則:「你不是第一,你是唯一」,以及一種堅定不移的實踐心法:「定時定量,堅持不懈」。這兩句話,不僅是我個人一路走來的寫照,更是我持續創作、不畏挑戰的核心精神。你不是第一,你是唯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近一年來,許多寫作者發現文章流量不如以往。這篇文章探討了社群應用的重要性以及Google演算法的調整對於寫作者流量的影響。
Thumbnail
近一年來,許多寫作者發現文章流量不如以往。這篇文章探討了社群應用的重要性以及Google演算法的調整對於寫作者流量的影響。
Thumbnail
為什麼要談這個? 因為方格子平台的沙龍建立,方格子希望創作者能夠更加努力地經營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然後把這些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以創造鐵粉、提升銷售轉換率。聽起來是相當不錯的主意,因為很顯然地,如果你把各個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就能讓他們加入會員、喜愛你的文章、訂閱你的文章、
Thumbnail
為什麼要談這個? 因為方格子平台的沙龍建立,方格子希望創作者能夠更加努力地經營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然後把這些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以創造鐵粉、提升銷售轉換率。聽起來是相當不錯的主意,因為很顯然地,如果你把各個社群媒體的粉絲引流到方格子平台,就能讓他們加入會員、喜愛你的文章、訂閱你的文章、
Thumbnail
數據說明 資料來源:Similarweb | website analysis 以2023/12、2024/1,2024/2,三個月做統計。 上次提到方格子,三個月的總流量是18.51M(百萬),探訪來源,直接進來的有32.97%,Email進來的有0.36%,轉介進來的2.11%,社群媒體進
Thumbnail
數據說明 資料來源:Similarweb | website analysis 以2023/12、2024/1,2024/2,三個月做統計。 上次提到方格子,三個月的總流量是18.51M(百萬),探訪來源,直接進來的有32.97%,Email進來的有0.36%,轉介進來的2.11%,社群媒體進
Thumbnail
備受關注 瀏覽量這題目是創作者都會關注的,其實我並不很喜歡談論這類問題,因為這類的問題坦白說很容易引起爭論。有一方的人會說,只要你的創作夠好,就漸漸會有人喜歡。另外一方面的人是說,你沒有良好的導流,你一定就沒有流量。 分享,越多人看越好 其實兩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文章既然是分享上來,作為公開
Thumbnail
備受關注 瀏覽量這題目是創作者都會關注的,其實我並不很喜歡談論這類問題,因為這類的問題坦白說很容易引起爭論。有一方的人會說,只要你的創作夠好,就漸漸會有人喜歡。另外一方面的人是說,你沒有良好的導流,你一定就沒有流量。 分享,越多人看越好 其實兩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文章既然是分享上來,作為公開
Thumbnail
增加流量 流量密碼是指在特定平台或管道上,能夠吸引大量關注和參與的內容或行銷策略。掌握流量密碼,就能有效獲取流量,並將流量轉化為實際效益,例如銷售、品牌知名度提升等。就算小到類似平台內的創作者也要嘗試找到自己的流量密碼,只是這需要有計劃、有耐心、有毅力的去做,才可能逐漸增加創作者的流量。 每人有
Thumbnail
增加流量 流量密碼是指在特定平台或管道上,能夠吸引大量關注和參與的內容或行銷策略。掌握流量密碼,就能有效獲取流量,並將流量轉化為實際效益,例如銷售、品牌知名度提升等。就算小到類似平台內的創作者也要嘗試找到自己的流量密碼,只是這需要有計劃、有耐心、有毅力的去做,才可能逐漸增加創作者的流量。 每人有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文章當作寶般悉心照顧, 異常貼心的方式去關心文章的瀏覽量, 近來成為眾多創作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談論瞭如何調整創作方向來吸引更多讀者, 瀏覽量是否是唯一文章價值的衡量標準, 以及如何透過社群經營引流來增加文章瀏覽量等議題。除此之外, 作者也提及透過互動模式和引流模式來分享創作和吸引更多閱讀的方式。
Thumbnail
近日參加了方格子創作者尾牙,與許多網友見了面、也與不少創作者交流。聊的主題很多,其中一個最有感的是:到底文章寫完後給誰?流量可以怎麼經營? 因為職業是新創線記者的關係,忍不住拿創業家與創作者比較一下:其實二者的本質很接近,創作如了把文張當產品來經營呢?
Thumbnail
近日參加了方格子創作者尾牙,與許多網友見了面、也與不少創作者交流。聊的主題很多,其中一個最有感的是:到底文章寫完後給誰?流量可以怎麼經營? 因為職業是新創線記者的關係,忍不住拿創業家與創作者比較一下:其實二者的本質很接近,創作如了把文張當產品來經營呢?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Thumbnail
文創產業輔導角色協助文創工作者賺錢, 目前方格子網站系統沒有閱讀量數據, 阻礙了人們觀察學習別人, 造成困擾, 而作者發現自己瀏覽量主要來自平臺內相互創作者, 並分享了提升文章流量的方法。
Thumbnail
文創產業輔導角色協助文創工作者賺錢, 目前方格子網站系統沒有閱讀量數據, 阻礙了人們觀察學習別人, 造成困擾, 而作者發現自己瀏覽量主要來自平臺內相互創作者, 並分享了提升文章流量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