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爾會在網路上收到讀者的回應,有些是鼓勵,有些是討論,當然也有批評。但前些日子,在 YouTube【AI Music】頻道底下,我收到了一則留言,內容之繁複、之奇特,可以說是我創作以來最艱難的一則評語。
留言者這樣寫道:楊田淮
「AI Music 創作水平目前就醬,就這樣…不是批評,吐槽普普您哦!千篇一律所有使用者 AI 創作 Music 受限,技術皆尚未成熟!普普您具有文學寫作這方面的天賦,但僅有文學單方面 1 維度才華!?小弟不才建議:一定必需再學習略懂科學+物理學。拜讀普普您寫作文章多產的焦慮迷惑…??物理學的槓桿原理,是您全方位致勝的 APP。請多注意參考 Elon Reeve Musk,令人欣賞的天才型思維男人。文學+科學+物理學=三維度。三維度+普普智慧才華=四維度。給治地球的‘霸王’誕生——普普朝代。」
我第一次讀到時,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這位仁兄,顯然是用一種極度推崇、甚至帶點誇張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的看法。他把「文學」與「科學」、「物理學」並列,甚至再加上「智慧」這個核心,然後說這樣可以讓我成為統治地球的「霸王」,開創「普普王朝」。這樣的想像,本身就帶著某種神話色彩。
然而,笑過之後,我的內心其實湧起了惶恐。
高看與自省
人總是這樣:被批評時會難過,被誇獎時會不安。因為批評讓我們覺得自己不足,而誇獎若超過現實,則會令人心生愧疚。
「我真的能配得上這些評語嗎?」這是我第一時間冒出的疑問。文學,我確實長年耕耘,但要說有「天賦」,我寧可解釋為「堅持」。文學這條路上,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資產,大概就是「多產」與「不放棄」。而至於科學與物理?我雖然在小說裡常借用這些元素,但要我自稱懂行,那完全談不上。
所以,當留言者說「文學+科學+物理學+智慧=四維度」時,我其實更多感受到的是距離感。這不僅是對我的高看,甚至是一種「神化」。
但另一方面,我心底又有那麼一點點的喜悅。人性本就矛盾,當有人肯定你時,你會開心,即使那份肯定過了頭。正如一句俗語:「高看我一眼,我便受寵若驚。」
小小的聯想:李天明的影子
有趣的是,當我仔細回味這則留言時,忽然想到自己長期連載的小說【天網】。那部作品我寫了整整 2024 篇,現在出版到491篇,還有1533篇,主角李天明,是一位勇敢無畏的青年。他不是「統治地球」的霸王,而是「守護地球」的戰士。
李天明往來於月球與火星之間,與各種危機搏鬥。他的形象,其實就是「文學+科學+幻想」的結晶。在某種程度上,留言者所描繪的「四維度普普」,不正就是李天明的縮影嗎?只是他把小說裡的角色投射到現實,把創作者與角色的界線模糊掉了。
想到這裡,我忽然有點感動。或許,這正是文學創作最美妙的地方。當角色活到某種程度時,讀者會把他們當成真實存在的人物,甚至延伸到作者身上。李天明原本是我筆下的幻影,卻在留言者眼中,成了我應該追隨的目標。
想像的槓桿
留言中有一句特別吸引我:「物理學的槓桿原理,是您全方位致勝的 APP。」
槓桿,這個詞本身就寓意豐富。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句話流傳至今,象徵的是「小處發力,大處見效」的智慧。
那麼,對我而言,槓桿會是什麼呢?
文學,或許就是我的槓桿。它未必能立刻改變世界,但它能撬動一些人心,能讓讀者在某個瞬間停下來思考。當更多人願意去思考,社會才可能改變。
科學,則是另一種槓桿。它透過技術,直接作用於人類的生活,從能源、交通到醫療,帶來實實在在的進步。
如果文學是「觸動心靈的槓桿」,那科學就是「改造現實的槓桿」。而我若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或許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我能做到什麼?
然而,話說回來,我真的能做到留言者所說的「四維度霸王」嗎?
坦白講,幾乎不可能。
但換個角度想,我或許不需要真的去成為「統治者」或「王朝建立者」。我所需要的,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能做的事做到極致。
我可以繼續創作,把小說裡的李天明塑造得更加鮮明,讓他去承擔那些人類未來的想像。這或許就是我與「科學」的連結:雖然我不懂高深的物理學,但我能用文學的語言,把那些科學願景轉化為故事,讓更多人看見。
同時,我也能繼續反思與學習,至少讓自己在寫作中,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即使我無法成為馬斯克那樣的「天才型思維男人」,但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裡,拓展自己的眼界。
文學與科學的交會
當代世界,其實需要文學與科學的結合。科學能解答「如何做」,文學能追問「為何做」。
例如 AI 的發展,就是如此。科學家能告訴我們如何訓練模型,如何提升演算法,但唯有文學與哲學,才能問出「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AI 的存在會如何改變人性?」
換言之,科學給我們工具,文學給我們方向。若缺一不可,否則我們會擁有強大的能力,卻失去使用它的理由。
也許,這正是留言者所說的「三維度+智慧=四維度」的深意。
普普王朝?
至於「普普王朝」,我只能苦笑。王朝意味著權力、統治與代代延續,而這些詞對我來說,既遙遠又陌生。
但如果把它理解為一種隱喻,或許我能接受:一個作家透過文字建立起的「精神王朝」。在這個王朝裡,不是疆土與軍隊,而是思想與想像力。
如果真要說有「普普王朝」,那麼它存在於我的讀者之間。只要有人願意繼續閱讀、討論、思考,那就是這個王朝的延續。
心語
這則留言,讓我經歷了從震驚、惶恐到思索、釋懷的過程。它提醒我:別害怕他人對你的高看,也別因為不可能做到而退縮。重要的,是在這份高看中,找到一點自我突破的契機。
或許我無法成為「地球的霸王」,但我能成為一個努力撐起自己槓桿的創作者。透過文學,我能觸動人心;透過學習,我能拓展眼界;透過小說,我能把不可能化為可能。
至於「普普王朝」,就讓它成為一個溫柔的幻想吧。幻想有時比現實更真,因為它能帶給人希望。而希望,本身就是一種最強大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