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利奧 科塔薩爾 南方高速
胡利奧·科塔薩爾是一位阿根廷作家,也是拉美文學爆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寫了很多經典作品,可惜台灣似乎沒有翻譯太多他的作品,因此我讀的這則短篇《南方高速》是簡體版的。
《南方高速》是一個在擁賭的車流中,慢慢建構出的小型社會的故事。這個故事背景設定得很高明。要寫一個小型社會的互動,如果像《百年孤寂》那樣寫馬康多的形成,會用到大量的篇幅,而如果假想一個已經存在的場景,則失去了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把故事設定在一個堵車的高速公路上,等於憑空創造了一個時間、空間都被限制的場景。故事中的角色既不能離開、也不能什麼都不做,於是就順其自然推動了角色的發展。
故事裡的角色都沒有名字,作者用他們的職業或是他們開的車來代稱他們,比如主角就是「工程師」。工程師是這個團體的創造者之一,他提議讓「陶努斯」來負責領導大家,自己則是輔助角色。於是,相鄰的車主們很快就結成了聯盟,大家一起平分水、食物和車廂空間。有些車子拿來安置病人,有些拿來蓋毯子睡覺。隨著時間流逝,大家意識到水可能會不夠,於是陶努斯開始和其他團體商量,能不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換到飲用水。公路上的人們或許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慢慢的,形成一個微型社會,裏頭有各式各樣的人,帶著各種不同的物資。當社會的物資短缺時,便開始向外擴張,或以談判或以交易的方式,換取自己社會需要的資源。
把這個場景從高速公路擴大到人類社會,不禁讓人思考,團體生活的形成,究竟是偶然產生的生活模式,還是人類生存的必然發展?我認為這個短篇故事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故事中的設定很美好,大家都還有東西吃,也買得到水,但是如果堵車持續好幾天,糧食全部耗盡之後,陶努斯會不會帶領大家用更極端的方式取得食物?高速公路上的「戰爭」會不會就此開始?
除了「外患」之外,作者還舉了一個「內憂」的例子。也就是一位年輕人,把水據為己有,不分享給他人。於是他的水被工程師搶了過來充公。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想確保自己的需求被滿足,因此就會有私吞的情況,在我們社會何嘗不是這樣呢?
聽起來似乎有些難耐,但其實工程師過得並不痛苦。在這期間,工程師甚至還和「王妃上的姑娘」談戀愛,兩人會在深夜互相依偎,度過這漫長的夜晚。當車流終於發動時,工程師還幻想著與王妃上的姑娘在巴黎見面,兩人拜訪對方的住處並幸福地生活,但他最後也意識到,這個時空封閉的地方被打破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車前的天線上,紅十字旗幟還在獵獵飄揚,車已經跑到了每小時八十公里,前方的燈火越來越明亮,只有一件事他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匆忙,為什麼深更半夜在一群陌生的汽車中,在誰都不瞭解誰的人群中,在這樣一個人人目視前方、也只知道目視前方的世界裡,要這樣向前飛馳。
有趣的是,眾人在潛意識中也知道,這段友誼不會持續。他們雖然會聊天,但是也不過問對方的姓名,工程師甚至不知道王妃上的姑娘真正的名字。所有人都了解,這份短期內建立的情誼,都是迫於合作關係的。當這份基礎消失後,在這之上的友情和愛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南方高速也像人生。熱浪繼續在公路上翻滾,每個人在彼此的生命中來來去去,但我們還是要繼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