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沖和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始都是由道衍生而來,之後開始有不同的對立出現,接著開始出現平衡,才衍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萬物背對著陰,懷抱著陽,相對立又互相交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人們不想要的無非是「孤」、「寡」和「不穀」,但達官貴人卻以此做為美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些人以為表面上好像損失,實際是得了好處,但卻正好相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們傳善,我也傳善。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強迫剛硬者不得善終,我們以此(傳善)為準則。


【註解】

道生「一」:原始的

一生「二」:有不同的

二生「三」:平衡的

負陰:背對著陰

抱陽:懷抱著陽

人之所「惡」:讀ㄨ不想要

唯「孤」「寡」不穀:「孤」是失去依怙﹔「寡」是失去夥伴

「王公」以為稱:達官貴人

人之所「教」:讀ㄐㄧㄠ傳善

強梁者:強迫剛硬者

不得其死:不得善終


【解析】

一切相剋之物,亦有相生之時,既非絕對,殊途同歸,何須過於堅持,近乎執著。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48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原文】 上識聞道,勤而行之; 中識聞道,若存若亡; 下識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孺,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箴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Thumbnail
2025/09/19
【原文】 上識聞道,勤而行之; 中識聞道,若存若亡; 下識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孺,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箴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Thumbnail
2025/09/18
【原文】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反者,道之動。 ➡學到一樣,可以類推三樣,如此能觸發習道的機緣。 弱者,道之用。 ➡有所不足,更需要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了分別才衍生出天下萬物,原本沒有分別,才會有所分別
Thumbnail
2025/09/18
【原文】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反者,道之動。 ➡學到一樣,可以類推三樣,如此能觸發習道的機緣。 弱者,道之用。 ➡有所不足,更需要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了分別才衍生出天下萬物,原本沒有分別,才會有所分別
Thumbnail
2025/09/17
【原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後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後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後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
Thumbnail
2025/09/17
【原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後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後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後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諸供養中,法的供養第一;諸功德中,心的祝福為上。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諸供養中,法的供養第一;諸功德中,心的祝福為上。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