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課程概述
本週課程的核心思想聚焦於投資者基因的進化與適應性生存。老師強調,在充滿風險與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只有將投資認知從「單細胞低等動物」進化為能應對任何風險的「高等動物」DNA,才能避免在歷史性的金融風暴(如 2000 年或 2008 年的崩跌)中被淘汰滅絕。這種進化要求學員必須完全理解投資哲學、精通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並具備能夠承受市場持續深跌(例如 10 年跌幅 85%)的心理韌性。同時,老師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金融工具(如以房養老與股票質押)來活化資產,確保退休後的穩定現金流與心靈自由。

本週課程重點
本週課程深入探討了高階投資者的生存法則、退休現金流策略,以及資產活化工具的精準運用。
投資DNA的進化與風險承受力
James 老師指出,投資成功與否,核心在於投資理財的能力,這也是區分窮人與富人的重要因素。許多外面的投資者仍停留在單細胞低等動物的狀態,缺乏經歷環境淬煉的演化,因此一旦市場環境改變,就容易滅亡。老師強調,真正的投資者必須能夠坦然承受市場持續且深度的下跌,例如面對持續十年、跌幅達 80% 的極端風險。若缺乏對此風險的完全理解、不懂得風險控管與資產配置,投資者仍處於低等動物階段,隨時可能被滅絕。因此,投資者必須透過學習進化,並以「資產配置是否能在市場下跌 10 年、跌幅 85% 時仍活著」作為安全配置的衡量標準。
退休現金流規劃與資產活化
針對退休現金流的選擇,James 老師比較了理財型房貸與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的差異。老師指出,如果退休後沒有穩定薪資收入,理財型房貸會因需同時償還本金和利息而可能造成現金流不足,尤其在市場下跌時,籌資償還壓力更大。因此,老師建議年紀較大且沒有穩定薪資收入的朋友,應以申請以房養老為主,因為其能提供較穩定的每月現金流,增加安全感。若不需動用這筆現金,亦可將其用於再投資,達到活化房地產資產的目的。
股票質押的高階運用與風險邊界
老師闡述了股票質押作為資本家工具的優勢,它讓資產持有人手握資產、自行決定借款操作。與信貸和理財型房貸不同,股票質押原則上無須還款(除非觸及追繳),是完美的金融操作。老師提供了現金比重與安全動用額度的具體策略:
- 留存 30% 現金,每年可動用 2% 到 3%。
- 留存 40% 現金,每年可動用 3% 到 4%。
- 留存 50% 現金,每年可動用 4% 到 5%。
動用額度需能支撐至少 10 到 15 年的生活費用。老師同時發出嚴重的警告:在美國,股票質押借出的資金絕對禁止再投資於證券賬戶,這會被視為嚴重違規,可能導致權利被收回並要求立即還款,造成財務災難。
財富觀念與心靈自由
老師和學員們探討了財富對人生的影響。學員分享了在完成資產配置後,心靈上產生巨大轉變,能夠以「沒關係、無所謂、都可以」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小事與職場爭執,因為他們清楚自己未來的財富狀況。James 老師對此表示肯定,認為金錢可以解決許多困擾,讓人擁有更多精神去面對快樂的生活。老師進一步闡釋,頂級富人已沒有「錢」的概念或「標價」的概念。巴菲特認為有錢人與一般人唯一的差別在於擁有私人飛機,以及心靈上的自由——不受金錢所困,不必受社會價值觀定義,而是自己定義自己的價值觀。
學員問答精選
1. Bruce: 如何確認高階資產配置中的現金比重?
學員Bruce在加入頻道不久後,分享了個人對長期投資信念建立的反思,並透過閱讀《理財聖經》及觀看課程,將CLEC社群視為「聚寶盆」。他同時針對核心資產(例如現金比重)的具體作用提出疑問,試圖釐清個人財富級別對配置比例的影響。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肯定了Bruce積極的學習動機是成功的關鍵。關於現金比重,老師澄清其重點不在於絕對百分比,而是決定每年可安全動用的提款額度。這項配置策略旨在確保投資者在面對市場極端下跌時,仍有至少 10 到 15 年的生活費現金儲備,例如 40% 現金對應每年 3% 到 4% 的安全提款額度。
2. J: 加拿大投資者如何優化現金部位,避免股息預扣稅與遺產稅風險?
學員J是加拿大投資者,在IBKR完成開戶並配置槓桿基金後,針對核心的原型基金與現金資產提出複雜的選擇困境。她主要擔憂使用加幣購買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會產生股息預扣稅問題(15%),並延伸詢問遺產稅的潛在影響,試圖優化現金部位的配置方式。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建議,為避免股息預扣稅並賺取較高利息,可將大部分現金(例如 25%)兌換成美金,購買如 BOX 這樣不派發股息的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同時,建議保留小部分(約 5%)加幣現金用於再平衡或當地運用。關於遺產稅,若全球資產總額未達美國的免稅額(目前約 1500 萬美元),則可能無需過度擔憂,但強烈建議開設聯名賬戶(Joint Account)或填寫受益人,以簡化未來在網路券商處理遺產繼承的手續。
3. Link: 擔憂地緣政治風險,持有的美股資產是否安全?
學員Link分享了自己成功度過市場兩次下跌的經驗,並對比了台灣 0050 與 QQQ 的集中度風險。他最終提出一個關於極端狀況的擔憂:如果兩岸發生戰爭,台灣被佔領,其持有的股票資產(尤其是透過複委託持有的美股)是否會被承認。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確認學員的理解完全正確。資產憑證會被保留,等秩序恢復後,該是你的資產仍會是你的。老師特別指出,相較於 0050(可能因台灣公司變為廢墟而價值歸零),透過複委託持有的美國資產是相對安全的。老師進一步說明,投資美股資產是愛國的表現,因為這有助於活化台灣的外匯存底,且在極端情況下,握有美元資產對抗地緣政治風險更為有利。
4. Wai: QQQ/TQQQ 創歷史新高,應該現在進行資產再平衡嗎?
學員詢問當 QQQ 和 TQQQ 達到歷史新高時,是否應該立即進行資產再平衡(rebalance),或者等待年底或明年年初再行動。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以反問的方式引導學員思考:如果 QQQ 年底漲到 800 塊,現在做再平衡會更好嗎?答案是否定的,應等待至年底或預定的時間點再進行再平衡,不要試圖自行預測市場時機。
留言區精選回覆
關於理財型房貸、信貸的申辦順序與股票質押借款的極限風險
老師強調,申辦貸款時應先辦理財型房貸,再辦信貸,因為借信貸會影響個人信用評分,不利於房貸申請。此外,老師強烈警告有學員的借款維持率(Maintenance Margin)過低(180),這表示風險極高,若市場下跌 20% 到 30%,該學員將面臨破產,必須立即補資產或還款以控制風險。
關於長期投資目標與「長壽」的重要性
老師指出,若能貫徹頂級的投資哲學,並配合長壽,個人財富最終目標可能達到驚人的 $1.28 兆億美元(12800 億美元)。長壽是實現富有的最根本因素,因為時間能讓資產翻倍,延長投資複利的時間。
關於個人退休金 (Pension) 的選擇策略
老師建議,對於資產累積不多的人,公司的退休金(Pension)應選擇每月領取,以確保穩定的現金流。但如果個人資產總額已遠超過生活開銷的 50 倍以上,則建議選擇一次性領出,以更靈活地運用資產。
關於學術金融教育與實戰投資的差異
老師引用巴菲特和蒙格的觀點,認為學術界(金融學、保險系)的教育,特別是 MBA 課程,並非教導如何賺錢,而是在培養詐騙集團的「車手」,教授的都是沒有實用價值的宏觀理論或騙術。老師強調,真正的財富覺醒是選擇正確的賽道,選擇永遠大於努力。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 。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 。 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