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這和「人生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光陰」有什麼不同呢? 珍惜光陰本身並沒有錯,但是我們常常努力錯了方向:
- 為了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把時間都塞滿了。
- 為了做出更多的成果,所以我們會訂定各種目標,並且同時進行。
- 下班和假日必須從事副業或自我學習,否則就是在浪費生命。
- 就算是休閒娛樂,也一定要從中獲得益處,否則就是在浪費時間。

這些行為或思維看起來很有進取心,不過也常常是壓力和焦慮的來源:
- 如果事情不如預期的發展,我們就會感到焦慮,並試圖控制一切。
- 時間老是覺得不夠用,事情總是做不完,就算我們很努力了,我們仍然會感到深深的無力感。
- 就算提升工作效率,能完成的事情變多了,但是需要做的事情卻沒有變少。
- 如果有外在事物或者其他人干擾了我們的計畫,我們就會感到煩躁,甚至憤怒以對。
- 就算再疲憊,為了完成更多的事情,也會勉強自己過度努力。
- 對於從事毫無生產力的活動會感到罪惡感。
這是現代許多效率狂或生產力狂所具有的通病,他們往往認為掌控時間、掌控計畫就能夠掌握人生,未來將有幸福美滿的人生等著他們。殊不知等待他們的是更多的待辦事項,更多無法掌控的事情,以及更多的忙碌與焦慮。就像希臘神話中受罰的薛西弗斯,一次次推著巨石上山頂,而每次巨石上山頂後又滾回山下,結果他必須重複這樣永無止境又徒勞無功的任務。
另外一種面對「人生有限」的態度是逃避。他們知道人生有限,卻沒有好好珍惜光陰,任憑歲月悄然流逝; 彷彿他們有無限的時光,此刻無需過度擔憂。等到死亡逼近之時,才來後悔自己沒有好好努力,但此時為時已晚。
《人生4千個禮拜》指出我們要接受人生有限的事實,這不是要你成為工作狂,把時間利用得淋漓盡致,或者當一個效率大師; 也不是要你成為虛無主義者,覺得努力沒意義,所以乾脆擺爛。而是要我們好好活在當下,並且盡人事,聽天命。
就算我們再努力,因為人生有限,所以我們無法做完所有的事情; 就算我們試圖控制一切,但是因為能力有限,所以許多的事情我們仍無法掌控; 就算我們想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是後面等待著我們的是更多想要做的事情。
與其使盡全力去追求,還不如學會放下,擁有接受人生有限的勇氣。反正再努力也做不完所有的事情,那就放慢速度,學會享受生活; 反正無法掌控一切,那就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反正無法完成所有的目標,那就把焦點放在少數特定目標就好,不必過度追求。
這並不是教我們從此不需要再努力了,我們還是要努力,只是不需要過度追求。況且工作和目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其他事物像是健康、家人、人際關係、興趣等等也很重要,如果過度追求夢想與目標,會讓我們錯失許多美好的時光與享受生活的機會。
想想看哪些事情才值得你去做,哪些事物才值得你去珍惜。人生有限,掌握幸福快樂的關鍵,不在於擁有多少的財富,也不在於成就哪些事情,更不在於你能夠活多久。而是在於你如何度過每一個當下,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甘於平凡的勇氣,坦然面對人生有限的事實,會讓我們更有餘裕去應付生活中出現的大小事。如果能夠做出一些成就,那就為自己喝采,下次繼續努力; 如果不幸把事情搞砸了,那就笑笑面對,下一次會更好。沒有必要為無法成功的自己感到懊惱,也沒有必要為做不完的待辦清單感到焦慮,更不用為了無法控制的事情感到焦急。
反正人生就是這樣了,你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與其整天皺眉頭,還不如用平常心去面對,好好活在當下,享受人生。

【我從本書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所謂的珍惜光陰,指的不是把時間塞滿,而是指活在當下。
把時間塞滿看起來過得很充實,但也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不曉得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們常常以為現在的忙碌是為了理想的未來而打拚,但是只要你不願意停止追求,那麼理想的未來永遠不會有到來的一天。
活在當下,指的是專注於現在,不去懊惱過去的失敗,也不再擔憂不確定的未來。不管現在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坦然接受現實,並且盡力做我們現在能夠做的事情。就算努力仍無法改變現狀,我們仍然用耐心和平常心去面對,盡人事,聽天命。
此外,如果你能活在當下,你就比較容易注意到、感受到眼前的人和事,進而產生珍惜之心。
二、在忙碌之餘,別忘了停下腳步,好讓靈魂追得上來。
就像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停下腳步也是為了重新整頓心情,積蓄下一段旅程的力量。停下腳步還有思考自己努力的意義,以及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的用意。如果你一直拚命往前進而不停下來,等到走錯了方向才發現,已經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應該在忙碌之餘,適時地停下腳步。可以每天安排一下冥想時段,或者每週安排一天休息日或數位休息日,讓自己的靈魂在追求的過程中,獲得喘息的空間。
此外,從事適當的休閒娛樂並不是一種罪惡,也不一定要從中獲得什麼益處才值得做。有時候為了休閒而休閒,或者什麼事都不做,反而能夠讓我們恢復精力,累積下一次努力的力量。
三、與人建立連結,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行為。
我們常常認為善用時間指的是善用自己的時間,所以如果其他人事物干擾了自己的時間,我們會感到憤怒,認為時間都被浪費掉了。但是想要做出一定的成果,團隊合作是必要的,所以與人建立連結也是必要的。
而且許多幸福與快樂的關鍵,是來自於人際關係(雖然許多煩惱也是)。如果你不想要花時間與人建立連結,卻妄想著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夠獲得幸福與快樂,就算你成功了,你也不會因此感到開心。因為你還會去追逐下一個目標。
與人建立連結,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行為,而是獲得幸福與快樂的關鍵之一。雖然我們會因此損失一些時間和掌控權,但是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讓我們得到小小的幸福,讓我們身心更加健康。
【結語】
最後,提供幾個《人生4千個禮拜》所提出的心法,讓你能夠在面對人生有限的事實下,活出自我的色彩:
(1) 將重要的事情放在優先順位,安排時間去處理,其它較不重要的事情能延後就延後。
(2) 一次只專注在少數幾個目標上,完成其中一項目標後,才能新增新的目標。
(3) 能定下來就定下來,不要騎驢找馬,尤其是選擇結婚對象時。
(4) 遠離會讓你分心的3C產品。
(5) 不對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而是做好現在能夠做的事情。
(6) 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及要有把不重要的事情只做到及格線的勇氣。
(7) 在你感到焦慮時,試著讓自己停下來,不做任何事情,取回內心的寧靜。
(8) 嘗試與人建立連結,享受與人相處的過程,而不是忙著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