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螞蟻兒-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心得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書名:《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作者: 史蒂芬.柯維, 西恩.柯維

raw-image

這本書蠻有名的,在許多書籍都有提及過該書的內容,可謂影響深遠。就算過了三十幾年,仍然是值得一讀的好書。《與成功有約》主要談做人處事的原則和高效能的七大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這些原則就好比自然規律一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必須以這些原則為行事準則,從內而外進行改變,才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建立長期成功的基礎。

不同於許多書籍教導我們成功的方式,是要提升個人魅力,透過運用一些技巧,或者態度和行為的改變,來快速達到我們要的效果。例如要提升人際關係就是要多微笑、記住他人的名字,以及主動給予關懷; 想要成功就必須養成好習慣、做好時間管理、進行正面思考、與成功人士結交等等。

《與成功有約》這本書認為成功的基礎在於「品德」而非「個人魅力」或「個性」。品德包含正直、誠信、謙遜、責任感、公正、服務精神等「根本原則」。長期的成功建立在這些做人處事的根本原則上,也許賣弄技巧或個人魅力可以換取一時的成功,但是只要所做所為不符合一般倫理規範,甚至損害到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些成果最終也會無法長久。

而本書提出的七大習慣,它們的核心也是建立在這些內在品德的培養,這七大習慣分別為: 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其實還有第八個習慣: 發現內在的聲音。不過習慣八可以歸在以終為始不斷更新之中,所以在此就不多著墨。

raw-image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個習慣是歸類在個人的成功,第四~六個習慣是歸類在公眾的成功。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這些習慣養成有次序之分,要先達成個人的成功,才能推己及人,達成公眾的成功。

當然實務上比起拘泥於習慣的次序,養成習慣的行為更為重要。因為這些習慣必須花一輩子的時間來實踐,才能體會它們的價值所在。你可以先從一、兩個習慣開始養起,然後再逐步養成其它的習慣。若是有其它的習慣你認為也相當重要,例如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投資理財、服務他人等等,你也可以將它們納入其中一起實踐。

【習慣一: 主動積極】

主動積極是將自己視為生命的主宰,不受外界環境或他人所左右。也許很多事情你無法去控制,這些事情會讓我們感到挫折與沮喪,但是你可以選擇要如何回應,以及專注在哪些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面。

raw-image

保持正面樂觀的心態並不一定是主動積極的表現,有時候強顏歡笑會增加心理負荷,累積過多的壓力。瞭解自己的無力感,並接受難以改變的事實,將焦點放在那些你還可以改變的事物上,並嘗試做出行動。就算我們無法扭轉乾坤,我們的努力也不會是白費的,因為我們已經努力過,不會愧對自己的良心。

主動積極是一種對人生負責的態度,你的大部分選擇是出於自由意志,也就是你自己決定要這樣做的。如果你正深陷痛苦之中,認為你的選擇都是出於被迫和無奈,你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例如小孩或長輩生病需要照顧,小孩胡鬧難以教養,生病或遇上意外所以需要養病,遇上變化所以必須放棄原先的計畫等等。有時候確實計畫趕不上變化,而你必須花許多時間和心力來應付這些變化。

但儘管我們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我們也能夠改變我們的心境,用更從容坦然的態度,來應付這些變化。況且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有其它的選擇,例如花錢請人幫忙照顧小孩或長輩,需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來教養小孩,積極養病或做復健,尋求第三種選擇,讓原先計畫也能繼續執行等等。

與其怨天尤人或者消極悲觀,還不如想想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比較好。把心力放在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上面,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才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掌握人生。

【習慣二: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要我們有自己明確的人生使命和目標,並讓自己的行動以這些使命和目標做為準繩,朝著最終目標來邁進。

我們努力最怕就是努力錯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因此你可以仔細傾聽內心的聲音,看看直覺想要你往哪裡走。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每個人都要寫下自己的使命宣言,這些使命宣言包含你在各方面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例如在待人處事上你可能想成為正直、善良、誠實、誠信、負責、親切的人; 在家庭上你想成為一個好丈夫和好爸爸,時常會陪伴家人,讓家庭充滿歡笑與幸福; 在事業上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透過影響力來改變他人,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在成長上你想要透過閱讀和學習來不斷精進自我,並珍惜光陰,把握當下。

訂定一些使命、目標和準則,並且時常檢視自己是否有努力履行這些準則,是否朝著你的使命和目標來邁進,就可以及時修正努力的方向,讓你不會在日常忙碌之中,迷失了自我。

作者史蒂芬.柯維原本是從事教職工作,在發現原則對人生影響巨大後,便決心推廣「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的理念,幫助人們改善生活與組織效能。這是屬於他個人的使命,而他也透過不斷自我實踐和推廣七大習慣,達成他的使命。儘管在他過世之後,他所留下的影響仍然長存,並深深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我想,一個人能夠發揮如此大的正向影響力,就是對他努力一生最好的印證。

【習慣三: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是將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這也是許多談論有關效率或成功主題的書籍文章中會提到的: 很多高價值的成果,都必須花許多時間和心力投入其中。如果你平常將大部分的精力花在那些不重要或低價值的瑣事上,就算你忙得天昏地暗,最終也難以脫穎而出。

raw-image

想要與眾不同,就必須將要事放在第一位。這些要事就是「習慣二:以終為始」所列舉出來的使命、目標、準則的具體實踐方式,還有工作和生活中所面臨的重要專案和任務等等。這意味著你在規畫行程時,除了那些急要事項和例行事項,還必須妥善安排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讓這些重要事項能夠持續進行下去,不會一拖再拖變成急要事項。

此外,要能夠掌握一些原則,好讓我們能夠妥善安排好工作進度,避免被過多的工作量壓垮:

(1) 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並根據優先順序安排好工作,同時要保留適當的彈性,以應付不時之需。

(2) 專心致志,排除不必要的干擾,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提升做事的效率。

(3) 學會適時地說「不」,減輕過多的工作量,同時也減少做不重要事情的時間,讓自己能夠聚焦在重要的事物上。

(4) 有些事情,夠好就好,不必追求完美。

(5) 適當地將工作委託他人執行,凡事親力親為只會累倒自己。

(6) 適當地休息,做好精力管理,才能夠用最佳的狀態來應付工作。

【習慣四: 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即是利人利己的思考方式,唯有兼顧彼此的利益,才能建立穩固而長久的合作關係。如果採用損人利己或遷就他人的合作方式,長久下來會累積不少的埋怨和衝突,一旦外在局勢發生變化,這樣脆弱的合作關係便很容易瓦解。

經營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也要採取雙贏思維,不能夠強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是要尊重對方的意願和想法。首先要透過交流互動取得彼此的信任,然後我們才能夠進行進一步的溝通。透過溝通瞭解彼此的想法,我們才能夠提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協議,然後根據協議達成雙方都期待的結果。

感情需要雙方持續用心經營,才能夠為彼此的情感帳戶累積存款,如果認為交往或結婚後就不用再經營戀愛關係,或者一方只想索取而不想給予,那麼會讓情感帳戶慢慢透支,最終導致感情冷淡或破裂。

身為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如果隨意破壞協議,或者用強迫的方式逼孩子就範,那麼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因此而破裂,要再修復關係和建立協議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習慣五: 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在溝通時,先傾聽對方的想法,再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用同理心去傾聽他人的意見,不隨意迎合和否定,這是尊重對方立場的表現。相反地,如果急著打斷對方、否定對方,只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溝通就會淪為爭執,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先傾聽同時也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其論點的合理性,這給我們多元思維和瞭解對方的機會。也許雙方的意見都是對的,只是立場不同,這時候就要找到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折衷做法。當對方感受到我們真誠地傾聽並努力理解時,往往也會願意給予我們表達意見的機會,而這就是建立共識的起點。

raw-image

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習慣五對一般人來說是最困難的習慣,因為人性就是急於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尤其當自己真的是對的時,便不會專心聽對方說話。就算對方的想法是錯的,或者做出脫序的行為,大部分事出必有因。如果你真的想要糾正對方的想法或行為,那麼首先就必須瞭解對方的立場,以及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想和這麼做的原因,我們才能夠從中找到問題的癥結,並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習慣六: 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透過團隊合作,發揮超過單獨個體的成果總和,也就是團結力量大的意思。這必須靠所有成員齊心協力,互助合作,向共同的目標來邁進。統合綜效不是單純的合作,而是能夠尊重差異,廣納眾議,尋求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協議和方案,最終能創造出比單打獨鬥更優秀、更創新的成果,並加強成員間的信任與凝聚力。

如果公司內部每個部門都在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者惡性競爭,相互扯後腿或踢皮球,那麼這種內耗的結果,會讓公司整體的生產力下降,對大家都不是一件好事。這讓我想起現在臺灣的政治,政黨惡鬥情況愈來愈劇烈,不同政黨立場民眾的對立行為也愈來愈嚴重,不斷內耗的結果,只會讓臺灣的處境愈來愈艱難。

如果朝野能夠團結一心,找到彼此都能夠接受的第三選擇,停止不必要的內耗。那麼可以將心力和資源放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物上面,讓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有所改善。

【習慣七: 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是一種持續修正與調整的習慣,透過不斷學習、堅持與實踐,讓我們各方面能夠得以成長。《與成功有約》這本書提出人生有四個層面是必須不斷更新的:

(1) 生理層面: 包含運動、飲食、壓力管理與休息等等。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夠讓我們維持高效能,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夠讓我們更有精力和自信去迎接各種挑戰。

(2) 心智層面: 包含閱讀、學習、思考、寫作、計畫等等。只有不斷地學習與反省,才能夠豐富我們的內心生活,感受成長的喜悅。

(3) 社會情感層面: 包含建立關係、溝通協商、團隊合作、服務奉獻等等。建立良好關係可以穩定我們的情感,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幫助他人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建立支持系統可以讓我們在受挫時得到療癒的力量。

(4) 靈性層面: 透過宗教信仰、冥想、親近大自然來平靜思緒。透過傾聽內心的聲音,可以瞭解到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找到人生的使命,讓日常行為與內心價值一致,就能夠活得更有方向感。

【我從本書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著許多轉圜的空間。

「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

這是作者史蒂芬.柯維所說的話。我們往往習慣對生活中的各種刺激立刻做出反應,而不是停下來思考如何回應。長期下來,就容易讓自己身心俱疲。當然,有些刺激是必須立即做反應的,例如與生命安全、緊急狀況、工作即時責任等等相關的情況。不過有些刺激不一定要當下做反應,可以先等情緒冷靜下來,思考過後再做回應。

此外,視而不見或充耳不聞這類不做回應的行為,要看看背後的動機是否合理。如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逃避問題、逃避責任,那麼這種做法無法解決矛盾,反而會讓彼此之間的隔閡更深。但如果背後的動機是為了減少無謂的爭執,例如不回應網友的挑釁與謾罵,那就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選擇。

想要改變自己對刺激立即回應的習慣,那就要透過刻意練習來培養。平常就要做好想像力訓練,模擬可能發生或者已發生過的情境,然後選擇要做出什麼預設回應。尤其你時常做出負面回應的情境,與其去檢討你的脾氣不好、沒耐性,還不如想想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例如你能夠在平時就養成遇到壓力或刺激時,先深呼吸三次或者從一數到十之類的習慣,那麼當你下次再遇到其他壓力或刺激時,你就能夠靠著這些儀式,讓自己冷靜一下,再決定要做出什麼反應。

二、擁有個人使命的重要性。

個人使命、願景、人生目標、身份認同常在許多書籍中提及,個人使命是探討「我存在的目的與價值是什麼」,它像指南針一樣指引你前進的方向; 願景是你未來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理想狀態,它像燈塔一樣,照亮未來的景象; 人生目標是你想要完成什麼事情,它像里程碑一樣,紀錄著你努力的成就; 身份認同是認同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它像鏡子一樣,反映了你如何看待自己,也決定了你的選擇與行為。

擁有個人使命的重要性,除了找到人生的方向,還有就是活出意義感,激發內在動力。個人使命就是思考自己這輩子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其他人,或者透過影響力來改變其他人的人生。不過這種使命離我還相當遙遠,我的影響力也微不足道,所以只能先從身邊的人事物開始做起。

三、想要獲得長期的成功,品德比個人魅力或者方法還要重要。

其實我對於作者史蒂芬.柯維所提出的品德至上論點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如果是在小人當道、霸權主義盛行,甚至在奴隸社會的時代或地區,品德至上會面臨許多的挑戰。如果說邪不勝正,正義終究會取得勝利,那麼在現今的社會,不會還存在那麼多不公不義的事情。

不過,注重品德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事物的方式,雖然我比較重視那些實用或速效的方法,但也想成為一個有品德的青年。不管會不會成功,修身養性對於身心健康、家庭和諧、人際關係的圓融都有所助益。

【結語】

這七個習慣都是值得一輩子進行實踐的好習慣,雖然不一定會因此而成功,但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紀律、更有方向感,做事也會更有效率,也懂得如何改善人際關係,減少許多煩惱和焦慮。其中前三項習慣是個人的成功,我們應當先追求個人的成功,再去追求公眾的成功。

也許你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但是想要讓內心富足,你最終還是必須走向人群,與人建立連結。人類終究是群居動物,雖然許多的煩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但是許多幸福與快樂也是來自其中。所以要能夠廣結善緣、樂於助人,才能夠讓人生更圓滿。

這本書值得多讀幾次,也有其它延伸的著作,以後有機會再找來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螞蟻兒的沙龍
20會員
45內容數
這裡是分享個人讀書心得或學習心得的沙龍,請大家多多指教~
螞蟻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7
你是否常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立即行動,導致錯失了許多良機? 你是否常常因為在意他人的評價,而不敢做出不一樣的行動,導致你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你常常想要與眾不同,卻不願意跨出那改變的第一步,導致你仍然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就算你讀了許多有關成功的書籍,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太大變化。
Thumbnail
2025/09/07
你是否常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立即行動,導致錯失了許多良機? 你是否常常因為在意他人的評價,而不敢做出不一樣的行動,導致你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你常常想要與眾不同,卻不願意跨出那改變的第一步,導致你仍然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就算你讀了許多有關成功的書籍,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太大變化。
Thumbnail
2025/09/02
我們常常敬佩那些成功者,認為他們具有我們所沒有的特質,才能夠辦到我們辦不到的事情; 我們也很想要知道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如果能夠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也許我們能夠離成功更近一點。
Thumbnail
2025/09/02
我們常常敬佩那些成功者,認為他們具有我們所沒有的特質,才能夠辦到我們辦不到的事情; 我們也很想要知道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如果能夠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也許我們能夠離成功更近一點。
Thumbnail
2025/08/30
《高效海綿閱讀法》是一本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海綿式閱讀法」,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成效,建立知識體系,乃至於透過閱讀來變現。如果你有讀很多書卻發覺記不住,感覺沒有任何改變的苦惱,那麼你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來尋找閱讀對你的意義,以及如何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Thumbnail
2025/08/30
《高效海綿閱讀法》是一本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海綿式閱讀法」,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成效,建立知識體系,乃至於透過閱讀來變現。如果你有讀很多書卻發覺記不住,感覺沒有任何改變的苦惱,那麼你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來尋找閱讀對你的意義,以及如何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探討策略與長久真理之間的關係,提出塑造卓越成就與提升自我的核心法則。 透過自我洞察、敘事技巧與團隊合作,讀者可學習如何以簡潔而有影響力的方式來建設成功的人生。 提及人生資產的累積過程、價值的感知,以及如何克服猶豫與決策的挑戰,最終實現抱負的祕訣在於紀律的實踐。
Thumbnail
探討策略與長久真理之間的關係,提出塑造卓越成就與提升自我的核心法則。 透過自我洞察、敘事技巧與團隊合作,讀者可學習如何以簡潔而有影響力的方式來建設成功的人生。 提及人生資產的累積過程、價值的感知,以及如何克服猶豫與決策的挑戰,最終實現抱負的祕訣在於紀律的實踐。
Thumbnail
自從開始有閱讀習慣以來,「習慣」和「複利」這兩個關鍵字,一直非常吸引我。擁有良好習慣的人,自然能夠收穫人生複利。因此,當我見到《習慣致勝》這本書的書封時,立馬就想開始閱讀。 《習慣致勝》的作者,是日本習慣養成大師及顧問~吉井雅之。他認為,成功與不成功人士之間的差別,在於大腦內的軟體
Thumbnail
自從開始有閱讀習慣以來,「習慣」和「複利」這兩個關鍵字,一直非常吸引我。擁有良好習慣的人,自然能夠收穫人生複利。因此,當我見到《習慣致勝》這本書的書封時,立馬就想開始閱讀。 《習慣致勝》的作者,是日本習慣養成大師及顧問~吉井雅之。他認為,成功與不成功人士之間的差別,在於大腦內的軟體
Thumbnail
以父親的暢銷書《與成功有約》的7個習慣為基礎,西恩·柯維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將7個重要的習慣運用在生活中。 裡面緊扣著七大主題: 1️⃣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知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Thumbnail
以父親的暢銷書《與成功有約》的7個習慣為基礎,西恩·柯維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將7個重要的習慣運用在生活中。 裡面緊扣著七大主題: 1️⃣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知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已經讀完第一次《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覺得書中所說的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很有道理,自己似乎也能有能力學習並實踐這七大習慣。於是,我透過二讀,一次為一個習慣整理重點,並仔細思索自
Thumbnail
已經讀完第一次《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覺得書中所說的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很有道理,自己似乎也能有能力學習並實踐這七大習慣。於是,我透過二讀,一次為一個習慣整理重點,並仔細思索自
Thumbnail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撰寫的一本經典書籍,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生活和工作哲學。透過七個習慣,柯維教導讀者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達到卓越,提升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成就。
Thumbnail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撰寫的一本經典書籍,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生活和工作哲學。透過七個習慣,柯維教導讀者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達到卓越,提升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成就。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若將“7個成功習慣”與筆者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相結合,會有什麼火花? 孩子能馬上學習使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習慣,配合“創業”去尋找明確的主題目標,嘗試建立自己的專案時間軸,早早體驗專案管理的精隨。
Thumbnail
若將“7個成功習慣”與筆者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相結合,會有什麼火花? 孩子能馬上學習使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習慣,配合“創業”去尋找明確的主題目標,嘗試建立自己的專案時間軸,早早體驗專案管理的精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