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深度學習》73/100 📌SimCLR 與 MoCo 框架解說 📸 自學圖像特徵的典範!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AI時代系列(2) 機器學習三部曲: 🔹 第二部:《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的革命》

73/100 第八週:📌 自監督學習與預訓練技術 🔁

73.SimCLR 與 MoCo 框架解說 📸 自學圖像特徵的典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當我們想讓 AI 在沒有標籤的情況下學會圖像特徵,SimCLR 與 MoCo 就是現代最具代表性的對比學習(Contrastive Learning)框架。

這兩個方法透過不同的「正負樣本產生 + 損失函數設計 + 訓練策略」,使模型能從無監督的圖像中學到語意結構,被廣泛應用於 預訓練圖像分類、檢索、轉移學習 等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SimCLR:簡單但效果強大的對比學習框架

🧠 核心思想:

1. 從原始圖像進行兩種不同數據增強(如裁切、模糊)

2. 視為「正樣本對」,其他圖像視為負樣本

3. 經 Encoder(如 ResNet)後送入投影頭(MLP)

4. 用 NT-Xent 對比損失,拉近正對、推遠負對

🔧 訓練流程圖:

圖像 x ──增強1──▶ Encoder + MLP ─▶ z₁

└─增強2──▶ Encoder + MLP ─▶ z₂

→ 用 z₁ 與 z₂ 組成正樣本,其它為負樣本 → 計算對比損失

這個圖說明了對比學習(如 SimCLR)中的基本訓練流程:對同一張圖像進行兩次不同的資料增強,產生兩張語意相同但外觀不同的圖片,分別經過同一個編碼器(Encoder)和投影層(MLP)後,得到兩個向量表示 z₁ 和 z₂。訓練目標是讓這對「正樣本」在特徵空間中彼此接近,並與其他圖像的表示保持距離,藉此讓模型學會有辨識力的語意特徵,即使不需要人工標註,也能學出有效的圖像理解能力。

✅ 特點:

需要 大批次訓練(batch size 越大效果越好)

損失函數簡潔、性能優異(ImageNet 表現逼近監督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MoCo:解決大批次瓶頸的動態對比學習法

🔁 核心創新:動態記憶庫(Queue)與 Momentum Encoder

技術元件 說明

Query Encoder 用來處理當前樣本(隨訓練更新)

Key Encoder 用 momentum 更新(如滑動平均),保持穩定性

Dictionary Queue 將歷史 key 嵌入向量存入隊列,提供豐富負樣本

🧱 訓練流程圖:

圖像 x1 → Query Encoder → q

圖像 x2 → Momentum Encoder → k⁺(正樣本)

→ 與 queue 中的所有 k⁻(負樣本)做對比

→ 損失函數鼓勵 q 與 k⁺ 靠近,遠離 k⁻

這段流程描述的是 MoCo(Momentum Contrast)對比學習的核心機制:圖像 x₁ 經由 Query Encoder 得到查詢向量 q,圖像 x₂ 作為其正樣本,透過 Momentum Encoder 產生表示向量 k⁺。接著,q 不僅與 k⁺ 做相似度學習,還會與一個包含大量 k⁻(負樣本)的記憶隊列進行對比。損失函數的目標是讓 q 與正樣本 k⁺ 越接近,與所有負樣本 k⁻ 越遠,從而穩定學習到區辨性強的特徵表徵。這種設計解決了對比學習中「負樣本數量不足」的問題,也提升了訓練穩定性與效果。

✅ 特點:

不依賴大 batch size,小批次訓練即可學到良好語意空間

訓練穩定性佳,適合長時間無監督學習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SimCLR vs MoCo 差異比較

SimCLR 需使用大量負樣本進行訓練,因此對批次大小要求高、資源消耗大,適合在多 GPU 環境下訓練大規模資料;

而 MoCo 則透過記憶庫(queue)累積過往的負樣本,顯著降低批次需求與記憶體使用,更適合資源有限的實務場景。兩者在編碼器設計上也不同,SimCLR 使用單一 encoder,而 MoCo 則採用查詢與動量編碼器分離的方式,有助於穩定對比學習並提升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實際應用場景

對比學習在各種視覺與跨模態領域中展現出強大應用價值:在圖像分類中,可先以自監督方式訓練 ResNet 或 ViT,接著進行微調以完成下游分類任務;

在圖像檢索上,對比學習可建立語意一致的嵌入空間,實現高準確度的相似圖片搜尋;在醫療影像分析中,能充分利用大量未標註資料進行特徵預訓練,降低標註成本;對於工業缺陷檢測等小樣本任務,透過對比學習預訓練能顯著提升模型對細微異常的辨識能力;此外,在多模態學習中,對比學習也被用於圖像與文字對齊,像 CLIP 就是其經典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結與學習啟示:

✅ SimCLR 與 MoCo是圖像對比學習的兩大經典方法

✅ SimCLR 簡單高效,但需大資源;MoCo 用記憶機制達成資源節省

✅ 對比學習讓模型不靠人工標註,也能學出語意嵌入空間

✅ 是現代視覺 AI 預訓練、遷移學習與語意檢索的核心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問題挑戰與思考:

1️⃣ 如果你的硬體資源有限,你會選 SimCLR 還是 MoCo?為什麼?

在硬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會選擇 MoCo,原因是:

SimCLR 需要極大的 batch size(通常超過 4096),才能提供足夠的負樣本,這對 GPU 記憶體是個巨大負擔。

MoCo 則使用一個 動態記憶庫(queue) 來儲存過去的負樣本,能在小 batch 條件下仍維持學習效果。

同時,MoCo 採用 動量更新的 encoder,穩定性高,也更適合分布式或邊緣部署等資源受限場景。

✅ 總結:MoCo 更節省資源,也具備更好的實用性與擴展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設計一個非圖像領域(例如聲音、文本)的對比學習任務

以 聲音辨識任務 為例,可以設計如下的對比學習任務:

原始資料:一段語音錄音(如說「早安」)

正樣本對設計:

o 原始聲音 + 噪音增強版本

o 不同設備錄製的同一句話

o 相同說話人不同行句

負樣本來源:

o 不同說話人或不同語意的聲音片段

將這些音訊經過聲學編碼器(如 wav2vec 或 CNN + LSTM),再透過對比學習損失(如 InfoNCE)進行訓練,模型便能學會分辨語者特徵或語意特徵。

📘 類似應用也可用於文字領域,如:

問句重述對(相同語意不同表達)為正樣本

隨機抽樣其他句子為負樣本

用於 FAQ 系統、語意檢索等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少樣本學習場景中,對比學習能帶來哪些優勢?如何實踐?

在 少樣本學習(Few-shot learning) 的場景中,對比學習具有以下優勢:

🔹 提升特徵辨別能力:透過對比學習訓練出來的 encoder 可產生語意更清晰的向量表示,即使只有少量樣本,也能準確分類或匹配。

🔹 擴大樣本效益:透過資料增強產生多個「視角」的樣本對,即可創造豐富的訓練信號,降低對標註資料的依賴。

🔹 適合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先以對比學習進行自監督預訓練,再用極少的樣本做微調,能大幅提升模型效果。

✅ 實踐方法:

使用對比學習訓練語音、圖像或文本 encoder

再將該 encoder 作為下游任務的特徵提取器

利用少量標註資料訓練輕量級分類器(如 KNN、SVM 或小型 ML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12會員
274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對比學習透過拉近正樣本、拉遠負樣本來學習特徵表示,廣泛應用於圖像辨識、語言嵌入、多模態對齊。代表模型有 SimCLR、BYOL、CLIP、SimCSE,核心技術包含資料增強、NT-Xent 損失與大批次負樣本。它已成為自監督學習的重要主流方法,具強大泛化能力。
2025/09/22
對比學習透過拉近正樣本、拉遠負樣本來學習特徵表示,廣泛應用於圖像辨識、語言嵌入、多模態對齊。代表模型有 SimCLR、BYOL、CLIP、SimCSE,核心技術包含資料增強、NT-Xent 損失與大批次負樣本。它已成為自監督學習的重要主流方法,具強大泛化能力。
2025/09/22
自監督學習讓模型從未標註資料中自產任務學習,減少人工成本,是 BERT、GPT 等模型的基礎。常見方法有遮蔽預測、自回歸、對比學習、重建與多模態對齊。廣泛應用於 NLP、CV、醫療與推薦系統,成為 AI 預訓練主流。
2025/09/22
自監督學習讓模型從未標註資料中自產任務學習,減少人工成本,是 BERT、GPT 等模型的基礎。常見方法有遮蔽預測、自回歸、對比學習、重建與多模態對齊。廣泛應用於 NLP、CV、醫療與推薦系統,成為 AI 預訓練主流。
2025/09/22
本單元回顧 BERT 與 GPT 差異、微調與 Prompt 技巧、Embedding 與應用場景,並透過 HuggingFace 展示情緒分析實作流程。學生可學會模型訓練、微調與推論技巧,靈活延伸至摘要、客服與多種 NLP 任務。
2025/09/22
本單元回顧 BERT 與 GPT 差異、微調與 Prompt 技巧、Embedding 與應用場景,並透過 HuggingFace 展示情緒分析實作流程。學生可學會模型訓練、微調與推論技巧,靈活延伸至摘要、客服與多種 NLP 任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特徵工程是機器學習中的核心技術,通過將原始數據轉換為有意義的特徵,以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常見的特徵工程方法包括異常值檢測、特徵轉換、特徵縮放、特徵表示、特徵選擇和特徵提取。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方法的適用情況及具體實施流程,以幫助讀者有效利用特徵工程來優化機器學習模型表現。
Thumbnail
特徵工程是機器學習中的核心技術,通過將原始數據轉換為有意義的特徵,以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常見的特徵工程方法包括異常值檢測、特徵轉換、特徵縮放、特徵表示、特徵選擇和特徵提取。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方法的適用情況及具體實施流程,以幫助讀者有效利用特徵工程來優化機器學習模型表現。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使用PyTorch構建和訓練圖神經網絡(GNN),並使用Cora資料集進行節點分類任務。通過模型架構的逐步優化,包括引入批量標準化和獨立的消息傳遞層,調整Dropout和聚合函數,顯著提高了模型的分類準確率。實驗結果表明,經過優化的GNN模型在處理圖結構數據具有強大的性能和應用潛力。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使用PyTorch構建和訓練圖神經網絡(GNN),並使用Cora資料集進行節點分類任務。通過模型架構的逐步優化,包括引入批量標準化和獨立的消息傳遞層,調整Dropout和聚合函數,顯著提高了模型的分類準確率。實驗結果表明,經過優化的GNN模型在處理圖結構數據具有強大的性能和應用潛力。
Thumbnail
數據分析與解讀 隨著數據的爆炸式增長,能夠分析、解讀和應用數據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這包括熟悉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如統計學、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然而,僅靠短時間的數據分析並不足以提供深入見解。 要熟悉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如統計學、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基礎知識的學習
Thumbnail
數據分析與解讀 隨著數據的爆炸式增長,能夠分析、解讀和應用數據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這包括熟悉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如統計學、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然而,僅靠短時間的數據分析並不足以提供深入見解。 要熟悉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如統計學、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基礎知識的學習
Thumbnail
本文將延續上一篇文章,經由訓練好的GAN模型中的生成器來生成圖片 [深度學習][Python]訓練MLP的GAN模型來生成圖片_訓練篇 [深度學習][Python]訓練CNN的GAN模型來生成圖片_訓練篇 相較之下CNN的GAN生成的效果比較好,但模型也相對比較複雜,訓練時間花的也比較
Thumbnail
本文將延續上一篇文章,經由訓練好的GAN模型中的生成器來生成圖片 [深度學習][Python]訓練MLP的GAN模型來生成圖片_訓練篇 [深度學習][Python]訓練CNN的GAN模型來生成圖片_訓練篇 相較之下CNN的GAN生成的效果比較好,但模型也相對比較複雜,訓練時間花的也比較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訓練GAM模型,這次我們讓神經網路更多層更複雜一點,來看訓練生成的圖片是否效果會更好。 [深度學習][Python]訓練MLP的GAN模型來生成圖片_訓練篇 資料集分割處理的部分在延續上篇文章,從第五點開始後修改即可,前面都一樣 訓練過程,比較圖 是不是CNN的效果比MLP還要好,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訓練GAM模型,這次我們讓神經網路更多層更複雜一點,來看訓練生成的圖片是否效果會更好。 [深度學習][Python]訓練MLP的GAN模型來生成圖片_訓練篇 資料集分割處理的部分在延續上篇文章,從第五點開始後修改即可,前面都一樣 訓練過程,比較圖 是不是CNN的效果比MLP還要好,
Thumbnail
本文將延續上一篇文章,經由訓練好的VAE模型其中的解碼器,來生成圖片。 [深度學習]訓練VAE模型用於生成圖片_訓練篇 輸入產生的隨機雜訊,輸入VAE的解碼器後,生成的圖片
Thumbnail
本文將延續上一篇文章,經由訓練好的VAE模型其中的解碼器,來生成圖片。 [深度學習]訓練VAE模型用於生成圖片_訓練篇 輸入產生的隨機雜訊,輸入VAE的解碼器後,生成的圖片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AI助手在數據收集和訓練過程中的工作原理和不斷進步的過程。關注的內容包括從公開的網絡資源、書籍、文章等渠道收集數據,數據的清洗和結構化處理,知識庫的增量更新以及訓練算法和模型的優化。如果大家對AI助手的發展還有任何其他感興趣的話題或建議,歡迎隨時告訴我們,讓我們共同探索,攜手進步。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AI助手在數據收集和訓練過程中的工作原理和不斷進步的過程。關注的內容包括從公開的網絡資源、書籍、文章等渠道收集數據,數據的清洗和結構化處理,知識庫的增量更新以及訓練算法和模型的優化。如果大家對AI助手的發展還有任何其他感興趣的話題或建議,歡迎隨時告訴我們,讓我們共同探索,攜手進步。
Thumbnail
學習如何使用 Tensorflow.js 的 COCO-SSD 模型在網頁上進行圖片物件辨識,包括基本使用方法、進階應用及實作範例,輕鬆辨識圖片中的人數和物件。
Thumbnail
學習如何使用 Tensorflow.js 的 COCO-SSD 模型在網頁上進行圖片物件辨識,包括基本使用方法、進階應用及實作範例,輕鬆辨識圖片中的人數和物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