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
⭐ 前言
讀完余華的《活著》後,我接著讀了他的另一部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兩本小說都描寫了人在苦難中如何堅韌與超脫,最終回歸平淡的生活。但相比之下,《許三觀賣血記》更凸顯「人人都有自己的苦」這一主題。
📖 故事大綱
許三觀是絲廠的送繭工,偶然從四叔口中得知賣血能賺錢,甚至被視為身強力壯、能娶妻的象徵。於是他第一次賣血,從此展開一段與血液、金錢、責任緊密相連的人生。他從一起跟他賣血的根龍還有阿方學到,賣血前要喝好幾碗河水,這樣血才會多,而賣完血則要去餐館吃炒豬肝跟喝黃酒,這樣才可以補血。
許三觀看上一位名叫許玉蘭的姑娘後,就帶著她去吃吃喝喝,接著便以自己花了八角三分錢為由,要求許玉蘭嫁給她。當時許玉蘭已經有一位男朋友,叫做何小勇,由於許玉蘭的父親也被許三觀說服,於是許玉蘭忍痛嫁給了許三觀。不過在結婚時,她倒覺得許三觀不比何小勇差,因為他比較帥也比較有錢。他們的三個孩子分別是一樂、二樂跟三樂,其中二樂跟三樂長得像許三觀,但是一樂卻像何小勇。在許三觀的逼問下,許玉蘭才承認自己和何小勇發生過一次關係,這樣許三觀拒絕承認一樂自己的小孩。
在一次意外中,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需要一大筆醫藥費。方鐵匠分別找了許三觀和何小勇索賠,兩人卻都不認自己是孩子的爹,最後方鐵匠出動了一批人,把許玉蘭值錢的東西全部搬走。於是許三觀再次賣血,把許玉蘭的東西全部贖回家裡。
這次意外過後,許三觀出軌了林芬芳,這件事也被林芬芳的老公和許玉蘭知道。
隨著新政策的推動,許三觀家吃得越來越差,也越來越拮据。某一天決定要讓家人吃上一頓好飯的許三觀再次賣血,帶著一樂以外的人上餐館吃麵(他仍然不認一樂為親兒子)。
讓許三觀對一樂改觀的是一次意外,何小勇被車撞了,醫生說要他的親兒子坐在煙囪上,對著西天喊「爹,你回來」,才能把何小勇的魂喊回來。奈何何小勇只有兩個女兒,他的妻子只好低聲下氣地去找許玉蘭,希望能「借」一樂去喊何小勇。結果一樂到了現場,拚死不認何小勇是爹,許三觀才是。這感動了許三觀,於是他也正式認了一樂為親兒子。
隨著一樂和二樂逐漸長大,他們倆成了必須下鄉的知識青年,拿了暖瓶和臉盆就離家了。沒想到有一天,二樂把病倒的一樂揹回家裡,去了醫院才知道一樂得了肝炎,要送到上海的大醫院去,這又要花上不少錢。許三觀於是挨家挨戶的借錢,並一路賣血賣到上海,中間還曾經賣到自己昏倒,被醫生倒輸血。最後一樂平安無事,而許三觀一家也有了平靜的晚年。
💡 許三觀的價值觀改變
老實說我剛閱讀時,還以為許三觀最後會是悲劇。他講話似乎傻里傻氣的,又很容易被人說服,這樣的人在前往上海的途中難免會被人騙,或是錢被偷光。結果他一路上遇到的人都還不錯,也沒有虧待他。
我認為《許三觀賣血記》其實是許三觀的價值觀從自我慢慢向外拓展的過程。他的第一次賣血是為了娶老婆,他聽說有賣血、身體強壯才可以娶老婆,所以這純粹是為了自己而做。當時的他也比較自私,他知道許玉蘭不同意這齣婚事,於是直接向她的父親交涉,這就說明他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還好後來許玉蘭也覺得他不差。
他婚後第一次賣血是為了老婆,把她的家當全部贖回來,但這時候他本質上還是自私的。氣不過的他,甚至還出軌了。雖然他不斷指責自己的老婆生了別人的小孩,但他最後還做了一樣的事,這讓他從道德上也站不住腳了。
他下一次的捐血是為了自己全家(當時他還不認一樂),因此他決定捐血讓全家吃上一頓好的。餓著肚子的一樂看到全家吃飽喝足在睡覺時,當然覺得很不平衡。畢竟家也不是他選的,他只是倒楣成為了「私生子」而已。
真正讓許三觀改觀的,是何小勇命危時,一樂死都不願意認何小勇是他的爹。於是許三觀決定當場認他為兒子。當然,這只是口頭上的保證,許三觀真正落實這個價值觀的,是在一樂病危的時候。他為了救一樂,先是沿街借錢,再一路賣血到上海。至此,許三觀的價值已經從妻子、小孩,延伸到「外人」了(在他心裡一樂是個沒有血緣的兒子)。
因此,許三觀的三次改變,其實是從自我向外助人的過程。從自己到親人,再到外人。
🌿 人人有苦
其實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有各的苦,許三觀認為自己被出軌了,覺得自己成了笑話。許玉蘭因此被許三觀虧待,何小勇的女朋友是被許三觀搶的,而何小勇後來的老婆則喪夫。每個人在看別人時,都會覺得很容易,但其實人各有各的苦。
就像林芬芳羨慕許玉蘭,她認為許玉蘭長得比自己還漂亮。而許三觀則感嘆自己沒有娶林芬芳,因為林芬芳「什麼都比許玉蘭好,就連名字也比較好聽」。然而,這兩人若真的結婚會比較快樂嗎?況且許玉蘭還是許三觀搶過來的。
就連孩子一樂都因為長得像何小勇而吃了很多苦。作者並沒有正面揭示一樂到底是誰的孩子,但我傾向是許三觀的,因為一樂若真是何小勇的孩子,那麼按照醫生要求的作法,應該已經把何小勇的魂喚回來了才對,然而何小勇卻離世了。當然,或許還有很多種解讀方式,說明一樂是何小勇的小孩,既然作者沒有明說,那就留給我們讀者自行揣測吧!
🏞 大時代的殘酷與溫情
跟《活著》一樣,《許三觀賣血記》裡面也揉合了中國時代下的農村生活。中間經歷過大躍進、人民公社、上山下鄉、文蛤等一系列的改革,作者也毫不保留地寫出人們辛苦生存的樣子。雖然人們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卻更有一份赤誠的心。在別人有難時,也毫不吝嗇地伸出援手,寫出了殘酷的大時代下的特有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