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台北人》萬字書評|白先勇筆下的失落、鄉愁與時代縮影

更新 發佈閱讀 27 分鐘
白先勇 台北人

白先勇 台北人

前言

白先勇的《台北人》講述的是從大陸來台一代人的生活,他們之中,有曾在叱吒風雲的將領,有耽溺於紙醉金迷的舞女,也有過往意氣風發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帶著不同的背景,來到台北棲身,有些沉浸過往時光,有些則奮力掙扎向前。不管是哪一則故事,都瀰漫著「今非昔比」的蒼涼氛圍,以及這些「台北人」對已經逝去的繁華所抱持的嚮往與追憶。

《永遠的尹雪豔》

《永遠的尹雪豔》是《台北人》的開卷之作。故事中的尹雪豔優雅、高貴、永不過時。無論是她在上海百樂門的眾星拱月,還是她來到台北後的風采,尹雪豔始終迷人。

尹雪豔周圍也不乏男人追求。在上海時,尹雪豔曾經讓財閥家的大少爺王貴生迷得神魂顛倒,他拼命賺錢,最後卻因官商勾結遭到槍斃。在這之後尹雪豔和上海金融界的洪處長結婚,他還為此拋妻棄子,結果一年丟官、兩年破產,之後尹雪豔也離開了他。在台北,徐壯圖拜訪了尹雪豔的伊公館,結果和他的太太感情出現裂痕,最後遭到自家工人殺害。在上海時就有人說尹雪豔的八字帶著重煞,愛上她會家敗人亡。雖說這是忌妒她的同行說的,但卻真蘊含著幾分真實性。

我認為,尹雪豔在這篇故事中代表的,不僅是美的化身,更是「死神」的象徵。不論周圍的環境如何變化、政商風水怎麼輪轉,伊雪豔永遠是迷人的尹雪豔,因為死亡本身,不分階級高低。

在台北,尹雪豔布置了「伊公館」,各地的政商名流總是在此集會、打麻將。他們踏入死神的廳堂,在這裡懷念自己從前的功績。諷刺的是,這群昔日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今唯一能掌握的,只有手指大小的麻將。

出入的人士,縱然有些是過了時的,但是他們有他們的身分,有他們的派頭,因此一進到尹公館,大家都覺得自己重要,即使是十幾年前作廢了的頭銜,經過伊雪豔嬌聲親切的稱呼起來,也如同受過錮封一般,心理上恢復了不少的優越感。

和這些沒落人士對比的,是不老的死神尹雪豔,她在牌桌之間穿梭,像個「通身銀白的女祭司」。她會用她充滿同情的語調,喚醒客人們心中的美好年代。然而,死神也是冷酷無情的。從王貴生、洪處長,到徐壯圖,都難逃死神的魔爪。故事結尾那位新晉的吳經理,其命運恐怕也已註定。

「乾爹,快打起精神多和兩盤。回頭贏了余經理和周董事長他們的錢,我來吃你的紅!」

《永遠的尹雪豔》揭示了不管是什麼排場的人物,在政界、金融界、商業有多大的頭銜,最終都逃不過時代的摧殘和死神的追殺。在他們死後,時間會繼續前進,唯一不變的,只有在牌桌間逡巡的死神尹雪豔。

《一把青》

我曾看過《一把青》的影集,當時雖然有聽說是白先勇的作品改編,但那時還沒讀過《台北人》。這次讀到《一把青》時覺得很意外,沒想到這個章節這麼短,和影集的篇幅大相逕庭。

《一把青》的故事背景是抗日勝利的時候,第一視角是空軍大隊長偉成的夫人(大家都叫她師娘),並以她的角度來描寫空軍太太們在眷村的生活。偉成有一個得意門生,叫做郭軫。郭軫是個風流倜儻的紈褲子弟,每次身邊都帶著不同的女孩,直到他愛上了金陵女中的朱青。不幸的是,郭軫和朱青剛結婚,內戰就爆發了。郭軫奔赴前線,留下日夜思念他的朱青。然而朱青並沒有等到好消息,郭軫在徐州摔了粉身碎骨,這讓朱青徹底心碎。

多年後在台北,師娘與朱青重逢。此時的朱青旁邊跟著一個名叫小顧的年輕飛行員,兩人的關係同樣曖昧不明。不久後小顧因意外摔死,朱青的反應卻異常冷淡,好像事不關己。

《一把青》的師娘和朱青殘酷且鮮明的對照。師娘很早就認識到飛行員生命的短暫與脆弱,因此她早早做好了覺悟,並學會用麻將消磨無盡的等待和恐懼。

「這個玩意兒是萬靈藥,」我對她笑著說道,「有心事,坐上桌子,紅中白板一混,甚麼都忘了。」

相對地,朱青則是愛得死去活來。她每天都守著郭軫的消息,一聽到他可能要回家,就忙著把家裡打掃地一塵不染,將自己的生命力都投注於這份愛情。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郭軫死亡的消息讓朱青跌落谷底。這是朱青的心理轉捩點,在這之後,她已經不帶著期待在過生活了。朱青的喜好依舊,依然是年輕英挺的飛行員。只是這次,朱青已經不抱著熱情談戀愛,這是她的自我保護,這樣她才不會被來來去去的生離死別壓跨。

《一把青》既點出了戰爭的殘酷,又比對了男女戀愛中心境的變化。僅用郭軫和小顧兩名角色,就把朱青的改變寫得透徹無比。

《歲除》

《歲除》描寫了除夕夜,賴鳴升拜訪劉營長夫妻的故事。作者不把時間背景設定在激烈的抗日場面,反而透過三人之間的對話,憶起往昔在大陸從軍的日子,烘托出「今非昔比」的淒涼。

尤其是賴鳴升,他在大陸參加了臺兒莊戰役,這是國軍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勝利,因此意義非凡,是他榮耀一生的勳章。軍人強調「捨身為國」,意即「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造成許多軍人特有的榮譽感,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綑綁。國家勝利,個人便同享榮光;反之,則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賴鳴升更是如此,他無妻無子,沉浸在過去的光榮歲月中。但是和《花僑榮記》的盧先生不一樣,賴鳴升並不對現況感到羞恥。相反的,他是笑著分享自己如何被騙了感情和財產,因為對於他一個軍人來說,臺兒莊一仗已經足以讓他緬懷一輩子,剩下的事情對他來說都是小打小鬧。

也因此,他的舉手投足間,總是流露出一股優越感。除了因為他曾經是長官的身份外,也因為他覺得自己代表的是曾經擁有大半國土的中華民國,是抗日的英雄,而現在在他面前的不過就是豆子大的台灣。

諷刺的是,相較於其他人,只有賴鳴升還活在過去的光榮裡。作者特意安排了一段爆竹聲來點出這點。

「光榮?」賴鳴升哼了一下,「俞老弟,你們沒上過陣仗的人,『光榮』兩個字容易講。我們國民軍,別的仗不提倒罷了,要提到這一仗,俞老弟,這一仗──」  賴鳴升說到這裏突然變得口吃起來,一隻手指點著,一張臉燒得紫脹,他好像要用幾個轟轟烈烈的字眼形容「臺兒莊」一番,可是急切間卻想不起來似的。這時窗外一聲劃空的爆響,窗上閃了兩下強烈的白光。沉默了許久的劉英,陡然驚跳起來,奔向門口,一行嚷道:「他們在放孔明燈啦。」

劉英是劉營長的兒子,和驪珠以及俞欣一樣,現在生活的台灣才是他們生活的重心,哪會有所謂的「大陸情懷」。只怕隨著時間流逝,賴鳴升會逐漸失去可以一起憶當年的同伴,最後失去他唯一的尊嚴。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講的是台北舞女金大班的故事,金大班原本在上海百樂門做舞女,來到台北後則到夜巴黎繼續打拼。她也憑自己的本事捧紅了夜巴黎,甚至有底氣跟經理對分庭抗禮。

金大班是個懂現實的人,她雖然有她浪漫的一面,但是在經過人生歷練後,她也學會如何照顧自己,過上好的生活。比如她的愛人秦雄對她深情、專一,並說五年後賺到錢了就買房娶她。但是對於金大班來說,她四十幾歲的人生早已經不起等待,因此她決定嫁給六十幾歲富商陳發榮。儘管如此,她的心底還是有個甜美的初戀,那是一位叫做月如的男人,當時他倆愛得死去活來,最後也被拆散。

看到朱鳳愛上香港留學生懷孕一事,讓她想起了自己和月如的回憶,也激起了她的憐惜。因此,金錢至上的她甚至願意將大鑽戒給朱鳳,讓她想辦法生活下去。儘管身處風月場所,金大班或許是《台北人》當中最有人情味的角色。

當年她曾嘲笑任黛黛嫁給富商,如今自己也走了同一條路。如今想來,或許任黛黛只是比她更早頓悟罷了。

在故事的最後,一名羞澀的男子來到舞廳,看起來毫無經驗,反而讓金大班又想到了月如。當他將自己的處子之身獻給金大班的時候,她甚至感動得流下眼淚了。對於舞女來說,手握鈔票的暴發戶見多了,人性的醜惡她也深知,最後還嫁給了其中一個富商,但是這些都是她向現實的妥協。在她的理想世界中,總是存在一個像明月一般美好、皎潔的感情,那是月如曾給她,而其他人都無法取代的。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採第一人稱敘事,「我」在拜訪舅媽家時,認識了舅媽聘請的男工王雄。王雄為人忠厚老實,特別喜歡家中的女孩麗兒。這兩人常常在家中的花園玩耍,王雄也拼命討麗兒歡心。

每天早上,王雄踏著三輪車送麗兒去上學,下午便去接她回來。王雄把他踏的那輛三輪車經常擦得亮亮的,而且在車頭上插滿了一些五顏六色的絨球兒,花紙鉸的鳳凰兒,小風車輪子,裝飾得像鳳輦宮車一般。每次出去接送麗兒,王雄總把自己收拾得頭乾臉淨的,即使是大熱天,也穿戴得體體面面。

王雄就像是麗兒的騎士和護花使者,伴她玩耍並討她開心。

然而,這樣的生活只持續到了麗兒上中學的時候。麗兒有一天回來,說到同學都在嘲笑她,因為王雄像一頭大猩猩。而在此之後,麗兒更是對王雄越來越粗暴,也越來越不想跟他玩。這讓王雄完全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整天躲在院子裡澆花。最終王雄爆發了,他對家裡的另一名成員喜妹施暴後便自殺了,他的屍體卡在基隆的岩石縫中,但是他的靈魂彷彿不肯離去一般,總是在花園裡澆花。

王雄面對的困境表面上是「家庭成員的摩擦」,也就是麗兒上中學後接觸了更大的世界,自然也就不想和王雄繼續一起玩。但一般來說,王雄的反應也不應該這麼激烈。這是因為王雄實際上面對的對「過往」的迷戀,這裡的過往並非是小時候的麗兒,而是王雄遠在湖南的老家。「我」和王雄交談時才知道,王雄原本在鄉下種田,但是一次就被劫走了,自此就再也沒能回家。從他詢問「我」,是否能在金門看見大陸時,就知道王雄的思鄉之情很深。而他在家還有一個「未婚妻」,這是他媽媽從隔壁村買來的一個十歲小女孩,這才是王雄對家鄉的牽掛。因此,麗兒是王雄的情感的投射,他將無法回家的思念之情,和麗兒重疊起來,才會無法接受麗兒的改變。

「我」在和王雄對話時,有提到大陸時不時有飄過來的屍體,王雄則說這些屍體是回來尋親的。這或許也是王雄選擇跳海自殺的原因,這樣他才能回家。然而,作者也揭示了王雄的屍體「卡在石頭縫中」,說明了他永遠回不了家。而事實也是如此殘酷。即使王雄成功回去,他記憶中的十歲小女孩也早已不復存在。因此,他只好日夜守候他的杜鵑花園,因為那是麗兒最喜歡的花。

《思舊賦》

《思舊賦》講的故事是順恩嫂前往李宅拜訪的故事。接待順恩嫂的是羅伯娘,她也是服侍李家的僕人,雖然身體老了,但仍盡心盡力。

兩人聊到了李家目前的狀況,並感嘆每下愈況的環境。李家的兩個年輕僕人在夫人死後就偷了玉器逃走了;女兒被一個婚外情的男人搞大了肚子以後離家;長官受到打擊想要出家當和尚;兒子則是出國回來後精神失常,整個家的情況糟得不能再糟。

但是從二人的回憶中,我們得以窺見李家昔日的鼎盛風華。

「二姊,你還記得我們南京清涼山那間公館,花園裏不是有許多牡丹花嗎?」  「有甚麼記不得的?」羅伯娘哼了一下,揮了一揮手裏的抹布,「紅的、紫的──開得一園子!從前哪年春天,我們夫人不要在園子裏擺酒請客,賞牡丹花哪?」

反觀現在的李宅,早已破舊不堪。

李宅是整條巷子中唯一的舊屋,前後左右都起了新式的灰色公寓水泥高樓,把李宅這棟木板平房團團夾在當中。李宅的房子已經十分破爛,屋頂上瓦片殘缺,參差的屋簷,縫中長出了一撮撮的野草來。大門柱上,那對玻璃門燈,右邊一隻碎掉了,上面空留著一個鏽黑的鐵座子。大門上端釘著的那塊烏銅門牌,日子久了,磨出了亮光來,「李公館」三個碑體字,清清楚楚地現在上面。

作者的敘事手法很高明,雖然我們只有見到兒子一個人,但從兩個女僕的對話中,就將李家的沒落刻劃得入木三分。

這個篇章或許是所有章節裡面,「今非昔比」之感最強烈的一篇。因為它不是一個人的衰敗,而是整個家族的殞落。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這個斑駁的老宅了。

《梁父吟》

《梁父吟》講的是雷委員和樸公一起回憶當年辛亥革命的故事。樸公和孟養、仲默三人都是四川武備學堂的同學,在辛亥革命前被分派到同一組而認識彼此。雷委員則是孟養的學生。

樸公提到孟養是三人當中最血氣方剛的,在眾人喝酒時便拉著樸公和仲默做起了「桃園三結義」。這三人之中,又以孟養的年紀最輕,樸公是老大,仲默次之。

這段比喻有意將三人比做三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而按照年紀對應的話,孟養就是張飛了。他的性情也確實是三人裡面最剛烈的。

「狂狷」二字是你老師的好處,可是他一輩子吃虧,也就是這個上頭。孟養──他的性子是太剛了些。

而孟養也頗有「豪傑」的氣質,當三人聽到槍聲時,孟養是第一個抓起武器往外衝的。對於這情同兄弟的三人,他們的驕傲是參加革命,「闖出了個民國來」。

樸公代表的既是「當時的新文化」也是「現代的舊潮流」。他們這代既是一個時代的創造者,也是一個時代沒落的見證人,自然就有了戀舊的情懷。從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樸公對於傳統文化的維護,比如宅內的植物、擺飾、樸公的服裝、下棋等等。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樸公叫孫子背詩給雷委員聽。

「你能背首詩給雷伯伯聽嗎?」樸公捋了一捋他的銀鬍鬚。
「背哪一首詩,爺爺?」
「你還能記得多少首?」樸公喝道,「上禮拜教給你的那首《涼州詞》還記得嗎?」

可以見得他對於傳統文化傳承的使命感。然而,隨著外來文化不斷進入,樸公似乎也感到無力。他感嘆孟養的孩子對於中國人的習俗不了解,甚至還有點不耐煩。如果把樸公和雷委員的棋子對弈看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就會看到樸公已經沒有力氣應付了,而他最後告訴雷委員「改日你來,我們再收拾這盤殘局吧。」似乎也在暗示中國文化的式微,以及老一輩人在時代洪流前的無力回天。

《孤戀花》

《孤戀花》是《台北人》當中我覺得最讓人揪心的篇章,也是最帶有靈異色彩的故事。故事的敘事者「我」曾經在上海的萬春樓上班,來台灣後則在酒家五月花當經理。因為「我」精明能幹,在一群男人當中熬出頭,因此被取了「總司令」的稱號。但是和軍隊當中的長官形象不同,「我」是一個能夠共情、理解女性悲苦的角色,因此對其他女性的悲苦和男性的欺壓特別有感觸。

在萬春樓時,「我」曾經照顧過一位名為五寶的女性,即使在五寶死後,「我」還一直留著五寶的遺物,一對翡翠鐲子。直到「我」遇到娟娟時,才決定把鐲子賣了,在台北買公寓照顧娟娟。

五寶和娟娟兩人的命運十分相似,她們的人生同樣地淒苦,同樣地受到男人的虐待。五寶常常挨華三的揍,娟娟則是受到柯老雄的虐待。五寶是被人口販子從揚州賣到萬春樓的,娟娟則是在父親的性侵下長大。兩人有著同樣的悲傷的氣質,因此看到娟娟常常讓「我」想起五寶。

其實娟娟和五寶長得並不十分像,五寶要比娟娟端秀些,可是五寶唱起戲來,也是那一種悲苦的神情。從前我們一道出堂差,總愛配一齣《再生緣》,我唱孟麗君,五寶唱蘇映雪,她也是愛那樣把雙眉頭蹙成一堆,一段二黃,滿腔的怨情都給唱盡了似的。她們兩個人都是三角臉、短下巴、高高的顴骨、眼塘子微微下坑,兩個人都長著那麼一副飄落的薄命相。

兩人最大的差別是,五寶在華三的暴力虐待下自殺了,而娟娟則是在發狂後拿熨斗砸死了柯老雄。這兩人的出生、經歷、氣質完全相似,卻在最後有了完全分歧的結局。我認為這兩人的對比是作者明顯的刻意安排,作者不斷地讓「我」比較這兩個角色,並透過不斷切換兩人,要塑造出「這是一個人物的兩種結局之感」。或許冥冥之中,娟娟也為五寶出了一口氣吧。

《花僑榮記》

《花僑榮記》這篇故事中,作者採第一人稱敘事。花僑榮記是「我」的爺爺經營的米粉店,當時店內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讓「我」度過了一個風光的童年。即使後來到了台灣,「我」仍然開了一間飯館。不過這次飯館的顧客就是市民階級了,其實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位名為盧先生的客人。盧先生是一個斯文的讀書人。

他剛到我們店來搭飯,我記得也不過是三十五、六的光景,一逕斯斯文文的,眼也不抬,口也不開,坐下去便悶頭扒飯,只有我替他端菜添飯的當兒,他才欠身笑著說一句:不該你,老闆娘。

此外,盧先生的脾氣也很和善。

我常常在街上撞見他,身後領著一大隊蹦蹦跳跳的小學生,過街的時候,他便站到十字路口,張開雙臂,攔住來往的汽車,一面喊著:小心!小心!讓那群小東西跑過街去。

表面上「我」善意地對待盧先生,是出於對他的好感,以及同為桂林人的珍惜,但是「我」的真正目的,其實是將自己的姪女秀華配給盧先生。沒想到一問之下,才知道盧先生原來已經訂婚了,對象是羅家的姑娘。

有一段時間,盧先生特別地開心,原來是他打算用十五年的積蓄,透過在香港的表哥把未婚妻贖到台灣。

故事的轉捩點就發生於此。盧先生後來才知自己被騙,交出的錢血本無歸,於是開始墮落。曾經拒絕過秀華的盧先生,和幫他洗衣服的阿春搭上了。他的外表劇變,昔日斯文的讀書人形象蕩然無存。

盧先生卻提著個菜籃子跟在她身後,他走近來的時候,我猛一看,嚇了一大跳。我原以為他戴著頂黑帽子呢,哪曉得他竟把一頭花白的頭髮染得漆黑,染得又不好,硬邦邦地張著;臉上大概還塗了雪花膏,那麼粉白粉白的,他那一雙眼睛卻坑了下去,眼塘子發烏,一張慘白的臉上就剩下兩個大黑洞。

一波為平一波又起,盧先生去捉姦出軌的阿春,結果反被阿春打了一頓,此乃盧先生受到的第二個打擊。在這之後,連路人都在笑話他。

盧先生傷好以後,又回到了我們店裏包飯了。他身上耗剩了一把骨頭,脖子上的幾條青疤還沒有褪;左邊耳朵的耳垂不見了,上面貼著一塊白膠布,他那一頭染過的頭髮還沒洗乾淨,兩邊太陽穴新冒出的髮腳子仍舊是花白的,頭頂上卻罩著一個黑蓋子,看著不知道有多滑稽,我們店裏那些包飯的廣西佬,一個個都擠眉眨眼瞅著他笑。

彷彿急著尋死一樣,盧先生被發現死在他的桌上了,結束坎坷的一生。

《花僑榮記》讓我想到以前讀過的《孔乙己》,兩者都是失意潦倒的讀書人。人們對高知識分子總抱更高期待,認為他們應該要有非凡的氣場和見識,這就導致他們犯錯時,特別容易受到嘲笑。盧先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被騙取了錢財和愛情已經是雙重打擊,卻又受到伴侶的羞辱,還被打了一頓,就更抬不起頭了。最後看到大家都在笑話他,他也活不下去了。

故事中的其他角色沒有實質上幫助盧先生,反而冷眼旁觀,看著他一步步跌入深淵,這也很像孔乙己進到店裡的樣子。就連「我」一開始對盧先生好,也是覬覦他能夠配上自己的姪女。《花僑榮記》反映人的冷漠、讀書人的困境、以及遷台一代對於故鄉的情懷。

《秋思》

《秋思》裏頭有兩個重要角色,華夫人與萬夫人。故事以華夫人的話做為開場,比較兩個夫人的高下。

「林小姐,你說老實話,萬大使夫人跟我,到底誰經得看些?」

正在幫華夫人修指甲的林小姐立馬回答是華夫人。兩人對著萬夫人就是一頓閒話,認為她「額頭鬆下來了」、「很難伺候」等等。接著故事轉到萬夫人打電話催華夫人去打麻將,而走到花園裡的華夫人開始感嘆,她想到萬夫人和萬大使即將外放日本,因此萬夫人積極在學日文和茶道。華夫人認為她「連走步路,篩壺茶,也那麼彎腰駝背,打躬作揖,周身都沾了東洋婆的腔調兒。」接著華夫人想到自己的丈夫曾經是在南京打跑日本人的將軍,當時是他們夫妻倆最風光的時候,現在的華夫人雖然失去了丈夫,但還是過著頗為闊綽的生活。

我認為《秋思》中的華夫人與萬夫人,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文化(或是不同的陣營)。華夫人顧名思義,代表了傳統的中式思想,她的光榮時代是「打跑了日本的南京」,即使華夫人身在台北,還是會憶起當時的景象。我認為萬夫人代表的則是新的文化,她和丈夫兩人即將要去日本,因此不斷在學習日文和日本文化。這就讓華夫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其實在她的心中,同時包含著「鄙視」和「不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她需要透過林小姐來維持自己的自尊。但是林小姐的回答又是真心的嗎?我們不得而知。

這兩個角色分別是努力維繫的舊日風華(華夫人),以及無可避免的沉淪(萬夫人)。然而,隨著時代繼續變遷,華夫人頭上的白髮,就不會再只是一兩根,透過「林小姐」就可以解決的了。她終將要面對自己的滿頭白髮,到時候林小姐再多說都沒用了。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是一個很短的篇章。我第一遍讀的時候有很多地方沒看懂,看到後面確定是同志主題後再往前翻,很多敘述就變得清晰明朗了。

新公園荷花池是同志聚會的場所,這是五月天的《擁抱》讓我恍然大悟的(不知道這段歌詞的出處是否正是白先勇的作品?)。

晚風吻盡荷花葉 任我醉倒在池邊 (五月天 擁抱)

「我們」常常會在荷花池聚會遊樂。作者用了不少篇幅,讓荷花池邊的生活,看起來很有肉慾。

濃熱的黑暗中,這裏浮動著一綹白髮,那裏晃動著一顆殘禿的頭顱,一具佝僂的身影,急切的,探索的,穿過來,穿過去,一直到最後一雙充滿了慾望的眼睛,消逝在幽冥的樹叢中,我們才開始我們的聚會。那時,我們的腿子,已經痠疲得抬不起來了。

又或者是以下這段

池子裏的荷花,一股濃香,甜得發了膩。黑沉沉的天空裏,那個月亮──你見過嗎?你見過那樣淫邪的月亮嗎?像一團大肉球,充滿了血絲,肉紅肉紅地浮在那裏。公園裏的人影幢幢,像走馬燈,急亂地在轉動著。

這些敘述都為這則短篇奠定主軸-激情。在這之中的代表人物為「教主」。教主曾經紅極一時,是上海明星公司的紅星,他又被叫做朱燄。但是當「我們」調侃教主為朱燄時,他卻用很浮誇的反應說到朱燄早就死了。

我認為這裡的「朱燄」指的並不全是教主本人,而是教主的「青春年華」。教主的意思是,自己充滿性吸引力的時間早就過了。如果把朱燄當成「青春」來看,教主的評論就很合理了。

「你們笑甚麼?」他看見我們笑做一團,對我們喝問道:「你們以為你們自己就能活得很長嗎?」他走過去,把原始人阿雄的胸膛戳了一下,「你以為你的身體很棒嗎?你以為你的臉蛋兒長得很俏嗎?」

那麼,教主是朱燄的時候,他又經歷了什麼呢?我認為,教主曾經遇到他的真愛。和在荷花池邊發洩肉慾不同,教主真的愛上了姜青,姜青卻遇到了林萍,姜青就在一次的兩人出遊中死亡,讓教主失去了真愛,從此「朱燄」就不復存在。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很細膩地描繪了荷花池邊的生活,和教主往昔的光彩。我覺得這也是《台北人》中數一數二值得玩味的篇章,短短幾頁卻韻味無窮。

《遊園驚夢》

《遊園驚夢》對我來說是《台北人》裡面最難懂的篇章,它的篇幅較長,而且涉及大量的國學常識,都怪我高中的時候沒有好好學,所以我對《遊園驚夢》一知半解。希望這段文章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熟悉《遊園驚夢》的讀者來解答這個篇章的涵義究竟為何。

《遊園驚夢》講的是錢夫人去參加竇夫人的宴會,並在當中感受到今非昔比的悲涼的故事。錢夫人是將軍錢鵬志的伴侶,兩人相識是因為錢鵬志聽到錢夫人唱的《遊園驚夢》驚為天人,因此動了心。兩人的年齡差距非常大,而錢將軍之後病逝,錢夫人也失去了依靠。

其實從排場就可以看出來錢夫人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比如大家都是坐專車來,只有錢夫人是搭計程車。

錢夫人到達臺北近郊天母竇公館的時候,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已經排滿了,大多是官家的黑色小轎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

錢夫人雖然坐在第二桌主位上,但她始終給人一種「疏離感」。這與她過去的回憶、現在的對比都有關係。錢夫人雖然以前常常跟著錢鵬志到處應酬,但現在少了將軍後,變得孤身一人。在對比眼前的繁華,就顯得十分落魄。

或許就像蘇軾所寫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冬夜》

余嶔磊教授的出場形象是「清貧的學者」,他落魄、窮困,撐著一把破洞的油紙傘。他住在老舊的日據時代房屋中,年久失修的屋子代表著他對過去的不捨。余教授正準備著要接待旅美學者吳柱國,兩人曾經同是「勵志社」的成員。

在冬夜中出現的五位勵志社成員有五個截然不同的人生。有個宣誓不做官,卻心口不一的邵子奇;窮困潦倒,為了賺錢意外死亡的賈宜生;一身傲骨,為了理想跳樓的陸沖;在國外教書,卻對理想感到困惑的吳柱國;為了送孩子出國讀書,欠了一筆債的余嶔磊。當時作為五四的領袖,看起來意氣風發,如今也都從天上跌落凡間,忙於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聽起來最有理想的陸沖和賈宜生皆已死亡,被迫向現實低頭的吳柱國和余嶔磊在掙扎中活著,而言行不一的邵子奇反而求了官職。

我覺得吳柱國和余嶔磊這兩個角色是很有趣的對比。吳柱國佩服徐欽磊在國內任教,作育英才,便覺得很愧疚。他甚至以為余嶔磊翻譯的《拜倫詩集》在國內很暢銷,哪知道根本就沒有翻譯完。相反地,余嶔磊拼命在追尋吳柱國的腳步。他羨慕吳柱國是所有人裡最有名望的,認為他「最爭氣」。此外,他還不斷找尋出國的機會,奈何出了意外跛了腳。在故事的最後,兩人還交換了身分。在國內教書的余嶔磊求吳柱國推薦,在國外的吳柱國則想到南港定居。

其實,余嶔磊向現實低頭是早有跡象的。他早期和雅馨可是「中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我們可以想像,一個趾高氣昂的北大學生,喜歡拜倫、支持五四運動、擁有浪漫的愛情。早期的余嶔磊是天真浪漫的,他的未來似乎無可限量。但是和雅馨不同,他的妻子雖然會想到為他燉雞、提醒他貼藥膏,但也會搞丟他的《拜倫詩集》。說明他的妻子並不是一位和他一樣「在精神上共鳴的人」,而從余嶔磊停止翻譯《拜倫詩集》就知道他的浪漫精神早已消耗殆盡。

《冬夜》點出了讀書人的心境,把知識分子的徬徨、無助表達地淋漓盡致。

《國葬》

《國葬》講的是在將軍李浩然的靈堂上,副官秦義方來拜訪他的故事。由作者的取名就可以看出他想給秦義方營造的印象,一位忠誠可靠的輔佐,而他確實也是這樣,滿心都是對李將軍的尊敬。

秦義方非常的敬愛李將軍,以至於他看到這些年輕人為了李將軍忙來忙去時,甚至還有點嫉妒。

他瞪著那幾位在靈堂裏穿來插去,收拾得頭光臉淨的年輕侍從,一股怒氣,像盆火似的,便煽上了心頭來。長官直是讓這些小野種害了的!他心中恨恨地咕嚕著,這起吃屎不知香臭的小王八,哪裏懂得照顧他?只有他秦義方,只有他跟了幾十年,才摸清楚了他那一種拗脾氣。

而他的百感交集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其實是被李將軍「勸退休」的。將軍勸他到台南去好好養病,可以說晚年的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早期跟隨將軍征戰四方的他,當時對將軍的兒子也有親切之感,但是當他們再次碰面時,卻相顧無言。相較之下,將軍的得力下屬劉行奇反而和他有更多的話題。這兩人回想到將軍都不約而同地流淚。當時將軍退到廣東,以為奮力一搏還有機會打回去,沒想到接著就是撤退到台灣來。

《國葬》和《歲除》的性質有點像,都是軍人緬懷當年,但是心態卻大不相同。《歲除》的賴鳴升,在回憶當年時想到的是自己如何打勝仗,意氣風發,而《國葬》的劉行奇和秦義方想到的則是自己如何兵敗如山倒,最後撤退來台。賴鳴升沉浸在過去的光榮中,而劉行奇則擺脫不了過去的陰影。

或許把《國葬》作為《台北人》的終章,除了回望過去之外,也有迎向未來的意思,這可能也是作者的有意為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德國留學仔想靠寫作賺點錢
13會員
33內容數
在德國念碩的台灣仔,不定期更新自己的生活,希望藉此領取微薄的補貼。喜歡旅行、讀書、看電影,不喜歡自己念的專業。
2025/10/20
《不便利的便利店》講述了一位名叫獨孤的街友,在一次善舉後,被便利店老闆廉女士聘為夜班店員。這間便利店聚集了各種面對生活壓力的顧客與員工,包括為家庭關係所苦的同事、逃避現實的上班族,以及陷入創作瓶頸的編劇。獨孤沉默寡言,卻擁有深刻的洞察力與溫暖的內心,改變了周圍的人們,幫他們找到面對困境的勇氣與方向。
Thumbnail
2025/10/20
《不便利的便利店》講述了一位名叫獨孤的街友,在一次善舉後,被便利店老闆廉女士聘為夜班店員。這間便利店聚集了各種面對生活壓力的顧客與員工,包括為家庭關係所苦的同事、逃避現實的上班族,以及陷入創作瓶頸的編劇。獨孤沉默寡言,卻擁有深刻的洞察力與溫暖的內心,改變了周圍的人們,幫他們找到面對困境的勇氣與方向。
Thumbnail
2025/10/17
余華的《活著》講述農村老人徐福貴坎坷跌宕的一生。從年少揮霍敗光家產,到戰爭與時代巨變的沖擊,他看著至親一個個離世,最後只剩自己與老牛相伴。小說並未將他塑造成英雄或反派,而是呈現一個普通人在苦難中學會承受與釋懷。讀者隨著他的敘述,看見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也感受到「活著」本身的價值與力量。
Thumbnail
2025/10/17
余華的《活著》講述農村老人徐福貴坎坷跌宕的一生。從年少揮霍敗光家產,到戰爭與時代巨變的沖擊,他看著至親一個個離世,最後只剩自己與老牛相伴。小說並未將他塑造成英雄或反派,而是呈現一個普通人在苦難中學會承受與釋懷。讀者隨著他的敘述,看見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也感受到「活著」本身的價值與力量。
Thumbnail
2025/10/14
胡利奧·科塔薩爾的短篇小說《南方高速》以一場漫長的塞車為背景,描繪出一個封閉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微型社會。角色們因資源有限而展開合作、交易甚至衝突,映照出人類社會的縮影。故事不僅展現集體生活的脆弱與必然,也揭示友情與愛情在特殊時空下的短暫性。當車流恢復,這段旅程便戛然而止,留下對人與社會本質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2025/10/14
胡利奧·科塔薩爾的短篇小說《南方高速》以一場漫長的塞車為背景,描繪出一個封閉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微型社會。角色們因資源有限而展開合作、交易甚至衝突,映照出人類社會的縮影。故事不僅展現集體生活的脆弱與必然,也揭示友情與愛情在特殊時空下的短暫性。當車流恢復,這段旅程便戛然而止,留下對人與社會本質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Thumbnail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了公視播出的電視劇版本的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是一首動人的歌曲,用該歌曲的歌詞詮釋了《一把青》的故事。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了公視播出的電視劇版本的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是一首動人的歌曲,用該歌曲的歌詞詮釋了《一把青》的故事。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十里洋場煙花地,風雲際會上海灘。黃浦江畔一回眸,人生若只如初見。
Thumbnail
十里洋場煙花地,風雲際會上海灘。黃浦江畔一回眸,人生若只如初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