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換日線 Crossing》的文章精華整理,讓「學非所用」不只是焦慮,而是可轉化的提醒:
🎓 超過 7 成上班族覺得「學非所用」?
台大助理教授陳暐:與其後悔,不如重新定義「學以致用」
📊 現況數據
- yes123 調查:73% 上班族覺得學非所用
- 多數人怪大學選錯科系,但其實背後還有:
- 教育設計 → 本來就要廣泛接觸,不可能全「用得到」
- 學習深度不足 → 上課混、挑「涼課」
- 志趣錯配 → 追高分志願,而非自身興趣
- 時代巨變 → 熱門專業也可能快速過時(例:AI 降低寫程式門檻)
🔑 教授給的 4 個核心建議
1️⃣ 紮實核心知識(不會被淘汰的基礎)
- 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物理、化學等。
- 就算領域快速變動,核心基礎仍能轉換應用。
👉 行動:大一大二別偷懶,把共同必修打好底子。
2️⃣ 找到比較利益(自己真正的優勢)
- 思考:我比別人更省力就能做好的事是什麼?
- 年輕時嘗試跨領域,找到志趣與專長交集。
👉 行動:探索 → 實習、雙主修、修外系課,快速測試自己的適合度。
3️⃣ 深入學習,而非只會用工具
- 工具會過時,原理才是稀缺。
- AI 時代:會用 ChatGPT 很快普及,但懂演算法與數據本質的才不被取代。
👉 行動:學理論、做專案、挑戰難課,不要只求「過關」。
4️⃣ 重新定義「學以致用」
- 學習不只是為了工作能力,也是讓生活更豐富。
- 例:露營技能、文學素養、跨文化理解 → 雖非職場必需,卻能提升人生品質。
👉 行動:保持廣泛涉獵,把知識當作生活養分。
📌 思考金句
- 「學非所用」的抱怨,很多時候是對薪水的不滿。
- 教育不是職訓,而是給你建造新舟楫的材料。
- 核心知識 × 比較利益 × 深度學習 × 廣泛生活應用 → 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