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張朝宣Charles,22y,就讀政大企管四年級。2025年暑假在YT上看了台大電機李宏毅教授的《機器學習2021》跟《生成式AI導論》激起了我對於IT領域的興趣。


平時在做產業研究時, 我發現21 世紀的「雲端」是所有產業的基礎,就像是20 世紀電力網絡一樣。不是每間公司都負擔得起Data Center的建置,把初期的固定成本轉換成使用者付費的變動成本已經是未來的趨勢,若能了解雲端背後的技術與基礎,有助於加深我在商業上的判斷,累積未來創業的知識資本。
而且AWS已經啟用在台灣的資料中心,過去我們雲端資料都必須傳到鄰近的資料中心(香港、東京),但現在資料就可以留在台灣。AWS也必定會招募更多雲端相關的人才,為了更了解領域知識,我花了一個多月去考了AWS相關證照,學會用資料的角度去看待一間企業,這跟以往商學院的訓練很不同,我彷彿戴上了新的濾鏡看世界。總之,CP值非常的高。
題外話,考證照的習慣也是今年才建立起來的,總覺得需要透過這些量化的指標,HR才會更願意相信你「學習能力快速」吧。證照的「實體感」其實挺讓人上癮的,這也是幫助我學習的一大動力。

剛好政大企管邀請到Stella學姊來分享AWS的證照考試,我也就用優惠的價格報考兩場考試(原價6,000台幣,但我只付4000元,考過後,政大企管另外補助3000元)。

AWS有相當多的證照,就當作是踏入了一個遊戲介面,破關斬將吧。我給自己的期許是今年底考過Associate等級的 Data Engineer, Solutions Architect ,然後同步準備日本東大的經營學修士。要走得快,學的廣,深度思考時才會有材料。

學習順序
- 花3-4週:看完YT李宏毅教授的《機器學習》+《生成式AI導論》,建立起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以及AI的基礎。這個基石課要好好把握,不建議直接讀AWS的課程,這樣對AI的理解會太淺。
- 花2-4週:看AWS官網的教學影片,如果覺得不足,也可以去Udemy買這堂課(320台幣),Stephane老師的口齒清晰,全是重點,一次買課程+考題集,會有優惠。
- 花半週:刷題作錯題筆記,Udemy的考題難個30-40%左右,但你會對於AWS提供的服務更加熟悉,考前也可以快速複習這些難題。如果說零經驗的小白,錯爆很正常,但老話一句,寫錯?學起來就沒事了。


很喜歡手寫筆記的感覺,順便練習日文
考試資訊
- 報名費用為 100 美金(可去AWS官網報名,實體考試,在南京復興)考完一張後,會給你50%的優惠券,讓你去考下一張。
- 考試100min,建議用英文去應試,比起憋腳的中文翻譯,英文舒服多了。
- 考題不難,都是基礎概念,要好好確認每個服務的內容。
- 滿分1000分,700分就及格(總共65題,盡量把錯題壓在15-19題左右)
- 考試當天記得帶身分證+護照or 信用卡(要確認中英文名字的身份!很重要!)
- 交卷後,螢幕會即時告訴你有沒有及格。若沒注意到,當天也會收到Email通知結果
學習心得
建議先考比較難的Cloud Practitioner(CLF-C02),再去考AI Practitioner(CLF-C01)。前者會先帶你領略AWS所有的雲端服務,後者跟李宏毅教授的內容有很大的重疊。雖然專業知識很多,容易頭暈眼花,不過每個服務的名稱都是有跡可循的,也不是這麼難記憶,如果遇到陌生的名詞,直接問GPT:「為什麼要叫做Watermark Detection?為什麼叫做Top-K?」
AWS在取服務的名字都有邏輯,而邏輯上若可解,腦袋一定記得住。
所謂的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會變強。兩個月咬牙學完這些內容,換來對AI與Cloud Service的Sense,怎麼聽都很划算哈哈。學習過程很痛苦乏味沒錯,但是撐過去後,一切都是自己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最喜歡,且形象化的日文單字:「身に付く」,它中文的意思是「學會並內化某項知識、技術或習慣」。
世界上充斥著各種領域的知識,其實都不怎麼重要,也跟你無關,你要說它不存在也行。
但你因為某個契機,願意去接觸它,願意去學習,讓知識「附著在自己身上」,一切就變真實了,人生或是商業上能思考的維度就會更多,這是很刺激且很快樂的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別人推薦給我的書、課程、證照,我都很有興趣,會花最短時間學完它的原因。這跟未來工作競爭力無關,純粹是因為我愛上「認識世界」的獎勵迴圈過程。
祝願每個讀者都能夠愛上學習,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



再錯一題,就不會過了哈哈哈,很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