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哲學家探討孤獨。老子認為孤獨是與宇宙之道契合的狀態、柏拉圖認為是追求智慧的代價、叔本華認為是一種高貴的狀態;尼采認為這是超越平庸的卓越必經之路。
涉及到人生等級的議題通常沒有一定的真理,任何人整理出來的系統只要合理,就能夠採納。然而每個人對世界的體驗不同,沒辦法用一言以蔽之的哲學概念來滿足人對於人生議題的解釋。既然我們目前體驗到的孤獨是片面的,不如就用文學的形式把情感展現出來吧。
哲學可以概括你體驗到的孤獨,但我覺得孤獨的細節也是值得細品。把這些感受用文學的形式出發,以文章、歌詞、新詩作為載體,或許能讓「孤獨」這個模糊概念,有一些具體的認識。我試試看用有限的知識去闡述我認知的孤獨。
孤獨是冷冽的月光,澆醒你的冷泉;
孤獨是遠離人群,走向智慧的道路;
孤獨也是曲高和寡的感嘆。
孤獨的狀態,萬籟俱寂,內心任何情緒波動都能被捕捉,有些能用言語形容,有些只可意會。
此時,你只在乎自己,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與你無關。是毅然決定暫時離開城市喧囂,獨自走向自然的高峰,意識到「啊,我的人生原來是我要付100%的責任呀。我成功了,我負責;失敗了,也是我得承擔。」於是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迎合任何人,不讓任何人耽擱你偉大的奧德賽,逐漸,世俗所謂的名份,與同儕、與情人、甚至是與父母的連結處在一個能放下與放不下的動態平衡。心中只裝得下自己的抱負跟完成夢想的行動草案。
:「想了無牽掛的放下,但豈是這麼容易?」
啊,於是意識到,這些世俗連結的存在還是有其重要性,這些都是幫助你達成夢想的重要資產。再怎麼聰慧,如果沒有徐庶的引薦,諸葛亮怎麼能施展政治上的抱負。諸葛亮或許可以一輩子做隱士,但既然出生在這世上,總是要留下一些活著的證據吧,越有能力的人,舞台應當越大。
:「怎麼樣才能變成很有能力的人?」
學會孤獨,與主流抽離開來
接受並享受孤獨,釋迦牟尼才能拋棄王室生活,而在菩提樹下冥想七天悟道;哥白尼才敢挑戰教會權威,提出日心說;馬克思才能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政治經濟學,提煉出資本主義剝削的核心思想。
現有的世界模型,都只是暫時性的最佳解,不代表未來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當我們學會孤獨,走出人群,與主流思想抽離,重新思考事情的本質,或許能發現更多未開發的領域。Airbnb開啟了新的住宿模式;PayPal開啟了新的支付模式;SpaceX把商業模式帶入了太空探索。
孤獨並不是逃避,而是重新審視世界的契機。當我們選擇孤獨,意味著我們開始用自己的視角看待世界,尋找那些尚未被主流發現的潛在價值。未來,或許更多的創新將源於那些勇於從孤獨中汲取靈感的人。
:「如何從孤獨中激發創新?」
有意識地遠離人群與社群;挑戰與質疑現有模型;廣泛閱讀。
我認為最厲害成長的狀態是:總是意識到一個禮拜前的自己超笨。
後記:我好像把文學、歷史跟商業結合在一起了⋯但你們懂我要傳達的意思就好勒,希望未來有能力把它串接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