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十一點的秀水小鎮,一輛發財車緩緩駛進巷弄,阿紅見菜車來了,上前挑了兩三樣菜,一共四十五元。回到家的阿紅馬上進廚房開瓦斯,將乾麵條折成兩公分下去煮,煮得爛爛的,最後加了一把蔬菜,幾樣調味料和香油,三碗簡單好吃的乾條就完成了。
一天兩餐,三個人的午餐和晚餐,都由阿紅負責。阿紅是印尼人,二十五年前嫁到彰化秀水,二○○七年,先生胃出血又中風,不久之後往生。那時三個孩子都在國中階段,一家之主倒了,經濟困難,學校老師提報給慈善團體,很快的,志工就來到阿紅家。阿紅用道地的閩南語說,「從孩子讀國中開始,他們就來了,不然我的孩子沒有辦法讀書,都要休學,高中以後一個人學費都要兩萬多,我沒有辦法,他們一直幫忙到現在,我的兩個孩子都大學了。」
孩子上高中之後,阿紅一直都在家做手工賺生活費,有一天,志工上門送米和乾糧來,順便跟阿紅商量事情。志工阿興說,「阿菊跟阿膨能不能麻煩妳來煮餐給她們吃,她們的子女都不在身邊,妳送餐過去,也能知道她們平不平安,老人家吃的麵食白米,我這邊會固定送來。」阿紅聽完一口答應,她說,「當然好,包在我身上,我一直想要回饋,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很羨慕你們都在幫忙別人,現在我也能幫忙了。」
阿紅煮餐很用心,三個老人都沒有牙齒,半喝半吞,所以她會把麵條、米粉、麵線或粥,煮得入口即化。若是隔天上門,見老人家沒有洗碗,她也會幫忙洗一洗,做一點簡單家務,阿紅說,都是舉手之勞而已。身為阿菊和阿膨的鄰居,由阿紅每日協助照顧是最好的安排,志工住得遠,無法每天上門關懷,這個安排也順了阿紅心意,讓她從一個手心向上的人,變成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我媽媽就是一個比較知足的人,她不會跟別人比,看見有錢人住好房子,她也不會羨慕,她說人要知足,自己的日子過好就好,不要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阿紅的小兒子說。熬了十多年,阿紅熬過來了,孩子也都進了大學,乖巧聽話懂事。對志工來說,看一個落陷的家庭被接住,然後重新站起來,也能為社會做一點事、對人群付出一點關懷,這就是他們從事社會服務最大的成就。
#善的傳承
#有愛最美
#見苦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