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去醫院探病,藥師你建議送哪一種飲品比較合適?」
「藥師,我最近身體比較虛弱,是不是應該買O素或O膳來補充?」
在藥局的日常工作中,幾乎每天都有客人詢問各種營養補充飲品。加上廣告宣傳的推波助瀾,這些產品逐漸成為許多人探病、孝親,甚至自我調養時的首選。
然而,市面上的營養飲品種類繁多,究竟該怎麼挑選?又應該如何正確飲用呢?
什麼是特定疾病配方食品?
依據《食品與相關產品查驗登記及許可文件管理辦法》1,「特殊營養食品」可分為「嬰兒配方食品」(即配方奶)與「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其中「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又分為「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與「不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兩類。本文要討論的範圍是前者,且再細分為「營養均衡完整配方」與「營養調整完整配方」:
- 營養均衡完整配方
指以均衡營養為基礎設計的產品,適合作為無法正常進食或吸收者的標準營養替代方案。這類產品可能會依目標族群需求額外添加不同營養素(如鈣、葉黃素、麩醯胺酸等),但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比例仍大致相同。常見例子如「O素」。 - 營養調整完整配方
指針對特定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等)設計,會依疾病需求調整三大營養素比例,並可能額外添加特定營養素。常見例子如「葡O納」。
- 營養均衡完整配方
簡單認識三大營養素
三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質」與「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獲取熱量的主要來源。
依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2,每日建議攝取比例為:蛋白質 10~20%、脂質 20~30%、醣類 50~60%。
什麼人適合飲用營養補充飲品?
- 營養攝取不足者
老年人非刻意的體重下降 若老人在非刻意減重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下降 5%,或半年內下降 10%,這是潛在健康警訊,且與死亡率增加相關。原因可能包括憂鬱、咀嚼或吞嚥困難、無法自行備餐、癌症等。應優先找出並解決原因,再考慮使用營養飲品作為輔助。 無法正常進食者 因疾病或手術導致咀嚼、吞嚥或進食困難,必須依靠口服或管灌流質食物者,如腸胃手術後初期、口腔鼻咽癌患者、癌症化療食慾不佳等。 - 營養攝取不均衡者
例如飲食結構不均衡,或需因疾病而限制特定營養素攝取(如糖尿病患者),可用營養補充飲品「取代」部分原本不合宜的飲食。 需強調的是「取代」而不是「額外添加」。常見的迷思是糖尿病患者認為「飯後再喝一瓶糖尿病配方飲品有助於控糖」,這是錯誤的觀念!若在正常飲食後額外加上飲品,只會增加肥胖與血糖失控風險。正確方式是利用飲品替代部分原本飲食,才能達到均衡與疾病控制的效果。(註:市售營養補充飲品每瓶約 200~250 大卡,約等於一份點心或半份小餐。)
- 營養攝取不足者
營養飲品能取代正常飲食嗎?
有些人會疑惑:「既然這些飲品能提供均衡營養,那我是否可以不吃飯,只靠飲品就好?」
在少數極端情況下確實可行,例如完全無法進食、需長期依靠管灌飲食者。這也是為何法規上允許部分產品標示為「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
然而,一旦條件許可,仍建議盡快回到正常飲食。畢竟,這些飲品雖能提供大方向的營養素,但其豐富度與天然食材相比,仍有差距。
總結
- 營養補充飲品依不同需求與疾病設計,應根據自身狀況謹慎選擇。
- 營養不良或進食困難者可使用飲品補充,但應同時排查並處理根本原因。
- 特定疾病配方飲品須以「取代」部分飲食為原則,切勿在原有飲食上再額外添加。
- 除非在特殊或極端情況下,否則不建議長期以營養補充飲品作為唯一營養來源。
下一篇,將進一步解析市售營養飲品的配方設計與成分細節。
📖預約保健食品實證諮詢:https://forms.gle/gxfnEnbsJJqpXZ7a7
👉喜歡我的文章嗎?點我贊助!讓我有更優質的產出
了解多社區藥局的五四三優質內容: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harmacy543
IG:https://www.instagram.com/cpharmacy543/
Podcast:Apple podacst或Firstory
我的電子書:
參考文獻: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23). 食品與相關產品查驗登記及許可文件管理辦法(最新修正:民國 112 年 11 月 30 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40016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8). 每日飲食指南手冊(107 年新版). 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