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當笑聲擴音
引言
「最殘酷的孤獨,不是沒有人陪,而是笑聲裡沒有你。」
正文
第一次三個人一起出門,是去聽現場樂團演出。那晚的燈光忽明忽暗,吉他手的弦聲像把空氣切成碎片,鼓點在胸口震動。我坐在靠邊的位置,手裡捏著一杯啤酒,視線卻不斷飄向那一側——他們坐得很近,幾乎要肩碰肩。
我也笑,配合音樂、配合氛圍,甚至幫忙拿起手機拍照。照片裡燈光渲染得漂亮,背景的霓虹像暈開的顏料,只是最後留下來的照片裡,我並沒有入鏡。
那一瞬間,我心裡像被釘子輕輕敲了一下,沒有刺破,但留下了一個凹痕。那凹痕之後越來越深,因為笑聲開始擴音。
從那一晚開始,他不再只是來我們家的客人。漸漸地,他被介紹給更多朋友,甚至連家人都見過。一次又一次的聚會,一次又一次的邀約,我卻慢慢退成一個「附帶的存在」。
有時候我故意不去。看著他出門,心裡對自己說:這是我成全,這是我體諒。可是夜裡當我刷到他們上傳的照片,亮晶晶的笑臉、舉起酒杯的瞬間,我還是忍不住心裡一沉。那不是嫉妒,而是一種「被稀釋的存在感」。
我明明在,卻不需要被記錄。
我明明努力過,卻不會被看見。
鏡子裡的我,有時候會愣住。那張臉笑得有點僵,像是掛著一張「體貼」的面具。我甚至開始懷疑,這是不是我原本該有的模樣?
有些話始終沒說出口:
「有時候,我只是想要被放在眼裡。」 「你們的笑聲很好聽,可是能不能也留一點給我?」
但最後我什麼也沒說。因為我太懂了,懂到連自己都快忘記,原來我也想被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