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課程概述
本週課程強調「活著比回報率更重要」,投資的首要目的在於確保長期的生存能力,而非追求短期的極致回報。本週的核心思想是資產配置的靈活性以及現金比例如何決定投資組合的Beta範圍。學員必須理解,資產配置並非死板的數字,而是指導原則,尤其對於需要從資產中提領現金的人士(無論是否退休)。同時,老師重申了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批判,指出金融體系實質上是一個「共犯結構」,旨在「奴化人民」與「奴化新興國家」,鼓勵學員提高財商以避免被剝奪。

本週課程重點
現金比例決定Beta範圍與提領率
James 老師指出,資產配置是高度靈活的,但必須建立在一個核心認知之上。對於需要從資產提領現金的人,現金比例的確定,將直接決定Beta值的範圍。例如:
- 30% 現金:Beta最高為1.0(如433配置),此時最多可提取資產的2%;最低為0.7(如703配置),此時最多可提取3%。
- 40% 現金:Beta範圍被限制在0.6至0.9之間。最高Beta 0.9(如334配置),可提取資產的3%;最低Beta 0.6(如604配置),可提取4%。
- 50% 現金:Beta最低為0.5(如505配置),可提取資產的5%。
此外,老師提醒,年開銷不到退休資產50倍的人,需要保留50%的現金,因為每年提領5%的話,50%現金僅能維持10年。
不足15年現金準備的市場操作原則
通常情況下,需要15年的年開銷現金水位,才能確保投資部位有足夠時間在高點下跌後翻倍。但若一開始無法具備15年現金,老師提出折衷方案:
- 市場上漲年:應執行再平衡動作,將槓桿或原形基金的獲利拉回到現金部位,使其累積至15年水位。
- 市場下跌年:不建議將現金補進市場。因為若市場持續下跌或盤整,有限的現金部位將很快被耗盡,最終可能被迫在低點賣股,造成高風險。因此,活著比回報率更為重要。
財商覺醒與資本主義的真面目
James 老師重申,許多金融業(如銀行理專和保險經紀)的實質目的與客戶利益相衝突,他們為了養家餬口,但不一定比客戶更專業、更聰明。老師建議學員應將銀行視為「服務業」,利用他們的轉帳、借貸等服務,而非購買其理財產品,避免成為為他們打工的人。老師強調,資本主義的真面目是「奴化勞工」和「奴化新興國家」的社會制度。只有學會真正的「資本主義船堅炮利的金融操作」,才能改變個人乃至民族的命運。
學員問答精選
1. Derek: 年輕人小額定期定額槓桿基金與資產配置時機
學員代其大學四年級的兒子提問。兒子目前每月定期定額投入1,500元台幣至00670L(槓桿基金),擔憂起始資金不多,詢問是否需要做再平衡,以及金額達到多少時應開始資產配置。學員提及這代年輕人普遍對未來感到迷茫。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認為兒子起初投入00670L是可行的。但當00670L部位累積到約100萬台幣時,就應該停止純粹投入槓桿基金,並開始做資產配置(如轉換為433配置)。之後每年的薪水仍可持續投入00670L,並在年底進行聰明再平衡。老師也對年輕人的憂慮做出回應,認為由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發展,現在的指數基金回報率(14%至18%)比過去(10%)更高,年輕人其實比上一代更幸福。
2. 公民: 如何預測金融海嘯的徵兆與應對策略
學員詢問是否能夠預測類似金融海嘯的市場徵兆,以及大勢不妙時應如何應對。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指出,由於CLEC的投資哲學是「有錢就買,打死不賣」,因此「有什麼徵兆」這件事並不重要,也無法回答。老師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有什麼徵兆。
3. Li: 孤寡命的擔憂與婚姻關係的經營
學員分享個人從個股轉向指數基金的投資歷程,並採用433資產配置。他提及算命說自己是「孤寡命」,詢問應如何克服這一人生課題,並請求老師分享愛情與擇偶經驗。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闡釋命盤並非宿命,命盤是地圖,而非定數。所謂「孤寡命」,代表這是這一輩子最大的課題,需要努力克服。應將此視為警示標誌,鼓勵自己多交異性朋友、廣結善緣。至於婚姻和伴侶關係,老師的核心建議是:「要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不要對配偶設立條件,而是要問自己是否成為這樣的人。真愛是「無怨無悔」的犧牲,夫妻之間應學會傾聽、同步,並常常對配偶說「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4. Mina: 房產變現的配置時機與紫微斗數的化忌
學員詢問出售日本房產後,是否應等待現金到位後再開始資產配置,還是提早進行規劃。此外,她也詢問紫微斗數中,命宮若有地空地劫或化忌在夫妻宮,應如何看待。
老師回覆摘要:
關於房產變現,老師建議不要急,等房子的錢真正到位後再做資產配置。錢有其「命」,不應提早去改變,且無法預知資金到位時是否為市場低點。關於命盤,老師強調只看「化忌」。任何「化忌」所在的宮位,代表的是你這一輩子需要面對、克服和修煉的功課或挑戰,而非阻礙或終結。例如,夫妻宮化忌不代表婚姻會失敗,而是警告在夫妻關係中要特別小心、學習相處。若化忌在財帛宮,則代表在投資理財方面會比他人困難,需要更努力學習。
5. Chen Feng: 推廣心法時面對親友虧損的道德風險
學員提問,當熱心向親友推廣投資心法時,若對方因「心性不夠」或操作錯誤(如在市場回檔時恐慌殺出)而造成損失,回頭怪罪推廣者時,應如何應對。
老師回覆摘要:
老師認為首先要確保自己的「起心動念是正確且善良的」。其次,必須加上免責聲明(Disclamer):強調自己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有資訊僅供分享,所有風險由個人承擔。若親友虧損,應與其「一起熬下去」。對於親友的關係,老師提出哲學性的觀點:如果連這點虧損都無法承受的親友,關係破裂也無妨。若有能力,甚至可以承諾在十年後若仍虧損,由自己來賠償部分金額,但前提是「甘願做,甘願受」。
留言區精選回覆
如何看待刷卡消費與低利借貸的關係,以及是否會產生虧欠?
James 老師分享了「花錢會更賺錢」的觀念。例如,刷卡消費$100並得到3%回饋 ($3),這筆錢若用於投資,在18%年化回報率下,40年後將增值至約16萬。相較之下,這$100若以6%利率借貸40年,最終只欠$1,000。因此,只要是在承擔得起的範圍內消費,消費行為反而能夠帶來巨大的投資收益。
非台灣居住者在台灣ETF再平衡時賣出,是否會被扣除資本利得稅?
James 老師確認,台灣目前沒有資本利得稅(針對股票投資)。非當地的外國投資者,股票買賣基本上不會被課徵資本利得稅。老師也提醒,非台灣居住者能在台灣開設證券戶本身就很嚴格,需諮詢各自的券商。
如果一個人曾經值得被愛的光芒消失了,是否就活該被拋棄?
老師指出,你本來就沒有權利期望別人愛你,因此不存在所謂的「被拋棄」或「失望」。「無怨無悔」(I Do) 的愛,意味著無論結果如何都接受。快樂絕不應建立在別人身上。如果發現這段關係「電梯壞了」,就應當換一個方向,繼續去愛自己或愛別人。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 。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 。 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