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證明題
還記得「緣的恆等式」嗎?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首次要帶大家來上數學課! 我將根據緣的恆等式,來做證明題的推導。首先讓我們從最原始的公式開始:
緣1+緣2+緣3+......+緣n = 相對應物質或事件
當我們知道緣分為可控與不可控兩類之後,我們將恆等式寫成:
緣₍可控₎1+緣₍可控₎2+......緣₍可控₎n+緣₍不可控₎1+緣₍不可控₎2+......+緣₍不可控₎n = 相對應物質或事件數學最喜歡整理與簡化,於是我們也同樣針對恆等式做簡化:
∑ⁿK=1緣(可控)K + ∑ⁿK=1緣(不可控)K = 相對應物質或事件
根據整理過的「緣的恆等式」,我們會得到兩個非常重要的結論。
- 相對應物質或事件不可控
等號右側的相對應物質或事件,存在、發生與否取決於左邊的緣是否全數配合。當其中一個緣改變,右側的結果就會跟著立刻產生變化。等式左側的緣都不可控了,那麼右側的相對應物質或事件又怎麼可能是可控的。於是我們得到的第一個結論:緣不可控,因此相對應物質或事件不可控。
- 相對應物質或事件隨時都可能產生變化
還記得釋迦牟尼佛對「緣」的發現嗎?它們變化莫測難以捉摸,有些轉瞬即逝宛如曇花一現,有些日積月累只有回顧過往才會突然發現滄海桑田。不論速度快或慢,緣總是會有產生變化的時候。等號左側的緣無可避免的會有產生變化的時候,等號右側產生的結果自然也是如此。簡言之,相對應物質或事件隨時都可能產生變化甚至消逝殆盡,一切都跟著「緣」變化的步調而定。「隨時可能產生變化」這句話眼熟嗎? 如果沒什麼印象讓我換句話說,「無法永恆存」。沒錯,這就是「佛系大辭典-空」系列文章當中持續提到的概念!
釋迦牟尼佛透過「緣」的研究與邏輯推演,最終得出「空」的概念。由於緣的概念與日常生活太過遙遠,佛教的「空」延伸出的詞彙較常出現,因此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優先針對空作出解釋。在向各位解釋了「空」之後,再追本溯源剖析相對複雜難懂的「緣」。
緣起性空
這四個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字,但組在一起似乎就有點難以理解。讓我們將這四個字拆成兩個詞來解讀,緣起+性空。緣起指的是一切事物的出現與發生,都是基於背後的種種「緣」所推動。性空兩字接在後面,完整的語意是說:這些因為「緣」產生的一切,都具備「空」無法永恆不變的特性。 緣起性空的概念旨在強調,緣產生的一切都有消逝的一天,切勿執著於事物暫時的存在。「緣起性空」四個字,將「緣」的理論與「空」的思想串聯成完整的邏輯觀點。在釋迦牟尼佛所闡述的所有佛學理論當中,「緣」與「空」是一切理論的基石,這也正是為什麼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在佛字之後緊接著便是空與緣的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