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拷問(人與惡的距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日本木嶋佳苗連續殺人案,是平成時代最轟動的社會案件之一。木嶋佳苗出生於北海道,外表普通,卻極善於偽裝自己。她透過相親活動或婚姻介紹所,專門鎖定單身或喪偶的中老年男性。這些人多半孤單、渴望陪伴,甚至急切盼望找到晚年的依靠。木嶋以甜言蜜語與「結婚承諾」取得信任,讓受害者誤以為自己終於迎來幸福。殊不知,她的真正目的,卻是謀財害命。

在確立婚姻或交往關係後,木嶋設下致命陷阱。她利用一氧化碳中毒偽裝自殺現場,讓警方最初以為是受害人孤單厭世。由於死者多半無親友關心,這種解釋顯得合情合理。木嶋再藉由合法妻子或伴侶的身分,順理成章取得遺產或保險金。這種冷血、重複性極高的手法,震驚了全日本。案件後來被改編成電視劇與紀實書籍,讓更多人意識到:孤獨與渴望陪伴,往往是人性最大的破口。

在當代,小家庭與單身化越來越普遍。許多人選擇獨居,以為能換取自由與自主,卻往往缺乏深層的情感支持。木嶋案提醒我們:孤立並非真正的解放,缺乏人際連結只會讓人更容易被情感操控。當然,真實的人際關係並不完美,它可能伴隨失望、背叛與遺憾,但這些體驗正是人成長與鍛鍊的養分。

更深一層的反思,是要看見親密關係中的侷限。就連最親近的家庭,也常常帶來傷害。父母可能偏心於其中一個孩子,讓另一個孩子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認同。婆媳之間,即便媳婦再盡心,若遇上惡婆婆,也永遠無法得到一句肯定。婚姻若三觀不合,再多的忍耐與討好,也只會讓彼此陷入窒息與拉扯。

而在某些家庭裡,忌妒型母親更是最親密的仇人。由於自身婚姻不幸福,她往往寄望女兒能在外表或成績上表現優異,以此彌補自己的空虛。但一旦女兒長大成人,活得比她更好,她的內心就會翻湧出忌妒與不安。於是,她可能以打壓、貶低、否定來削弱女兒的成就,好讓自己重新獲得心理上的平衡。這樣的矛盾,讓許多孩子在親情裡感受到既熟悉又殘酷的拉扯——愛與傷害同時存在。

社會場合中,許多中年人也常藉由說教或訴苦,來為自己的辛勞尋找出口。他們口中的「人生經驗」有時只是情緒的投射,若晚輩全盤吸收,反而被情緒勒索。事實上,每個人的環境與資源不同,不存在唯一的成功模板。

因此,不管我們來自怎樣的家庭,經歷過失望的婚姻,或是緊張的親子關係,都不應把這些視為否定自我價值的理由。血緣並不保證愛,親人也可能因侷限而無法給予支持。尤其當我們自己成為父母時,更能體會愛並非自動生成,而需要力量與成熟去承擔。

真正能救贖我們的,仍是自己的心。價值感不該依賴外界的掌聲,而是源自內心的豐盈。就像榴槤,有人極愛,有人極恨,但榴槤的存在價值並不隨他人的口味而改變。若一味把他人的評價當成自我標準,只會讓自己活得疲憊。學會承認他人的不足,也學會放過自己,才是讓生命鬆綁的關鍵。

木嶋佳苗案之所以令人深思,不只是因為她的冷血手段,更因它揭示了孤立的危險與親密關係的複雜。人唯有在真實的連結中,學會辨識、學會承受,最終才能建立穩定的自我。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這才是我們走向自由與救贖的唯一道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vin Hu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Kevin H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7
凝凝總是抱怨。 抱怨丈夫小白不夠體貼,不夠有錢;抱怨孩子成績平庸,沒有讓她在人前抬得起頭。她心裡積滿怒氣,卻不知發怒從來不是懲罰別人,而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她悔恨當初沒有選擇所謂的「高富帥」,卻不懂後悔從來不能重寫命運,只是用一把鈍刀,一刀一刀往自己的心上磨。 她常看著鏡子裡逐漸鬆弛
2025/09/27
凝凝總是抱怨。 抱怨丈夫小白不夠體貼,不夠有錢;抱怨孩子成績平庸,沒有讓她在人前抬得起頭。她心裡積滿怒氣,卻不知發怒從來不是懲罰別人,而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她悔恨當初沒有選擇所謂的「高富帥」,卻不懂後悔從來不能重寫命運,只是用一把鈍刀,一刀一刀往自己的心上磨。 她常看著鏡子裡逐漸鬆弛
2025/09/27
韓非曾經站在人生的高處。長春藤博士,華爾街高管,西裝與燈火構成了他看似穩固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走進街角的一家小餐館。 李茵,一位單親母親,默默在櫃檯後忙碌。她沒有華麗的背景,卻在不經意間,為他多留一份菜。那份細小的體貼,如同冬夜裡的一盞燈,照進他孤單的心。韓非第一次覺得,自己被溫柔看見。於是,他
2025/09/27
韓非曾經站在人生的高處。長春藤博士,華爾街高管,西裝與燈火構成了他看似穩固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走進街角的一家小餐館。 李茵,一位單親母親,默默在櫃檯後忙碌。她沒有華麗的背景,卻在不經意間,為他多留一份菜。那份細小的體貼,如同冬夜裡的一盞燈,照進他孤單的心。韓非第一次覺得,自己被溫柔看見。於是,他
2025/09/26
小明從小在父母的「高壓烤箱教育」裡長大——爸媽的口頭禪不是「吃飽了嗎?」而是「考幾分?」。結果,他長出一副「討好型人格」和「完美主義筋膜炎」,連同事打個噴嚏,他都要檢討是不是自己呼吸太大聲。 出社會後,小明活得像一台「精神內耗發電機」,光靠焦慮就能供全公司用電。直到有一天,一場車禍幫他
2025/09/26
小明從小在父母的「高壓烤箱教育」裡長大——爸媽的口頭禪不是「吃飽了嗎?」而是「考幾分?」。結果,他長出一副「討好型人格」和「完美主義筋膜炎」,連同事打個噴嚏,他都要檢討是不是自己呼吸太大聲。 出社會後,小明活得像一台「精神內耗發電機」,光靠焦慮就能供全公司用電。直到有一天,一場車禍幫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作者:長江俊和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1 家暴虐待、霸凌排擠、離家出走、隱形人口,真正的犯罪隱藏在我們所忽視之處。 一樁社區公園的隨機擄人謀殺案;一樁不明人士闖入公寓的謀殺案 ;一位妻子突如其來出走離家;以及校園裡的霸凌引起的學生自殺案件
Thumbnail
這是個恐怖兇案請小心悅讀! 這條7月1日晚上發出的新聞,報導了一件去年七月發生在日本北海道的案件,7月1日進行了第二次審理。
Thumbnail
這是個恐怖兇案請小心悅讀! 這條7月1日晚上發出的新聞,報導了一件去年七月發生在日本北海道的案件,7月1日進行了第二次審理。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某日,澀谷的代代木日照精神病院的單人病房內—   『妳這女人是怎麼樣?好不容易才爭取到轉至接近妳自己目標的醫院休養的機會,結果妳在那兒像個瘋狗一樣拿著刀亂砍別人,然後灰頭土臉的被對方趕回來。我先聲明一下,我拿了妳的錢,確實有義務幫妳注意那群人的動向沒錯,但沒有義務幫妳處理妳
Thumbnail
      某日,澀谷的代代木日照精神病院的單人病房內—   『妳這女人是怎麼樣?好不容易才爭取到轉至接近妳自己目標的醫院休養的機會,結果妳在那兒像個瘋狗一樣拿著刀亂砍別人,然後灰頭土臉的被對方趕回來。我先聲明一下,我拿了妳的錢,確實有義務幫妳注意那群人的動向沒錯,但沒有義務幫妳處理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