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的台南大專日誌 no.9|2025.07.06-12
.
在今年暑假第一梯團契生活營的空檔,來把上週寫好的草稿發出來。.
TMSCM 今年適逢設立六十週年,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整年度的大事。而我被指派負責歷史檔案整理以及資料撰寫,並帶領一群有興趣的學生一起玩。
.
面對檔案堆,我仍然有一點點餘悸猶存,卻在這種矛盾的心境下,翻開一本又一本,幾乎是沒有人整理過、略顯雜亂、保存條件與狀況欠佳的資料夾。光看到檔案室裡三個大鐵櫃的文件與相簿,就令人昏頭。
.
這幾天,前來暑期實習的神學生們,以驚艷的速度協助文件清冊建置,頓時讓歷史小組的進度再度滾動了起來,讓我也有餘力繼續進行其他工作。
.
而這週,我首度有機會翻開被歷代工作者最小心保存的重要文件,也就是本中心的建築藍圖和土地證明等。不看還好,一看就不可收拾,竟有一疊厚厚的英文書信混雜其中。我越看越驚慌,心裡直呼「這聲害啦!」
.
因為這批初代的書信往來,揭示時任聯合董事會主席蕭清芬以及協助大專工作的英國宣教師包珮玉(Miss Elizabeth J. Brown)為 TNSCM 牽起的普世教會網絡錯綜複雜,絕非只有傳統上認為的四大支柱教派或組織而已。
.
然後還有 1980 年代與政府單位往來的函件,看來過去曾因為某些緣故,歷經幾波的請願與「不服從」行動,也有可能是針對長老教會本身或 TNSCM 扮演社運協力者角色而來的「關切」,看了也有點膽顫心驚。
.
這使我更加確信 TNSCM 確確實實是普世合一運動的成果之一,因此批西踢大專事工的「南部視角」是必須且重要。那個被眾人議論的「台灣到底有沒有 SCM?」難題似乎能有新的解釋途徑。
.
本來就有心理準備,中心史料檔案的梳理,說不定到我某年某日離任前都無法完成,或者,應該說歷史工作本來就沒有完成的那天,因此歷史小組的任務必須從長計議。
.
不過,總是要有人跳入這坑,這些被塞在櫃子裡的故事才會有重見光明的一天。
-

圖說|第一次看到台灣聖公會在 1960 年代的會徽,內藏玄機,我就不多說了。
-
#弘的的牧靈一年生 #讀冊弘寫日常 #歷史的坑 #這聲害啦 #檔案海
-
原刊於 2025 年 7 月 14 日 22:26 個人哀居工作帳
Su-Hong
於台灣.台南.白川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