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97 年就開始的數位遊牧人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當「數位遊牧」成為熱門關鍵字時,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隨時隨地工作、不受地域限制、自由安排時間。

但其實,這條路我在 1997 年就已經開始走了。

早期的誤解:你到底有沒有在工作?

還記得那時候,身邊的人總是疑惑:「為什麼你好像每天都很忙,但又一直坐在電腦前?」 「你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在當時,網路接案、遠端工作還不是主流,大家對「不上班也有收入」完全沒有概念。我只能默默地做著案子,經常從早忙到晚,卻還要承受別人「好像沒在工作」的眼光。

高峰與低谷的交替

數位遊牧的收入,說白了就是不穩定。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只要接 2–3 個案子,就能賺到 3–6 個月的生活費;生意不好的時候,甚至連一個月的基本生活都成問題。這種大起大落,外人只看到自由,卻看不到背後的壓力。因此我學到一件事:當收入好時,要有憂患意識,別把錢花光;因為下一次的低潮,可能比你想像得來得更快。

必備的能力與心態

數位遊牧的挑戰在於:

  • 你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案子,必須懂得多、學得快。
  • 在網路世界,信用比什麼都重要。別人願不願意再找你合作,全看你的口碑。
  • 低調不是壞事,但若想在這條路上走得遠,曝光是必要的。讓人知道你在做什麼,才有更多機會找上門。

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具備老闆的格局和長遠的眼光。

因為數位遊牧不是單純打工,而是你就是老闆:

  • 你要自己規劃收入流、學會理財;
  • 你要自己打造個人品牌;
  • 你要思考 3 年、5 年後的方向,而不是只看眼前。

自由的真相

自由,不是什麼都不做。自由,是你能夠決定今天怎麼安排、下一個月要去哪裡、要接什麼案子。 發展的門路很廣,你不會被一份工作「綁死」。 但同時,這條路需要更高的紀律、更強的自我管理。否則你可能會作息大亂,失去健康,也有可能整天在瞎忙!

我的體悟

從 1997 年到現在,我見證了數位遊牧從陌生到成為潮流。很多人嚮往這樣的生活,卻忽略了背後的現實:

  • 你得承受孤獨;
  • 你得面對收入波動;
  • 你得不斷學習,永遠保持競爭力。

如果你準備好了,數位遊牧能帶來的不只是生活方式的自由,更是一種心態的自由。你不再被傳統職場框住,而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的人生。

📌 給想走上這條路的你一句話

「數位遊牧不是逃避職場,而是選擇成為自己的老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煥藍靈魂寫作
8會員
71內容數
一個人的氣質包含著她的故事,不管幾歲,都要活得美麗,自持修身、精緻律己的人絕非膚淺的魅麗,而是你的靈魂要對得起你的美貌,優化你的生活態度。閱己、悅己、越己;自靜、自醒、自清歡。
煥藍靈魂寫作的其他內容
2025/09/17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能否取信於人的關鍵。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健康管理師,那麼你的生活形態,就必須展現健康。 如果你想教人如何管理好企業,那麼你的公司本身就要先有條理。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美容師,你的臉龐與狀態,就是最直接的名片。 如果你想經營身心靈工作室,你的心靈平衡
Thumbnail
2025/09/17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能否取信於人的關鍵。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健康管理師,那麼你的生活形態,就必須展現健康。 如果你想教人如何管理好企業,那麼你的公司本身就要先有條理。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美容師,你的臉龐與狀態,就是最直接的名片。 如果你想經營身心靈工作室,你的心靈平衡
Thumbnail
2025/04/20
我們總以為,為了讓世界更好,就得走得更高、扛得更多。但走著走著,才發現:離夢想越遠的那一步,才是真正危險的開始。 我常想,如果你心中早就有夢,就該好好守住它。那份單純的熱愛,不該被名、利、權力稀釋。你可以為世界付出,但不必犧牲自己本來的樣子。因為一旦偏離初衷,連你最初想要改變的東西,也會變了質。
Thumbnail
2025/04/20
我們總以為,為了讓世界更好,就得走得更高、扛得更多。但走著走著,才發現:離夢想越遠的那一步,才是真正危險的開始。 我常想,如果你心中早就有夢,就該好好守住它。那份單純的熱愛,不該被名、利、權力稀釋。你可以為世界付出,但不必犧牲自己本來的樣子。因為一旦偏離初衷,連你最初想要改變的東西,也會變了質。
Thumbnail
2024/06/11
今天早上收到一封mail,標題是”一人公司”。我心想一人公司現在才興起嗎?我才發現不是我退步了,是競爭人數變多了,而我該走的是更新的路。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一人公司”已經29年了。在開始SOHO的年代,我就開始了一人公司。   什麼是一人公司?就是你一個人要從設計/企劃/行銷/宣傳/執行/採購
Thumbnail
2024/06/11
今天早上收到一封mail,標題是”一人公司”。我心想一人公司現在才興起嗎?我才發現不是我退步了,是競爭人數變多了,而我該走的是更新的路。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一人公司”已經29年了。在開始SOHO的年代,我就開始了一人公司。   什麼是一人公司?就是你一個人要從設計/企劃/行銷/宣傳/執行/採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我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閃閃發亮美好。我需要在旅遊與工作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可能也需要捨取與犧牲。但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適合你嗎?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認識一點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當我成為數位遊牧工作者後,發現並非我想像中的那般閃閃發亮美好。我需要在旅遊與工作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可能也需要捨取與犧牲。但這樣的工作模式真的適合你嗎?或許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認識一點帶著工作去旅行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主要分享從事數位遊牧的動機和最終的遭遇。探討了數位遊牧的生活方式,包括遠端工作和打工換宿的經歷。同時也分享對於這種生活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對於數位遊牧在紐西蘭可行性的看法。
Thumbnail
主要分享從事數位遊牧的動機和最終的遭遇。探討了數位遊牧的生活方式,包括遠端工作和打工換宿的經歷。同時也分享對於這種生活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對於數位遊牧在紐西蘭可行性的看法。
Thumbnail
我深知自己是一個對於穩定生活感到不適的人。經過十年的真實人生實驗,我堅定地得出了這個結論,即我無法在一份工作上持續超過兩年。 我可以接受許多工作,以湊足每個月的薪水。 我不喜歡重複的工作,因為一旦工作變得枯燥乏味,我就會失去興趣。每當我轉換到一個新的領域時,我總是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 我無法將
Thumbnail
我深知自己是一個對於穩定生活感到不適的人。經過十年的真實人生實驗,我堅定地得出了這個結論,即我無法在一份工作上持續超過兩年。 我可以接受許多工作,以湊足每個月的薪水。 我不喜歡重複的工作,因為一旦工作變得枯燥乏味,我就會失去興趣。每當我轉換到一個新的領域時,我總是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 我無法將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讓發展第二人生越來越有可能,自己本身也透過不同的嘗試,希望可以拓展更多我可以做的事,就來看看這本書會教我們甚麼吧!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讓發展第二人生越來越有可能,自己本身也透過不同的嘗試,希望可以拓展更多我可以做的事,就來看看這本書會教我們甚麼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禁止轉發、轉貼,有任何需求需經過本人同意) 開了《人生進化中》這個房間,主要是想放我個人的人生觀、成長領悟與心路歷程。 標題來自去年12月ig 網友的問答內容。當時回答比較簡短,今天來延伸回覆一下。 目前的行業是? 我目前的行業是自由業,過著富足、愜意、慵懶的生活。
Thumbnail
(禁止轉發、轉貼,有任何需求需經過本人同意) 開了《人生進化中》這個房間,主要是想放我個人的人生觀、成長領悟與心路歷程。 標題來自去年12月ig 網友的問答內容。當時回答比較簡短,今天來延伸回覆一下。 目前的行業是? 我目前的行業是自由業,過著富足、愜意、慵懶的生活。
Thumbnail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活明白, 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 工作半年,玩半年, 車子能開就可, 房子租或買都無所謂, 特別是疫情過後, 覺得人生短短幾十年, 可不是給貸款做牛做馬. 也不是給老闆賣命, 更不是來受罪受累的. 大家開始意識到享受生活的重要, 感受人生, 為自己而活才對.
Thumbnail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活明白, 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 工作半年,玩半年, 車子能開就可, 房子租或買都無所謂, 特別是疫情過後, 覺得人生短短幾十年, 可不是給貸款做牛做馬. 也不是給老闆賣命, 更不是來受罪受累的. 大家開始意識到享受生活的重要, 感受人生, 為自己而活才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