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抽到簽證,我就思考著是否要跟一般人的打工度假一樣,去工廠果園工作,直覺告訴我這樣應該是無法體驗到當地文化,也有可能只會跟華人圈待在一起,英文口說不會進步,這是我想要的打工度假生活嗎?
答案是 NO !!! 我想要可以深度交流,好好認識紐西蘭這個國家的機會,所以打工換宿的文化交流變成我的首選,但同時我還是需要一點收入,畢竟我不想一趟就燒光我的存款(但事實證明真的會燒光存款),其實也可以在當地找一些兼職,畢竟打工換宿一天只藥工作4-5小時,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分配,但是找當地的兼職大多也是房務、服務生等勞力活,因為我的本業行銷太吃文化深度,其實找不太到紐國的行銷工作。過去幾年的工作經驗,我已經累積了一些技能,單純覺得這些技能不用也是浪費,因此決定開始以接案的方式生活。
我開始加入各種遠端工作的社群,尋找適合的遠端工作,想像著數位游牧拿著一台電腦就能到處生活的美好。
台灣行銷圈的生態大概是,你什麼都要會,從設計、剪片、寫社群文案、寫文章、投廣告、經營社群等等都是你的工作,但薪水可能不會超過4萬,更別說如果是論件計酬的兼職行銷,薪水會多慘。
我剛開始接到一個台灣人成立的美國投資顧問公司,主要職務是個人助理,但需要幫忙剪片,時薪是超不合理的200台幣,剛開始想說是兼職而已就答應了,但後來發現工作毫無成就感又內耗,而且一個月的薪水其實也無法支應紐西蘭的生活。
所以我開始找其他的接案,但台灣開的兼職薪水其實很可笑又愛討價還價,當時為了生存我就先全部答應,做了平面設計及臉書社團經營等一堆工作,換來一個月不到兩萬的薪水,但結果就是我連在國外都一天到晚在工作,賺的錢還比在台灣還要少。
後來很多紐人覺得我這樣太累了,他們的生活重視Work life Balance,後來換宿的Host還給了我一點薪水叫我辭掉一些工作,不要活得那麼辛苦,後來也真的受不了台商那種斤斤計較的給薪態度,就把全部的工作辭了,只剩美國公司的助理工作,就這樣硬撐著用每個月大概2000-3000左右的薪水過了10個月的生活。
先來說說實際體驗過這種生活模式的優點,再來說說殘忍的現實面
時間自由 : 除非是公司有規定上下班時間的遠端工作,可能就會有一天上滿8小時且要配合時差的問題,但像我自己是自由接案,其實只要分配好時間,在deadline前交出東西即可,想什麼時候上下班自己決定。
深度的文化交流 : 打工換宿少了金錢利益的束縛,其實大部分的家庭就是把你當朋友,一起協助家裡需要幫忙的地方,互動需要大量的英文,是練習英文口說的好機會。同時,幫忙完4小時,有時候Host會帶你出去玩,通常都是私人景點,好玩程度有些甚至超過著名觀光行程(比如跟著上山打獵)
收入不穩定: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加上後來受到紐人觀念的影響,我辭掉了大部分的接案,唯一的計時兼職如果沒事的話,整個月工作時數不到20小時,如果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的話,換宿可以省掉大部分的房租伙食,但像我一直四處移動,每次移動的交通費通常就是當月的薪水來源,甚至更少,如果不小心生病就是拿老本出來燒錢就醫,我其實沒有仔細計算自己這趟賺多少花多少,但後來因為就醫把緊急備用金的錢都花完了,荷包不夠厚千萬不要來紐西蘭數位游牧。
適應跨國時差: 當時有一度同時接了美國與臺灣的案子,要配合兩國的時差,結果變成我在紐西蘭從早到半夜都在工作,比在臺灣還要累,臉上狂長痘。
10個月下來的親身實驗,答案是不行。但我覺得想在紐西蘭從事數位游牧不是不行,但需先考慮兩個大方向
以臺灣的遠端工作來說,如果是薪水較高的工程師,支付紐西蘭的基本開銷應該綽綽有餘,但如果是行銷相關工作,還是在當地找個正職比較適合,畢竟紐國的物價是臺灣的兩倍,領臺灣的薪水在紐西蘭生活是會餓死的。
當然,也可以直接找當地的遠端工作,我也有試著投過紐西蘭的遠端職缺,不過都石沉大海,畢竟行銷很吃文化深度,亞洲人要在白人文化的世界裡找工作本來就不容易,找行銷類的更像越級打怪。
大多數人推崇的數位游牧國家都在東南亞(清邁、峇里島等),原因無他,就是物價消費便宜很多,就像前面提到的,紐西蘭物價比臺灣還要高,除非遠端工作是可以應付紐國最基本的開銷,不然大多時間都是在燒老本。我想這也是歐美國家較少人選擇當數位游牧旅居的原因。有了前次的教訓,我已經不敢妄想用數位游牧的方式在西方國家生存,目前在英國的我,主力還是放在找當地工作,遠端的工作就當成外快來賺,否則英國的物價是臺灣的4倍,已經在紐西蘭燒光老本一次,沒本錢再燒第二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