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與戰爭的雙重警鐘|台灣在新冷戰風暴中的抉擇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花蓮救災與國際風暴的對照

  花蓮在今年九月遭遇強震與颱風的雙重打擊,災情之嚴重再次提醒國人「韌性」的重要。依據國防部資料,超過 2,500 名官兵在第一時間投入救災行動,協助居民撤離、搭建臨時庇護所,展現了軍民一體的凝聚力。同時,民間團體也透過募款與志工行動補足官方能量,形成一幅「全民防衛」的縮影。

raw-image

  然而,當台灣社會聚焦於災後重建之際,國際戰略環境卻在悄然醞釀更嚴峻的挑戰。9 月 26 日依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俄羅斯正在協助中國進行空降部隊訓練與城鎮作戰經驗移植,顯示中俄合作已從外交口號走向具體戰場準備。

raw-image

與此同時,中國正加大軍事壓力。依據國防部記者會說明:國防部統計顯示僅 10 月 1 日一日內即有 11 架次軍機、8 艘艦艇進入我防空識別區(ADIZ),部分甚至跨越海峽中線。

raw-image

  再者,近兩年台灣周邊海纜頻頻受損:2023 年馬祖兩度斷纜,2024 年澎湖外海亦傳斷纜事件,今年 2025 年 6 月在屏東鵝鑾鼻外海再度發生,依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短短三年間至少有五次重大斷纜事故。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很可能隱含惡意破壞。

  這些案例提醒我們:天災與人禍的交織,正逐步將台灣推向「新冷戰」的前線。本文將分別從中俄合作、台海軍事態勢、烏克蘭戰爭的鏡像效應、非傳統戰場、以及印太盟友合作等角度深入分析,最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一、中俄合作:從軍售到戰術轉移

  依據華盛頓郵報9 月 26 日披露的美國情報文件中指出:俄羅斯正向中國輸出包括輕型反裝甲武器、空降指揮系統,並分享烏克蘭戰場的城市攻堅經驗。這些合作並非一般軍售,而是針對台灣的「定向支援」。

raw-image

  烏克蘭的馬里烏波爾與巴赫穆特戰役中,俄軍雖付出巨大代價,但展現了「圍城—轟炸—消耗」的模式。若此模式移植到台灣北部大城,將對民眾造成極大壓力。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 2025 年的報告中指出:中俄的聯合演訓次數已達冷戰後最高,演習範圍涵蓋西太平洋,目的在於「塑造多線戰場,削弱美日對台支援」。

raw-image

  同時,北京在國際法上也同步操作。依據路透社 10 月 1 日報導,中國外交部近期公開強調「2758 號決議已解決台灣問題」。然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此決議僅處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並未涉及台灣主權。這種「法律戰」策略,意在營造未來動武的「正當性」。

二、台海態勢:軍事常態化與心理壓迫

  依據國防部 10 月 1 日記錄顯示:共有 11 架次共機、8 艘艦艇活動於台灣周邊,並有 4 架次跨越海峽中線。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表示:「中共持續擴大軍事挑釁,目的在消耗我防衛能量,並企圖壓縮我軍戰術反應空間。」

  另一方面,美國蘭德公司在其《Deterring China in the Taiwan Strait》研究中指出:這種「持續低強度施壓」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戰累積效應」,可能導致台灣社會逐步陷入「戰爭疲勞」。

raw-image

  更具體的證據是「朱日和訓練基地」。依據《印度時報》9 月 30 日報導指出:衛星照片顯示,中國已擴建「模擬台北市政府大樓」的設施,規模自 2020 年以來擴大三倍,顯示解放軍正模擬「城市斬首作戰」。

三、烏克蘭戰爭的鏡像效應

  在今年 9 月的《波蘭華沙安全論壇》上,前國防部副參謀總長李宗孝上將公開指出:「若烏克蘭戰敗,將助長中國的野心,使其更快對台採取軍事行動。」而烏俄戰爭提供台灣至少三個教訓:

  1. 全民防衛:烏克蘭能抵抗至今,來自全民的動員,包括地方志願軍與後勤補給。
  2. 盟友支援:北約國家提供精準彈藥、情報與防空系統,對維持戰局至關重要。
  3. 基礎設施防護:俄軍導彈攻擊曾使烏克蘭全境大規模停電,暴露能源與電網的脆弱。
raw-image

  依據台電公開資料顯示,台灣目前的天然氣戰備僅 11 天,遠不足以支撐長期戰事;後備軍人動員體系亦常遭批評準備不足。這些正是台灣必須立即檢討的弱點。

四、非傳統安全威脅:海底纜線與 AI 網戰

  依據 NCC 統計,自 2023 至 2025 年間,台灣周邊海纜至少發生五起重大斷纜事故:

  1. 2023 年 2 月、3 月:馬祖海纜兩度中斷,通訊受阻長達數週。
  2. 2024 年 5 月:澎湖外海海纜損壞,影響澎湖與本島間網路連線。
  3. 2025 年 6 月:屏東鵝鑾鼻外海纜線斷裂,影響南台灣國際通訊。

  雖然官方多以「漁船拖網」或「貨輪拋錨」解釋,但國際戰略界普遍懷疑其中存在惡意破壞。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 2025 年 8 月聲明指出:「海底設施已成為戰爭新前線,盟國必須加強保護。」

raw-image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也帶來風險。依據 2025 年 6 月發表於 arXiv 的研究〈Military-AI Cyber Agents and Strategic Risks〉,軍事 AI 自主代理(MAICAs)可能在短時間內攻擊關鍵基礎設施。台灣若無完善資安防護,恐在戰火未起前,就先陷入通訊與能源癱瘓。

五、印太安全網:盟友合作的新格局

  依據《美聯社》9 月 29 日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內閣已批准與澳洲的防衛條約,允許其公民加入澳洲國防軍,顯示南太安全格局進入新階段。這對中國在南太的滲透形成牽制。

raw-image

  同時,美國持續推動「小多邊合作」。美日菲三邊安全對話、美日韓三方合作,皆已納入區域防衛架構。雖台灣未被正式承認,但依據美國國防部 2025 年 3 月聲明,台美之間已建立「常態化的桌上兵棋推演與情報分享」。

  布魯金斯學會在《Indo-Pacific Security Outlook 2025》中指出:這是一種「隱形安全網」(shadow security network),台灣若善加利用,可逐步嵌入區域防衛架構,而不必觸碰「戰略模糊」的敏感紅線。

結語與政策建議

  花蓮災難提醒我們,沒有準備的社會在災害中必然受創,而國防亦然。台灣必須將「災防即國防」的理念化為具體政策。以下建議:

一、強化基礎設施與能源韌性

  • 天然氣戰備需由現行 11 天提升至至少 30 天。
  • 海纜需增設第二層備援,並與日美合作建立「海纜監控聯盟」,使用水下載具進行定期巡護。
  • 電網應設立「戰時分區備援系統」,避免單點癱瘓。

二、建立 AI 與資安防護中心

  • 成立「國家 AI 國安中心」,跨部會協調資訊戰防禦。
  • 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全國級資安演習」,模擬 AI 主導的網路攻擊。
  • 與美國國安局(NSA)、以色列單位共享惡意代碼樣本。

三、深化軍事合作與兵推

  • 每年至少與美日澳舉行兩次「桌上兵棋推演」,模擬海纜斷裂、電子戰、飛彈襲擊同時發生的情境。
  • 擴大與菲律賓的聯合演練,強化南海到巴士海峽的防衛鏈。

四、強化全民防衛與教育

  • 教育部應將「災害應變與民防」納入中學課程。
  • 國防部應提升後備軍人實戰訓練頻率,避免「點到為止」。

  總結而言,台灣不能等到下一場戰爭才驚覺備戰不足。正如花蓮的重建需要全民參與,台灣的生存也需要全民防衛。唯有將災難中的凝聚力轉化為國防決心,台灣才能在風暴中屹立不搖。


參考資料

中文

  1. 國防部新聞稿(2025 年 10 月 1 日),孫立方少將記者會內容。
  2.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23–2025 年海纜事故統計。
  3. 台電公司公開資料,2024 年能源戰備天數說明。

英文

  1. The Washington Post, “Russia is helping prepare China to attack Taiwan,” Sept. 26, 2025.
  2. Reuters, “Taiwan says China trying to create legal basis for attack with UN resolution,” Oct. 1, 2025.
  3. Reuters, “Defeat of Ukraine would embolden China towards Taiwan, Taiwanese officer says in Poland,” Oct. 2, 2025.
  4. The Times of India, “Mock Taipei base expands threefold since 2020,” Sept. 30, 2025.
  5. AP News, “Papua New Guinea Cabinet approves defense treaty with Australia,” Sept. 29, 2025.
  6. Business Insider, “US warship joins NATO Baltic Sentry mission,” Sept. 28, 2025.
  7. CSIS, China Power Project Report 2025.
  8. Brookings Institution, Indo-Pacific Security Outlook 2025.
  9. RAND Corporation, Deterring China in the Taiwan Strait, 2025.
  10. arXiv, “Military-AI Cyber Agents and Strategic Risks,” June 20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148會員
99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21
近年來,中國對於「敘事戰」(narrative warfare)的運用,已逐漸形成「有架構」的方式。從國際論壇上的「和平崛起」說法,到國際媒體廣泛引用的「台灣是美國棋子」論調,中共正試圖在尚未動用武力之前,先行塑造輿論環境,為可能的衝突建立合理性。
Thumbnail
2025/09/21
近年來,中國對於「敘事戰」(narrative warfare)的運用,已逐漸形成「有架構」的方式。從國際論壇上的「和平崛起」說法,到國際媒體廣泛引用的「台灣是美國棋子」論調,中共正試圖在尚未動用武力之前,先行塑造輿論環境,為可能的衝突建立合理性。
Thumbnail
2025/09/19
當前國際安全局勢急遽變化,中國在香山論壇強調主權立場,台灣展示與美方共同製造飛彈,中東與歐洲安全網絡重組,俄越規避制裁,顯示多極化與自主化趨勢加速。
Thumbnail
2025/09/19
當前國際安全局勢急遽變化,中國在香山論壇強調主權立場,台灣展示與美方共同製造飛彈,中東與歐洲安全網絡重組,俄越規避制裁,顯示多極化與自主化趨勢加速。
Thumbnail
2025/09/14
2025 年 9 月,俄羅斯多架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波蘭隨即派遣防空力量擊落部分目標,並成為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個在戰事期間對俄羅斯軍事資產開火的北約成員國。華沙政府立即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但如同過往模式,除了譴責與呼籲之外,並無實質進展。
Thumbnail
2025/09/14
2025 年 9 月,俄羅斯多架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波蘭隨即派遣防空力量擊落部分目標,並成為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個在戰事期間對俄羅斯軍事資產開火的北約成員國。華沙政府立即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但如同過往模式,除了譴責與呼籲之外,並無實質進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這次凱米颱風來台,台灣有很多人的生計和生活受到影響,到現在很多還在清理自己的家園,高雄市和台南市兩位市長馬不停蹄地到處奔波,每個待在台灣的立委也有分工去關心各個地區,但是這次卻讓很多政客和網路上的酸民無良的本質原形畢露。
Thumbnail
這次凱米颱風來台,台灣有很多人的生計和生活受到影響,到現在很多還在清理自己的家園,高雄市和台南市兩位市長馬不停蹄地到處奔波,每個待在台灣的立委也有分工去關心各個地區,但是這次卻讓很多政客和網路上的酸民無良的本質原形畢露。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最近臺灣發生了一連串不安的事件,包括地震、虐童案、貪官汙吏等。本文分享了對這些負面事件的觀察與感想,以及如何正面祝福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
Thumbnail
最近臺灣發生了一連串不安的事件,包括地震、虐童案、貪官汙吏等。本文分享了對這些負面事件的觀察與感想,以及如何正面祝福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