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 when you feel like doing this, if you are not having a mood, it shows on your work. Just to be relax."

每個禮拜二早上,他們都在這裡做Lei Hulu。
Lei Hulu是帶在脖子上的羽毛飾品。Kavika在他的老師過世後,為了讓老師的學生們繼續做Lei Hulu,於是開設了眼前這個空間。Auntie Karen說,這裡的學生來自歐胡島各處,有科學家、退休的藝術老師、商業家。

另一位Auntie編著她的Lei Hulu,笑著說。

- Poepoe,羽毛向上翻轉,看起來較為蓬鬆。(左上圖)
- Kāmoe,羽毛彼此重疊、向下平躺,整體較為平順。(左下圖)
- Lokelani則是Kāmoe的變化形,模仿玫瑰花蕾的形狀。(這裡沒有)
- Humupapa,意思是「平坦地編織」,作法是將羽毛用針織進布條或毛氈上。會加在帽子上作為裝飾。

做一條Lei Hulu非常費工。
- 將羽毛從皮上摘下來。
- 用量尺把每一根羽毛剪到一樣長,然後去掉兩側多餘的雜毛。
- 壓羽毛,製造曲度。
- 一次一根,沿著牽引線綁住,打結。

"When will you make Lei Hulu?"
Gale Ikeda是一位擁有47年教學經驗的退休藝術老師。她停下手邊的Lei Hulu,說:
"Do, when you feel like doing this, if you are not having a mood, it shows on your work.
Just to be relax."

羽毛的材料來自於鳥類,他們會確認捕捉來的鳥類來自於以「餵飽家人」為目的而狩獵的獵人,而非追求運動的快感。
鳥的每一個部分都必須被好好利用,像是羽毛可以製作Lei Hulu、骨頭製作工具(例如刺青)。在夏威夷的Aloha精神中,「分享」是再核心不過的精神。人們向彼此分享所得到的資源,並且共同維護與傳遞夏威夷的文化底蘊。

過去製作一個Lei Hulu、羽毛斗篷、帽帶等羽飾需要大量的鳥類。人們一開始確實直接獵殺鳥類,後來改變作法,以取下一點點他們需要而不至於傷及鳥類的量取代獵殺。然而,森林砍伐、環境改變、傳染病也導致原生鳥類絕種。羽飾中常見的黃色,來自於在地兩種黑黃色的鳥——ʻŌʻō和 Mamo(都已經絕種)。

Lei Hulu、羽毛斗篷和羽毛頭盔也是只有酋長可以配戴,又因為特定鳥類只在高山出沒而難以取得,羽毛製品也象徵著該酋長擁有廣大資源。卡美哈美哈一世知名的一件黃色ʻahu ʻula (長斗篷或短斗篷)合計用了約8000隻Mamo的45萬片金色羽毛。

今天,人們會用染料取代天然的顏色,或是以孔雀或鵝的羽毛代替,捕捉的鳥類也都不是夏威夷的原生種。任何人都可以配戴,送禮自用兩相宜。而相對於自然取得的羽毛,染料製成的Lei Hulu顏色較鮮艷且一致。

Auntie Marleme,一身亮眼的粉紅色T-shirt,我想她如果去台灣一定能跟很多阿嬤變熟。有一天,Marleme因為看到Akulikuli這種粉色花朵而深受啟發,因此選擇了粉色的羽毛製作她的Lei Hulu。
Therapeutic,她這麼形容製作Lei Hulu的感受。
-MORE TO 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