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依保險法第 144-1 條之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保險業得以共保方式承保……」 ,試述其情形有那些?(30 分)
ans:
✨導言
準備保險相關法規考試時,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保險法》第 144-1 條裡那五種「共保」情形。背過幾次就忘?別擔心!今天用幾個生活化例子,讓你輕鬆記住這條超實用的法規。只要記住口訣「大政公服特」,考場上再也不怕一片空白。
🧩 一、共保是什麼?
「共保(Co-insurance)」是指同一件保險,由多家保險公司一起承保。這種做法像是「大家分工合作」,目的是分散高額風險。舉個例子: 如果一座大型百貨公司要保火災險,金額高達好幾十億,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不敢單獨扛。這時就會由多家保險公司「一起承擔」──你出一成、我出兩成,大家共同守護風險。
📜 二、保險法第144-1條規定的五種共保情形
根據《保險法》第 144-1 條,保險業得以共保方式承保的情形共有五種,記憶口訣是
👉 「大政公服特」
🏠 1. 大:有關巨災損失之保險
像是「地震」或「颱風」這類災害,會造成全台許多房子同時受損。
這就好比全校的體育館被颱風吹壞,不可能只靠一個班級重建,必須大家一起出錢出力。 因此多家保險公司會共同分攤風險,例如住宅地震保險,就是典型的巨災共保。
🏛️ 2. 政:配合政府政策需要者
有些保險是政府推動的政策性保險,例如「農民保險」或「漁民保險」。
這就像學校舉辦運動會,各班都要派人幫忙不同攤位;一家公司撐不起整場活動,所以大家一起來。 共保讓政府政策順利推動,也確保人民的保障能落實。
🚉 3. 公:基於公共利益之考量者
像是「高鐵」、「捷運」或「大型橋梁工程」,一旦發生意外,影響的是整個社會。
這種公共性風險不應由一家保險公司單獨承擔,就像全校要蓋一座操場,當然得全校一起出資。 共保確保這些與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工程有足夠的保險保障。
🛫 4. 服:能有效提升對投保大眾之服務者
有些保險業務專業度太高,例如「航空保險」或「核能保險」。
單一保險公司未必具備全部技術能力。 這就像科展比賽,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會寫程式、做模型、還懂化學分析,只能組成團隊合作。 保險公司透過共保,也能整合不同專長,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 5. 特: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者
這是保留給未來新興風險的彈性條款。
例如「網路資安保險」或「新型金融商品保險」都可能屬於這類。 就像學校突然決定要辦「電競比賽」,雖然以前沒辦過,但課外組長核准後,各班就能一起籌辦。 主管機關同樣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核准新的共保業務。
💡 三、快速記憶法:
「大政公服特」口訣法
- 大:巨災保險(大地震、颱風)
- 政:政府政策(政策性保險)
- 公:公共利益(高鐵、捷運)
- 服:提升服務(航空、核能)
- 特:特殊新風險(主管機關核准)
就像五個生活場景:
🏠修橋 → 政府合作辦活動 → 蓋操場 → 科展合作 → 辦電競比賽 一串故事背下來,考試時自然不會忘。
📘 結語
法律條文常讓人覺得艱澀難懂,但其實背後都有生活邏輯。《保險法》第 144-1 條只是提醒我們──面對巨大的風險,沒有人能單打獨鬥。
正如在生活中,我們面對困難時,也需要「共保」精神——一起分擔,才能讓社會更穩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