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章所述的方法已被那些住在森林中自我鍛鍊的比丘所採用,他們獲得了滿意的成就,且老虎從未傷害過他們。
在此,講述一個故事,以便讀者思考這一事件中所發生的一切。有一位阿姜,他是阿姜曼的資深弟子,當時他正在湄公河畔修頭陀行,與他同行的是一位白衣居士。這位阿姜選擇在懸崖下暫時修行,而那位持守八關齋戒的白衣居士則在約120米外的另一處懸崖下修行。講述這則故事的阿姜說,他在那裡待了好幾個月,因為他認為那裡對他和居士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且「出世沙門法」(Samaṇa-Dhamma)的修持也順利進展,毫無障礙。托缽食物的取得並不困難,因為他們離最近的村落不到四公里,那裡約有十五戶人家,村民們不會出來打擾他們,也不會在他們精進修行時製造障礙或浪費時間,因為每個村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下午,這位阿姜感到有些不適,似乎有點發燒,身體忽冷忽熱,不太正常。當白衣居士來到他的修行處時,他請居士去煮些水,並添加一些他想嘗試的藥,希望能治好病。一位醫生曾告訴他,這種藥可以治療瘧疾,他擔心這是瘧疾的開始。因為當地瘧疾盛行,許多人感染此病,森林茂密,習慣住在開闊鄉村和農田的人無法前往並住在那裡。此外,森林中充斥著各種野生動物,包括老虎和其他貓科動物,夜晚時牠們的咆哮聲非常吵鬧。據說當地還有一些吃人的老虎,可能是越南人使牠們變得兇猛且不怕人。居士了解阿姜的需求後,便帶著水壺回自己的修行處煮水。但之後,阿姜再也沒有看到他,他也沒有帶熱水回來。阿姜一直等到天黑,仍不見居士的蹤影,於是他想,居士可能因禪修過於專注而忘了該做的事。與此同時,阿姜的發燒症狀逐漸減輕,最終完全康復。
至於這位居士,他拿著水壺準備點火,但無論如何嘗試,火都點不起來,他開始生氣。接著,他忘記自己是一名居士,是一位重要頭陀比丘的淨人,他突然站起來,憤怒地想:「我點了那麼多次火,為什麼這次點不燃?也許需要一些水。如果需要水,我就給它一些!」於是,他在起火的地方小便,把火種都弄濕了,然後徑自離開,沒有對阿姜說什麼。阿姜一直等到晚上,仍不見居士回來。
夜幕降臨後,一些奇異且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以前,居士的修行處並沒有什麼異常,但這天晚上約九點時,這位白衣居士在靜坐禪修時,想起自己因憤怒而對柴火小便的愚痴行為,以及對阿姜的輕忽態度。此外,他沒有去向阿姜懺悔,矯正自己的錯誤,以減輕惡業。當他焦躁不安地反省自己的錯誤時,突然在他身後約兩米處傳來一聲巨響,是一隻大老虎的咆哮聲。這隻老虎趴伏在地上,盯著他看,似乎準備撲上來吃掉他。老虎持續低吼,聲音大到連阿姜都能聽到。
老虎在咆哮的同時,尾巴上下搖擺,敲擊地面發出「砰砰」的聲音,前後移動,彷彿準備撲向居士,將他當成新鮮的食物。居士聽到這不尋常的聲音,且從未如此靠近過他,這是他數月來第一次感到恐懼。他趕緊轉頭去看,當時正值滿月,他能清楚地看到這隻大老虎蜷伏在那裡,盯著他看。他的血液彷彿凝固,因恐懼而顫抖,幾乎暈厥。他趕緊憶念三寶,因為這是生死存亡的關鍵。他祈求道:「願佛、法、僧護佑我,讓我今晚不要被老虎吃掉,否則我就沒有機會去向阿姜懺悔我今天下午對他的錯誤行為。願佛陀整晚都幫助我並保佑我,願『法』與尊者慈悲,饒恕我因愚痴的惡行所生的惡業。不要讓我被老虎吃掉,作為對這些過錯的懲罰。」
於是,他不停地祈求,重複默念「Buddho」,發抖、顫抖,並轉身盯著老虎,深怕牠撲上來立刻將他吞掉。但這隻老虎一看到居士轉身看牠,便退後了一些,繼續低吼。接著,老虎改變位置,從另一個方向靠近,然後又退後,如此反覆。居士感到死期將至,被迫跟著老虎的動作緊張地在蚊帳四周來回移動,一刻不得放鬆。當他專注盯著老虎時,老虎會退後,有時走得很遠,彷彿永遠不會回來。但一旦他稍放鬆,老虎便會再次靠近。他不能讓「Buddho」與「心」分離,必須不斷重複默念,直到「心」緊附於「Buddho」,將其視為生命的保障。每當「Buddho」稍有閃失,老虎便會靠近。當他意識到危險時,便立刻憶念「Buddho」,懇求佛陀救他。接著,當「Buddho」與「心」靠近時,老虎又會退後,彷彿永遠不會回來。
但人的特性是被動的,通常需要受到壓迫才會行動。一旦老虎退到某個距離,「心」便丟棄了「Buddho」,覺得自己不會死了。然後,老虎又開始靠近,彷彿準備撲向他,但牠始終沒有行動,只是不斷改變方向。從晚上九點到黎明,老虎與居士之間的拉鋸戰持續不斷,誰都沒有認輸。居士因恐懼死亡而流淚,直到再也流不出淚來。黎明的曙光出現時,老虎慢慢退到約八米外,然後緩緩離開,直到消失不見。
雖然老虎已經走了,居士仍躲在蚊帳下,保持高度警覺,因害怕老虎躲在附近而不敢出來。他擔心一旦走出蚊帳,老虎會撲上來吃掉他。於是,他強迫自己一直坐在蚊帳下,靜觀其變,直到確定老虎已經離開且不會回來。之後,他趕緊離開蚊帳,跑到阿姜那裡,惶恐、顫抖、兩眼發紅、語無倫次。
阿姜看到居士異常的行為,便質問他,最終了解到居士是來請求寬恕前一天下午對他的惡行。居士解釋了自己的錯誤行為,並將老虎出現及整晚的經歷告訴了阿姜。然而,阿姜並沒有立即寬恕他,反而以威脅的語氣說道:「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你喜歡好事,便得善果;如果你喜歡壞事,便得惡果。你喜歡老虎,所以你就遇到了老虎。何必來求我寬恕?我還沒辦法寬恕你,至少你應該再見一次你喜歡的東西。如果到時候你沒有被老虎吃掉,至少可以學到一個能讓你長期反省的教訓。老虎比我更適合教你,所以我應該讓老虎來訓練你。你覺得這樣安排如何?我是不是應該今晚再帶你去見老虎?如果你不聽從牠的教誨,我就讓牠把你當成食物吃掉,因為我已經懶得教你了。你覺得怎樣?你是不是想要這樣?與老虎相遇並徹夜聽牠的教誨很適合你,今晚我會讓牠再來教你一遍。如果之後你還是不受教,我就讓牠把你帶走,變成牠的食物,這樣牠可以好幾天不用再吃東西。怎麼樣?快點回答,別再耽擱了!你究竟要選哪一樣?是我還是老虎?趕快回答,否則我馬上叫老虎來把你帶走,牠會比我教得更好。」
阿姜說完後,作出呼叫老虎的動作,喊道:「老虎去哪兒了?快點回來帶他走吧!別等了!我會把他交給你,讓他當你的隨從,快點來帶他走吧!」這時,居士嚎啕大哭,完全失控,哀求阿姜:「我真的好怕,求阿姜別叫老虎了,不然我馬上就會死掉。昨晚我一度以為我會死,但我恢復了清醒,所以趕緊來向阿姜求助。但你卻不斷叫牠回來,我哪還有力氣對抗牠?所以尊者,求您叫牠走遠一點,別再回來了!」
居士哭泣並哀求阿姜不要叫老虎回來,他跪求饒命、坦承自己的愚痴,並承諾今後會更加自制與謹慎,因為他學到的死亡之課迄今歷歷在目。他保證再也不會這樣做,並向阿姜懺悔。阿姜見時機適當,便原諒了他,並安慰道:「這都是你的惡業使然,是你的惡業把老虎帶到你面前。如果你不真心反省你的惡行,今晚你就會看得更清楚!一旦夜幕低垂,老虎就會來把你帶走,而且不會再回來了。牠不會像昨晚那樣好說話、跟你玩得那麼開心了!」
「當你受了傷就會記住,因為善與惡一直都並存於世上,沒有人能擺脫這兩者。如果業力能被置於任何有情的權力之下,這種權力肯定早就清除這兩者,這樣到今天就不會有任何業力存在了。但事實上,善惡業迄今一直存在,這是因為業力並不依存於任何特定的眾生或權力,而是依存於每一個造下自己業行的個體。」
「你昨天下午造下的惡業,就必須讓你親嚐惡果。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看見你的錯誤,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今晚業力所變現的黃褐條紋大王就會來把你帶走,好讓你可以清楚看見業果。」
教訓他一頓後,阿姜叫居士回到他的修行處,但居士不肯去,因為他害怕老虎躲在那裡等他,怕牠會撲上來抓傷他,將他帶走並吃掉。於是,阿姜不得不以恐嚇的手段逼他。
「剛剛你才說你已接受並看到不受教的惡果,而且絕不再犯。但話還沒說完,你又故態復萌了,怎麼搞的?如果你真能贏過那隻老虎,那你就繼續冥頑不化好了。」
之後,阿姜再次呼喊老虎,喊道:「老虎啊!你是這位居士的大師,快點來把這個冥頑不化的居士帶走,好好地教一教他吧!我已經懶得教他了,快點來!」
阿姜一說完,居士又開始啼哭並承諾:「我現在就回去,拜託不要讓老虎再回來了,我真的很怕,昨晚我差點死掉。」之後,他立即動身回到自己的修行處,不再擔心恐懼與死亡。
說來還真玄,從那天起,一直到幾個月後他們離開那裡為止,再也沒有看到老虎在附近出沒的跡象了。這似乎是有某種力量在影響老虎的出沒,使牠去折磨這個愚蠢、魯莽的居士,因為他竟然做出站在木材上撒尿的蠢事。即便是對持戒及禪修都不感興趣的一般人,也不會做這種事。除非是那隻大老虎,否則這種人根本不受控。從那時起,居士完全被馴服了,阿姜也說,自此之後,居士再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桀驁不馴的樣子。這真的很有效,因為老虎非常善於磨練及教導人們,並注入長時間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