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家人的確會帶來許多挑戰——無論是身體照護、心理支持還是日常生活的調整。
🌿 一、日常照顧與環境調整
- 保持安全的生活空間:
- 移除容易絆倒的地毯、電線。
- 浴室加上防滑墊與扶手。
- 椅子、床的高度調整方便起身。
- 協助動作與行走:
- 使用助行器、拐杖。
- 鼓勵「慢但穩」的節奏,避免催促。
- 若出現「凍結步伐」,可用節奏法(例如輕拍手或放節拍音樂)幫助重新啟動步伐。
- 飲食與用藥管理:
- 協助按時服藥(尤其是左旋多巴藥物,延遲可能導致症狀惡化)。
- 提供高纖維食物與足夠水分,預防便祕。
- 若吞嚥困難,請營養師指導飲食調整。
💬 二、心理與情感支持
- 傾聽與尊重:
不要只把他視為「病人」,而是仍然擁有思想與感受的家人。 給他表達的空間,不急著糾正或打斷。 - 保持社交連結:
鼓勵他與朋友見面、參加社區活動、巴金森支持團體。 孤立感會讓病情更快惡化。 - 情緒變化理解:
巴金森患者常會出現抑鬱或焦慮,這不是他故意情緒化,而是腦部神經變化造成的。
若嚴重,應鼓勵就醫接受治療(心理諮商或藥物)。
💪 三、照顧者(你)的自我照顧
- 照顧者也需要休息:
長期照護容易出現「照護者倦怠」。可以安排替手或暫時托護服務。 - 參與照護者社群:
你可以透過社群、基金會(如台灣巴金森病友協會)找到情緒支持與實務建議。 - 了解疾病進程:
越了解病情,就越能預測未來需要的幫助與調整。
🧠 四、專業協助資源(台灣為例)
- 台灣巴金森病友協會:提供教育、病友活動與照護支援。
- 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設計動作訓練,減緩退化。
- 語言治療師:協助改善說話、吞嚥問題。
- 社工/長照服務:申請政府補助(如長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