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的行為經濟學意義何在?可口可樂最大的敵人不是百事可樂,而是遺忘。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每個品牌最大的敵人,是遺忘。」哈佛經濟系最資深的教授Andrei Shleifer在Seminar如此開場道。

Shleifer是名滿天下(爭議也多)的大學者,經濟學頂尖期刊QJE歷任最久的主編之一,此君犀利無比,在國際發展經濟學實務、政治經濟學、行為財務等諸都多領域影響甚巨,Google Scholar引用數大概440000。

他這次演講的文章,提出一個以「記憶」為基礎的廣告模型,來解釋何以廣告存在。

這模型認為,消費者的需求不僅來自商品本身的效用或價格,也與「是否能回想起過去消費的愉悅」有關。

廣告的作用在於成為一種「提示」(cue),幫助喚起相關記憶(recall)。

這樣的記憶效果特別強調兩點:第一,過去消費越頻繁、經驗越相似的產品越容易被喚起;第二,其他產品或中性的生活事件會造成干擾,導致遺忘。

作者以認知科學跟心理學的「記憶理論」為基礎,結合到了經濟學的價格理論,傳統的線性需求曲線(=需求量跟價格的負向關聯,D= Q - bP),可以寫成「記憶加權的需求曲線」(=需求量 x 回憶 跟價格的負向關聯,D=Q*r-bP, r = recall)。

這部份有兩個巧妙的意涵:第一個是我們不需要很強的理性假設,就可以導出經濟學的微觀基礎,第二則是我們通常預設的「理性模型」,對應的是一個不存在遺忘的世界,人人都有無限記憶力,也就是r=1。

於是,當我們承認「遺忘」是一件大事,我們對於廣告跟許多經濟學模型的理解,便有所改變。

這模型預測:廣告不是零和遊戲,反而會把餅做大。

如果可口可樂打廣告,百事的銷量也會提升,反之亦然。為何?因為百事跟可口可樂各有支持者,但兩方支持者看到對方的廣告,都會想起來自己愛喝可樂這件事。

這東西在哈佛商學院有名的教學案例「可樂戰爭(Coke War)」中有提到,但一直沒有經濟學研究證實這件事。

於是他們進一步利用了數百萬筆的Nielsen Scanner Data(就是美國消費者去量販店的購買記錄),串接了廣告投放的資料驗證了這件事情:

消費者如果看到一個產品的廣告,會傾向去買那一類型的產品,哪怕牌子不是投放廣告的那一間廠商,而效果在不同廠商之間極為對稱。以可樂為例,而廣告效果最大者,並非是些重度消費的死忠鐵粉,而是那些常買可樂但偶爾會沒特別買的客人。

從這篇文章的實證估計來說,對這些「非鐵粉」但會「買可口可樂」的消費者來說,每看80秒百事可樂的廣告,就會多買一瓶可口可樂。

何也,這原理便是出在消費行為需要某種記憶維持的慣性,如果你忘了一個東西,你不會只忘掉一下子,你還會忘了好一陣子,甚至忘了一輩子,一旦轉到別的消費項目去,你可能就不會再回到這裡。廠商一直投廣告,就是一直在刷存在感,害怕你忘了他。

這牽涉到一個行銷人常知道的原理:你會喜歡一個東西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你常常看到那玩意,或是你曾經在度過一段很幸福的時光時候,那玩意就在那裡。美國的南瓜口味的咖啡賣得很好,因為萬聖節是美國人最愛的節日之一。

Shleifer提到他年輕時,曾聽諾獎得主George Stigler親口講一個故事。

Stigler訪問一個CEO,問這CEO說:、你們公司業績這麼好,市佔率那麼高,為何還要每天一直下廣告?」

這CEO幽默的反問:「當有一個電車開過站,你突然把電源切斷,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廣告就是我們電源。」

儘管如此,如果經濟學模型不導入「記憶」的角色,這樣淺顯的意涵並不容易存在。

另一方面,就算導入「記憶」,也只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去重新詮釋我們熟悉的需求定律--這回到Gary Becker的傳統:我們不需要理性人來建立經濟學最核心的需求定律。

Shleifer則提到,他提出的記憶模型有可以驗證的意涵,並且能帶在資料裡直接估計參數,而傳統從效用理論出發的沒有(他認為效用理論是套套邏輯),也依賴許多間接的推論才能回估參數。

演講時各路大神砲火熱烈,司空見慣,見怪不怪。有人提到,同樣的論證可以直接推廣到BLP來估計一整個需求系統,不必限於線型需求曲線。

我個人體會到的啟發,則是把這記憶模型推廣到廣告之外的地方去:許多人緬懷過去的獨裁時代,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美好的青春時代,洽好在那個時期。為什麼人際相處之間,刷存在感是如此重要。有時候別人對你特別好,可能只是因為你長的像他曾喜歡的對像。

行為經濟學下的需求定律,是為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佛學記:鄭紹鈺的寫作空間
53會員
20內容數
鄭紹鈺,臺大外文系,臺大經研所,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班。這裡是我的寫作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有一位笛卡爾 在1641年有一個惡魔理論 就是人在行動前會有一個惡魔先把想法放到我們腦袋裡,我們才有行為 就像科學家都做過喝可樂的實驗,在我們還沒喝之前,腦波早就已經先動了,我們才開始動作要喝可樂 也許是受到廣告影響或者是看到誰喝了可樂產生慾望 電玩遊戲的實驗數據也是如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有一位笛卡爾 在1641年有一個惡魔理論 就是人在行動前會有一個惡魔先把想法放到我們腦袋裡,我們才有行為 就像科學家都做過喝可樂的實驗,在我們還沒喝之前,腦波早就已經先動了,我們才開始動作要喝可樂 也許是受到廣告影響或者是看到誰喝了可樂產生慾望 電玩遊戲的實驗數據也是如
Thumbnail
第一部都在講基本概念,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在上經濟學的時候,那些名詞定義令人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早已嵌入我們商學院學生的DNA內,陌生的是經過二十年後有些新事物再補充,同時也由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來解釋。 拿「看不見的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市場會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但都沒人知道市場從哪
Thumbnail
第一部都在講基本概念,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在上經濟學的時候,那些名詞定義令人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早已嵌入我們商學院學生的DNA內,陌生的是經過二十年後有些新事物再補充,同時也由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來解釋。 拿「看不見的手」來說吧,我們都知道市場會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但都沒人知道市場從哪
Thumbnail
這本書算是我一個念經濟系的朋友推薦的書,是《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寫的書。這兩位作者產量驚人,分別寫了2005年《蘋果橘子經濟學》、2010年《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2014年《蘋果橘子思考術》、2015年《蘋果橘子創意百科》。據說是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世界的思考術。
Thumbnail
這本書算是我一個念經濟系的朋友推薦的書,是《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寫的書。這兩位作者產量驚人,分別寫了2005年《蘋果橘子經濟學》、2010年《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2014年《蘋果橘子思考術》、2015年《蘋果橘子創意百科》。據說是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世界的思考術。
Thumbnail
前文說到有人願意投資「經濟思辨教育」是件好事,可是小編偶爾還是會緊張,達不成老闆期待怎麼辦呢???   從哲學、心理學連回經濟學: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 先跳回來解釋國峰怎麼思考。 哲學讀著讀著,國峰讀到心理學巨作《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 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是心理學教
Thumbnail
前文說到有人願意投資「經濟思辨教育」是件好事,可是小編偶爾還是會緊張,達不成老闆期待怎麼辦呢???   從哲學、心理學連回經濟學: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 先跳回來解釋國峰怎麼思考。 哲學讀著讀著,國峰讀到心理學巨作《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 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是心理學教
Thumbnail
近30年來我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消費主義" 生活上成長數字最快的也是"廣告",讓我們追求"幸福感" 戰爭跟疫情都沒有比"人們不消費還要可怕" 消費主義因而產生"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就是消費者會對已擁有的產品賦予更高的主觀價值 例如愛情是無法販賣的,就可以用"鑽石定義" 就讓擁有鑽
Thumbnail
近30年來我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消費主義" 生活上成長數字最快的也是"廣告",讓我們追求"幸福感" 戰爭跟疫情都沒有比"人們不消費還要可怕" 消費主義因而產生"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就是消費者會對已擁有的產品賦予更高的主觀價值 例如愛情是無法販賣的,就可以用"鑽石定義" 就讓擁有鑽
Thumbnail
麥當勞如果沒有經歷品牌想像的節奏,從專注餐飲內容變成房地產大亨 那也就只能成為"職人精神的一間速食店" 不管你是看麥當勞CEO的故事、臉書CEO的故事、賈伯斯的故事等等電影或書籍 他們必然會附帶著心機算計與道德缺陷,創造行銷但也在偷取創意的模糊地帶 不過也是因為有算計才能創造"習慣
Thumbnail
麥當勞如果沒有經歷品牌想像的節奏,從專注餐飲內容變成房地產大亨 那也就只能成為"職人精神的一間速食店" 不管你是看麥當勞CEO的故事、臉書CEO的故事、賈伯斯的故事等等電影或書籍 他們必然會附帶著心機算計與道德缺陷,創造行銷但也在偷取創意的模糊地帶 不過也是因為有算計才能創造"習慣
Thumbnail
味王的王子麵50年前上市 後來統一的科學麵45年前也上市 每秒賣3包的商機造就這兩個產品火熱就像金融市場的小妖股一樣 但飆升後就是開始會有更多新的題材出現 CEO也不會傻傻還在以為可以同一個產品都要在每一個階段複製一次 就會運用賺到的財富開始推出其他產品跟不同的市場商機 而原本
Thumbnail
味王的王子麵50年前上市 後來統一的科學麵45年前也上市 每秒賣3包的商機造就這兩個產品火熱就像金融市場的小妖股一樣 但飆升後就是開始會有更多新的題材出現 CEO也不會傻傻還在以為可以同一個產品都要在每一個階段複製一次 就會運用賺到的財富開始推出其他產品跟不同的市場商機 而原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