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書昱/台北即時報導2025-10-07 14:11
台北捷運日前發生博愛座衝突,多次擾人的婦人也遭逮,而踢人的「Fumi 阿姨」今也還原當時拿著三宅一生的袋子出面受訪。他還原,因為礙於身份,所以不敢出聲,但反遭婦人持續攻擊,而出腳是為了要讓婦人遠離,並非刻意攻擊,當下想法就是要保護好自己。Fumi 阿姨說明,拍攝影片的並不是朋友,所以也很錯愕會被上傳,也擔心過此事會引戰。不過,Fumi 阿姨還原,其實影片中沒有拍到的是,婦人上車後就針對性的朝他怎來,但他考量身份特殊,所以沒有打算要開口。怎料讓婦人以為是外國人,所以婦人先用英文罵滾開博愛座,並用手中裝有疑似裝有金屬容器的袋子攻擊他的膝蓋。Fumi 阿姨說,當下出腳是為了要保護自己,是要對方遠離,並不是刻意攻擊。尤其事後,他遭網友留言說若婦人是自己家人還會這樣出腳嗎,他認為,其實出腳前也有想過,但同樣站在家人立場,若看到自己小孩平白無故遭陌生人欺負也會很難過,應該要將心比心。
這則報導,引出許多可觀察的地方。正反論點必然是有的,各有立場,這不是問題,但用意見比例及普遍反應而言,看到老婦先攻擊而遭被攻擊者「自衛」踹飛,是「爽」字一片叫好,好似這位年輕人替大部分不敢出聲的人伸張公義。「Fumi 阿姨」據說是高材生,其處理及回應過程,顯出理性及高邏輯判斷,不被某些酸葡萄心理左右,令人欣賞。
博愛座引出的倫理道德與社會實境的差距,本非當初原意;但政策實行需要考核調整,為何博愛座愛心座會不斷引起口頭肢體暴力衝突?除了公民素養外,公共政策要由法律明確執行,道德勸說是緣木求魚,因社會是萬花筒,沒辦法要求每個人的道德性,只有具備強制力的法律規定,才不致有模糊地帶。當然若此,必定在如今法令多如牛毛下,再加上許多毛,讓百姓動輒得咎,不理想,還是要回到從小學起的公民素養教育,讓人自動自發有良善的言行才是正途。(然而現在的國民教育都在幹些什麼?)有關攻擊人老婦的背景傳聞有許多,在不確定下,只能以流出影片的當下言行來了解。別的空位不坐,一定要博愛座,理由之一是要掛東西,但這是強人所難沒道理。她賭年輕人不願爭吵、「敬老尊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斷「盧」,還實質以器物打人,被踹不值得同情,只是「剛好而已」。年長就可欺負年輕人、年輕人就需「鄉愿」姑息老人犯罪嗎?這不是人皆有父母的同理心可應用的場景。武力暴力都不對,但也要看情境,否則一切戰爭包括自衛戰都是不公不義不可取的。如果司法要起訴「Fumi 阿姨」,那就違反社會的認知了。
博愛座愛心座引出既不博愛又無愛心的事件,不是取消博愛座或更換名稱就可解決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用符合實際的做法和長遠深入的考慮,才不至淪於口號及表面功夫。法律和教育要雙管齊下,讓這件「小事」能夠表現出政府的存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