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科學——一種選擇的角度
聽到一集podcast節目,三位主持人彼此討論核電公投後的作為。主持人分兩派,一邊贊成核電。一邊反對核電,然後就贊成與反對各自論述。贊成者認為現代核電是綠能乾淨環保的能源,只要SOP做得好,安全保障達到最高,危險係數比例降到最低,就應該(跟上世界潮流)使用核電。反方是為較年輕的女孩,她認為只要有一絲的危險性,就不能使用核電,因為台灣不能承受即使0.0000001%的危險率,所以只要有危險的可能,就要全然停止核電。節目主要負責主持人說,核能發電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科學是事實的呈現,事實不容辯論,核電是乾淨能源這是事實,核電有危險性也是事實,這些去辯論是沒有意義的。核電是政治選擇的問題,因此核電政治性的公投是正確的,不能像某些人認為核電是專業問題,不能公投。公投是表明眾人對所面對治理之事的政治選擇,多數人認為可以,不能說:「不是這樣喔!」而是民主政治的決定,就應服膺大多數意見而去做。
同樣,兩岸問題也要放在科學與政治兩個層面去衡量。兩岸關係的科學問題,在於事實的存在而去研究,這其中包括兩岸歷史研究、文化研究、種族研究、制度研究、經濟研究、教育研究、社會研究、軍事研究、國關研究等科學數據客觀理性事實的呈現。如果偏於一種意識形態本身的政治性決定,就脫離了科學事實而無法做出理性判斷。如同核電,兩岸問題經過科學研究,各項事實攤在眾人面前,將益處害處及各種可能風險,公平公正公開的讓所有人知道,這時就可做政治判斷,而可成為「真正的」政治選擇依據。說統獨問題不能公投是因為意識形態及政治利益而阻擋民主政治應有的作為,說統獨不能公投是因執政者怕失去統治權力而阻止百姓公投。台灣百姓不弱智也不腦殘,基層大眾眼睛是雪亮的,若統治者信任自己統治的百姓,信任自己的理念,就應該願意且勇敢地將台灣前途付諸公投,讓台灣百姓去做政治選擇。但,前提是:要有全面且真實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毫無保留的公諸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