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半導體封裝工廠工作,就我的認知,半導體封裝應該算是高科技產業,最近有機會體驗物料工作,物料的工作是領取各製程所需的基礎材料,在這之前,我總認為高科技應該算是污染較低的行業,但在這之後,算是有點顛覆三觀,在成就這些高科技晶片的背後,不僅須要耗費大量能源,還必須消耗大量的資源。
要備料就必須到庫房,廣大的庫房備滿大量用紙箱包裝且堆疊的基礎材料,當領好所需的材料後,要在庫房將外箱拆除,將材料運送回無塵室,因廠區與廠區間的運送,要避免材料的碰撞與掉落,外層要先用保鮮膜包覆,要先移除保鮮膜,接下來拆紙箱,紙箱相當厚實,拆開外層後,因要避免碰撞,又用厚硬紙板隔層,有些又因大小不一,又用防撞氣泡膜固定,這些材料又用鋁箔真空袋包裝,真空袋裡頭又用塑膠製品包裝,一個早上大約拆二十箱左右,當我拆完後,看到一疊紙箱,一大袋的保鮮膜及防撞氣泡,我相當驚訝,一個部門就如此,這麼多的部門,一個早上要消耗多少紙箱與塑膠。
因工廠一定有委外來處理這些用不到的廢棄物或可回收資源,當我將這些紙箱與塑膠送到廢棄物分類中心,相當震撼我心,至少堆滿一層樓高的紙箱,還有很多的塑膠製品,也堆滿了淘汰的金屬靶材,悶熱的空氣中,也散發出一股垃圾場的味道,帶我的物料,好心提醒,不要走太裡面,不然可能會有蟑螂跑出來。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要從台北搭高鐵回家,在地下街買一個壽司便當,店員問我:「要不要買袋子買筷子?」因我不喜歡買塑膠帶,一聽到袋子,我立刻就說不要,當我發覺連筷子都要購買時,已結完帳,我當下有些不能理解筷子都要購買的規則,這不是店家的成本嗎?為什麼又轉嫁給消費者?後來知道是地方政府為了減少垃圾量的政策,這讓我想到了一段話:「世上金字塔前端20%的人使用80%的資源,要底層80%的人節約資源。」忽然讓我有相當深刻的感觸,一間科技工廠就如此,那全台上百間的科技廠,每天要產出的紙箱與塑膠,
但政府的減塑政策確只針對老百姓,要老百姓花錢買塑膠帶買一次性餐具,盼能減少垃圾量,我覺得這世界有什麼道理可言,那這些造成環境嚴重負擔的科技廠,賺到錢後,也不會完全反應在員工的薪資福利上,還不是為了自己永續發展,持續想辦法降低成本。
我內心感嘆所謂高科技其實也是高污染的產業,這些工廠廢棄的東西,或許是可以回收再用的,但回收再造的過程,我想也是需要耗費大量資源的,但這也是近年來產業發展失衡造成的,我記得剛開始學習投資股票的時候,所有產業都是雨露均霑,今天漲半導體,明天就漲生技,後天漲觀光,但近幾年政府對於產業的發展只重視這些高科技,當然這樣對我們經濟成長最有幫助,但對於其它產業,如傳產、觀光等沒有任何做為,感覺任由這些其它產業們自生自滅,當然追求經濟成長,並沒有錯,但大部分的人民,沒從事高科技產業,希望這些當家的人,能夠分散風險,能多元化發展,盼能全方位的照顧台灣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