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生活:水布格柔麻ក្រមា的溫度 Warmth of Khmer Groma/Kroma ក្រមា
初到柬埔寨的那天,陽光像被濃稠的金色蜜液稀釋過,整個世界都在閃爍。空氣裡帶著椰樹與紅土混合的氣味,遠處孩子們赤腳奔跑,手上揮著一條條彩色的布——那便是我第一次看見水布格柔麻(Groma 高棉語:ក្រមា)。

那時我還不知道,它不僅是一塊布,更是一種生活的語言,一種民族的記憶,一種靜默的祈禱。
一、宣教的第一份禮物
在一次佈道會上,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微笑著,把一條紅白格紋的水布輕輕遞給我。那一刻我有些愣住——它不像我們習慣的獎牌、書本或紀念品,而是一種極為生活的東西。
我看著他們圍在我身邊,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顏色的水布:有的纏在頭上,有的繞在腰間,有的斜披在肩上。那畫面像是一場默默無聲的合唱——信仰與生活在此沒有界線。
我學著他們的樣子,將水布圍在脖子上。那一刻,心底忽然有種奇異的感覺:這布不只是遮陽防塵擦汗的工具,它似乎也在包裹著一顆外來的心,讓它在異國的熱風中,找到一點歸屬的溫度。

講道時穿著柬式傳統服裝上衣圍上GROMA
二、水布的生命
後來我才慢慢明白,這條布對柬埔寨人而言,是生活的象徵。
農人用它擦去汗水,母親用它繫在胸前,背著熟睡的嬰孩;孩子們用它摺成布球嬉鬧;老者則在去親戚朋友或教會時披上它,以示敬意。
這些日常的畫面,在我眼裡卻像一場深邃的神學課。因為那布的每一個用途,都在回應同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在最平凡的事物裡,延續愛?
有一天我走在市場邊,看到一位年邁的婦人,正在用水布遮住自己被烈日灼傷的肩膀。她的手粗糙,卻動作溫柔。她抬頭望著我,笑著指向我脖子上的那條布,用不太標準的英語說:「Same… same!」
那笑容,讓我忽然明白了什麼是宣教。
不是語言的流利,也不是講章的技巧,而在此刻是一條相同的布——讓彼此成為聯係開始的起點。
三、上帝的織工
在柬埔寨的雨季,水布被雨水打濕,顏色反而更深。每當我看見當地婦女在門口織布,腳下的踏板「咯吱」作響,我便想到《詩篇》裡的一句話——
「耶和華啊,祢所造的何其多!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祢的豐富。」(詩篇一○四24)
是的,上帝也在織。祂用人的語言、文化、笑聲與困境,一絲一線地編織祂的救贖故事。 而我們這些遠方而來的宣教士,不過是其中被祂安插的細線。
有時候,我會想:那條我圍著的水布,也許就是祂給我的象徵——
一條跨越文化的線,一條柔軟卻堅韌的愛之布。
四、從「禮物」到「連結」
當我再次參加佈道會,看見新人受洗時身披水布,我終於明白那象徵的意義:
水布不只是民族的標記,更是信仰的披肩—— 它覆蓋著一個新生命,提醒人:無論你來自何方,神的恩典都會用愛將你包裹。
有時我也會把水布拿來擦汗、當毛巾、或搭在診所的門口。
當地的孩子看到後,總會跑過來笑著說:「Pastor, you look Khmer!」 我便笑著回他們:「Because God loves Cambodia!」
那笑聲迴盪在午後的陽光裡,風掀起水布的邊角,像是在對我說:
「愛,不需要翻譯。」

一條布的福音
如今,我那條紅白格紋的水布已被陽光曬得有些褪色,卻越發柔軟。
每當我圍上它,總會想到那些熱情的笑容、汗水、祈禱與擁抱。
在上帝的國度裡,福音並不總以話語傳遞,有時只是一條布,一個微笑,一份願意融入的心。
因為愛本身,就該這樣——
既能擦去汗水,也能包裹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