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2025-11-06

Bob Dylan

我在另一個系列「Life is a Long Song」的歌曲介紹已經寫到1967年,是時候來介紹Bob Dylan了,2024年有一部傳記電影《A Complete Unknown》,台灣片名是《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希望看過後有更多資訊再來寫,但我一直沒有機會看,直到2025年8月出國旅遊時在飛機上看了這部電影,雖然在飛機上的視聽效果很差,但仍然可以看出這電影要傳達的訊息。看完後是該來寫這一系列的專題了。

電影《A Complete Unknown》,《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電影《A Complete Unknown》,《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Bob Dylan 簡介

  • 本名:Robert Allen Zimmerman
  • 出生:1941 年 5 月 24 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
  • 職業:創作歌手、詩人、作家
  • 出道時間:1960 年代初
  • 風格:民謠、搖滾、藍調、福音、鄉村等多元融合
  • 代表頭銜:美國民謠詩人、搖滾教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生平與里程碑

  • 1962年推出首張專輯《Bob Dylan》,以翻唱傳統民謠為主
  • 1963年《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推出,歌曲〈Blowin' in the Wind〉成為反戰與民權運動的代表作
  • 1965年轉向電音搖滾,推出經典〈Like a Rolling Stone〉,引發傳統民謠樂迷爭議
  • 1966年摩托車車禍後暫別舞台,進入創作轉型期
  • 1975年推出〈Blood on the Tracks〉,被視為最具情感深度的作品之一
  • 1990年代後持續巡演,被稱為“Never Ending Tour”(永不止息的巡演)
  • 201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表彰他“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Bob Dylan

Bob Dylan

1. 基本背景

  • 早年生活:少年時熱愛搖滾樂(Little Richard、Elvis Presley),後來受 Woody Guthrie 民謠精神影響轉向民謠與藍調
  • 改名原因:受詩人 Dylan Thomas 啟發,於 1960 年代初改名為 Bob Dylan

2. 出道與成名(1960–1965)

  • 1961:搬到紐約格林威治村,受Pete Seeger引介,迅速融入民謠圈
  • 1962:發表首張專輯《Bob Dylan》,多為翻唱傳統民謠
  • 1963–1964:以 Blowin’ in the Wind、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成為民權與反戰運動代表聲音
  • 政治參與:與 Joan Baez 等人共同參與1963年華盛頓大遊行、支持民權運動

3. 電氣化與風格轉變(1965–1966)

  • 1965:在 Newport Folk Festival 改用電吉他,引發「背叛民謠」爭議
  • 代表作:Like a Rolling Stone(搖滾史經典)、專輯《Highway 61 Revisited》
  • 開啟搖滾詩歌潮流,將文學意象與搖滾結合

4. 詩意搖滾與鄉村時期(1967–1974)

  • 1966 年車禍後淡出演出,轉向鄉村與內省創作(John Wesley Harding, Nashville Skyline)
  • 與 The Band 合作錄製《The Basement Tapes》
  • 1974 年重返巡演,《Blood on the Tracks》成為評論與銷售雙贏的經典

5. 宗教時期與持續創作(1979–1989)

  • 1979 年起發行三張基督教福音搖滾專輯(如 Slow Train Coming)
  • 儘管商業成績起伏,他持續巡演與寫作,被稱為「永不止息的巡迴」(Never Ending Tour)

6. 復興與晚期(1990–至今)

  • 1997 年《Time Out of Mind》獲葛萊美年度專輯
  • 2016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表彰他「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出新的詩意表達」
  • 晚期作品持續融合藍調、民謠、爵士、流行,展現長青創作力

7. 音樂特色

  • 使用象徵、隱喻與詩意語言,歌詞常可作為文學研究文本
  • 擅長結合政治、宗教、愛情、人生觀,建立起跨世代的文化影響力
  • 從民謠到搖滾、再到藍調與福音,他的音樂風格不斷演變且充滿實驗精神
  • 歌詞節奏不拘一格,講究語音的流動性與情感重量

8. 代表作(推薦入門)

  1. Blowin’ in the Wind (1963)
  2.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1964)
  3. Like a Rolling Stone (1965)
  4. Mr. Tambourine Man (1965)
  5. Just Like a Woman (1966)
  6.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1967, Jimi Hendrix 翻唱更紅)
  7. Lay Lady Lay (1969)
  8.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1973)
  9. Tangled Up in Blue (1975)
  10. Make You Feel My Love (1997)
raw-image

9. 政治與文化影響

  • 1960 年代成為反戰與民權運動的音樂象徵,但 Dylan 自稱不願被定義為「抗議歌手」
  • 改變流行音樂的寫作方式,使歌詞成為文學與藝術表達的重要形式
  • 諾貝爾文學獎(2016):史上第一位獲獎的創作歌手,評審指出他「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方式」
  • 《No Direction Home》:由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紀錄片,回顧他1960年代的音樂與變革
  • 影響了如 Bruce Springsteen、The Beatles、Neil Young、Leonard Cohen 等無數音樂人

  • Blowin’ in the Wind (1963)
  •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1964)
  • Like a Rolling Stone (1965)
  • Mr. Tambourine Man (196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沙龍_by Brian
10會員
295內容數
1965~1970年代中期,台北市有個「文藝沙龍」。 這裡是Brian的音樂沙龍,分享我的一些音樂文章,以紀念「文藝沙龍」。
文藝沙龍_by Brian的其他內容
2025/11/04
2025-11-05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Tomorrow Never Knows 〈Tomorrow Never Knows〉是披頭四(The Beatles)於1966年發行的專輯《Revolver》中的最後一首歌曲。這首歌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作品。
Thumbnail
2025/11/04
2025-11-05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Tomorrow Never Knows 〈Tomorrow Never Knows〉是披頭四(The Beatles)於1966年發行的專輯《Revolver》中的最後一首歌曲。這首歌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作品。
Thumbnail
2025/11/03
2025-11-04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補充說明: 1.1960年代的音樂節與事件 2.鍵盤與器材:Mellotron、Farfisa、Hammond、Leslie 旋轉喇叭
Thumbnail
2025/11/03
2025-11-04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補充說明: 1.1960年代的音樂節與事件 2.鍵盤與器材:Mellotron、Farfisa、Hammond、Leslie 旋轉喇叭
Thumbnail
2025/11/02
2025-11-03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導覽 定義 → 音樂特徵 → 歷史脈絡 → 經典樂團與代表作 → 影響與後世分支。 什麼是迷幻搖滾? 核心精神:用聲響模擬或延伸「意識流」與夢境般的感知狀態,讓聽者進入恍惚、出神或「超現實」的聆聽體驗。
Thumbnail
2025/11/02
2025-11-03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導覽 定義 → 音樂特徵 → 歷史脈絡 → 經典樂團與代表作 → 影響與後世分支。 什麼是迷幻搖滾? 核心精神:用聲響模擬或延伸「意識流」與夢境般的感知狀態,讓聽者進入恍惚、出神或「超現實」的聆聽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静香」在日本地下音樂的歷史裡始終帶著一種幽暗而神秘的光暈。從 1990 年代初期開始,他們便以一種難以歸類的聲音遊走於東京地下舞台:滄涼透明的歌聲緩慢浮現,卻隨時會被吉他噪音的牆壁擊碎;細膩如耳語的旋律,與突然潰堤的音浪並存,極端的張力正是静香的核心,也構成了他們無可替代的美學。
Thumbnail
「静香」在日本地下音樂的歷史裡始終帶著一種幽暗而神秘的光暈。從 1990 年代初期開始,他們便以一種難以歸類的聲音遊走於東京地下舞台:滄涼透明的歌聲緩慢浮現,卻隨時會被吉他噪音的牆壁擊碎;細膩如耳語的旋律,與突然潰堤的音浪並存,極端的張力正是静香的核心,也構成了他們無可替代的美學。
Thumbnail
來自紐西蘭的傳奇獨立音樂家,Roy Montgomery 以極具實驗性與情感深度的創作聞名,跨越迷幻搖滾、環境音樂、後搖滾與民謠,將其融合進即興與錄音實驗,並多以吉他為主軸,大量使用效果器與層疊音牆創造空間感與情緒張力,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與內省氣質。
Thumbnail
來自紐西蘭的傳奇獨立音樂家,Roy Montgomery 以極具實驗性與情感深度的創作聞名,跨越迷幻搖滾、環境音樂、後搖滾與民謠,將其融合進即興與錄音實驗,並多以吉他為主軸,大量使用效果器與層疊音牆創造空間感與情緒張力,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與內省氣質。
Thumbnail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新一代美顏男神提摩西夏勒梅主演的傳記電影,雖然我對民謠、鄉村音樂和搖滾樂的理解不多,但足以被電影感動。歌手巴布狄倫在1961年左右崛起,當時美國介入越戰,社會是個一旦審查歌詞,就會陷入一個「唱鄉村曲風,不代表他不是天主教徒或共產黨」的處境,此外也真的有法院判你藐視國會的情況。
Thumbnail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新一代美顏男神提摩西夏勒梅主演的傳記電影,雖然我對民謠、鄉村音樂和搖滾樂的理解不多,但足以被電影感動。歌手巴布狄倫在1961年左右崛起,當時美國介入越戰,社會是個一旦審查歌詞,就會陷入一個「唱鄉村曲風,不代表他不是天主教徒或共產黨」的處境,此外也真的有法院判你藐視國會的情況。
Thumbnail
甜茶提摩西・夏勒梅超厲害,又是演又是彈又是唱,無論講話或唱歌都把狄倫口音與神韻學得維妙維肖,而其他演員也不遑多讓...
Thumbnail
甜茶提摩西・夏勒梅超厲害,又是演又是彈又是唱,無論講話或唱歌都把狄倫口音與神韻學得維妙維肖,而其他演員也不遑多讓...
Thumbnail
「我經常在街上被一些人攔下,說我的專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我不需要問是哪張專輯,因為他們說的都是第一張專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人的年齡範圍從十多歲到七十多歲,都對這張專輯有相同的見證與共鳴。」 — 貝斯手 Brian Ritchie 
Thumbnail
「我經常在街上被一些人攔下,說我的專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我不需要問是哪張專輯,因為他們說的都是第一張專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人的年齡範圍從十多歲到七十多歲,都對這張專輯有相同的見證與共鳴。」 — 貝斯手 Brian Ritchie 
Thumbnail
來自臺灣東海岸的迷幻海味搖滾樂團「漂流出口」,於10月1日發行全新EP《波流水》。EP收錄三首以「水」為意象的新曲,透過豐富的情感與哲理描繪了樂團近年的經歷與變化。繼九月初結束韓國演出後,漂流出口將於十月中前往新加坡、澳洲等大型音樂節演出,並計畫於十一月前進歐洲,從發源地台東一路進軍國際市場...
Thumbnail
來自臺灣東海岸的迷幻海味搖滾樂團「漂流出口」,於10月1日發行全新EP《波流水》。EP收錄三首以「水」為意象的新曲,透過豐富的情感與哲理描繪了樂團近年的經歷與變化。繼九月初結束韓國演出後,漂流出口將於十月中前往新加坡、澳洲等大型音樂節演出,並計畫於十一月前進歐洲,從發源地台東一路進軍國際市場...
Thumbnail
在首張專輯大獲成功後,Crosby, Stills & Nash 立刻晉升為超級巨星的一員,三人希望能延攬更多樂手,Neil Young 這位不可多得的奇才加入後,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 這個被譽為「美國披頭四」的超級組合便正式誕生。
Thumbnail
在首張專輯大獲成功後,Crosby, Stills & Nash 立刻晉升為超級巨星的一員,三人希望能延攬更多樂手,Neil Young 這位不可多得的奇才加入後,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 這個被譽為「美國披頭四」的超級組合便正式誕生。
Thumbnail
並不是每個喜愛音樂創作的人都夢想成為世界知名的超級巨星,在眾多觀眾面前表演,或在唱片公司的要求下製作一張又一張的熱門專輯。對於派蒂·惠普(Patti Whipp)來說,音樂創作只是個人的小小興趣,在 1969 年,高中的她只錄製了兩首歌曲,之後便決定繼續就讀大學,放棄了成為職業音樂人的想法。
Thumbnail
並不是每個喜愛音樂創作的人都夢想成為世界知名的超級巨星,在眾多觀眾面前表演,或在唱片公司的要求下製作一張又一張的熱門專輯。對於派蒂·惠普(Patti Whipp)來說,音樂創作只是個人的小小興趣,在 1969 年,高中的她只錄製了兩首歌曲,之後便決定繼續就讀大學,放棄了成為職業音樂人的想法。
Thumbnail
From TIME-less to timeless:巴布·狄倫如何超越新聞周期與時代 在關於狄倫的新書問世之際,我們回顧這位大詩人與反文化領袖與《時代雜誌》和《新聞周刊》的恩怨情仇
Thumbnail
From TIME-less to timeless:巴布·狄倫如何超越新聞周期與時代 在關於狄倫的新書問世之際,我們回顧這位大詩人與反文化領袖與《時代雜誌》和《新聞周刊》的恩怨情仇
Thumbnail
47 Years Later, Jackson Browne’s 1974 Masterwork is Added to the National Recording Registry 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專輯、我的荒島唱片,其中收場曲〈Before the Deluge〉更是最愛的一首。
Thumbnail
47 Years Later, Jackson Browne’s 1974 Masterwork is Added to the National Recording Registry 這是我最喜歡他的專輯、我的荒島唱片,其中收場曲〈Before the Deluge〉更是最愛的一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