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吳文英
-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吳文英為南宋後期著名詞人,其詞作多以懷人、傷時為主,尤擅借瑣細物象寄寓綿邈情思,此首《浣溪沙》亦屬其懷人詞之代表作。關於具體寫作背景,史無明確記載,但結合吳文英生平與詞中「舊游」「夢」等核心意象可推測:詞人此時當處於飄泊異地或人生失意之境,因憶及往日與某位親近之人(或為戀人、故友)的歡聚時光,遂於夢中重現舊日場景,醒後感傷時光流逝、人事隔絕,乃作此詞抒發悵惘之情。
吳文英一生仕途不顯,長期以幕僚為生,輾轉各地,故其詞中常見「羈旅之愁」與「故園之思」;又其詞風向以「密麗幽深」著稱,善用含蓄筆法藏情於景,此詞亦承其風格,將對「舊游」之人的思念,融於暮春、夕陽、冷月等淒清物象之中,無一字直訴思念,卻滿紙皆是懷人之意。此詞的意境可概括為「幽深淒婉,情景交融」,其核心是「夢與醒的對比、溫存與孤寂的反差」。詞人先以「門隔花深」的夢中舊景,營造幽遠而略帶隔絕的氛圍;再以「玉纤香動」的細微溫存,讓夢境顯得真切可觸;而後轉入醒後的「落絮」「行云」「冷月」,將場景拉回淒清的現實,最後以「東風冷於秋」的反常感受,收束所有愁思。全詞無一字直言「愁」,卻處處是愁 —— 從夕陽的無語、燕子的歸愁,到春的墮淚、月的含羞,再到東風的寒涼,所有物象皆被賦予詞人的情感,形成一個渾然一體的「愁境」。
這種意境的妙處在於「含蓄深婉」:詞人不說思念誰、為何愁,只通過夢境與現實的碎片拼湊,讓讀者自行體會那份跨越時空的懷念與怅惘,正如清代詞論家周濟評吳文英詞所言「天光雲影,搖蕩綠波,撫玩無斂,追尋已遠」,此詞的意境亦如水中月、鏡中花,看似虛幻,卻又讓人深切感受到那份真切的悲傷,餘韻綿長,動人心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