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閒題(改),吳西逸
- 江亭遠樹丹霞,水村山郭人家,
- 綠柳風中繫馬。夕陽西下,淡煙荒草蒹葭。(粗體為改字)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看到網路上邱文苑採九宮大成譜的吟唱,採用兩段天淨沙的歌詞,其一是馬致遠的秋思,其二是吳西逸的閒題之四。兩者一個是愁緒,一個是閒適!於是不揣冒昧,更動幾個字,讓兩者意境接近重疊!湊成兩段的一首歌!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雖僅二十八字,卻是元曲小令中的「秋思之祖」,以極簡的筆墨勾勒出極致的羈旅悲愁,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以景載情、情景交融」的典範。
全曲未著一字「愁」,卻以六組典型的秋日蕭瑟意象,鋪就出羈旅者的心境外色,宛如一幅水墨淡彩的「秋郊夕照圖」《天淨沙・秋思》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核心在於其情感的「共通性」—— 它寫的不只是馬致遠個人的羈旅之愁,更是人類共同的「漂泊體驗」。不論是古代為功名、為生計奔波的遊子,還是現代背井離鄉、在外奮鬥的人,都能從「枯藤」「古道」「天涯」的意象中,讀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對「歸宿」的渴望。這種不依附於特定時代背景、直抵人性深處的情感表達,讓這首小令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成為每一個「天涯客」的心靈慰藉與情感共鳴點。
在古代漢語中,「思」 字有第平聲和第仄聲兩種讀音,其讀音根據詞性和語義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當 「思」 作名詞,意為 「心情、思緒」 時,通常讀第仄聲。「秋思」 指的是秋天的思緒、情感,這裡的 「思」 是名詞,所以讀第仄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代漢語字典》中,「思」 在古代表示 「心情,思緒」 的意思時,是有第仄聲的讀音的。此外,從平仄規律來看,在一些古代詩詞格律中,「思」 字作為名詞也多被歸入仄聲,讀第四聲。《康熙字典》:相(siong3)吏(li7)切,音四(si3)。《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