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這次不一樣」的鬼故事
我還記得 2020 年初,那時候整個社群媒體都在傳遞一種恐慌:「這次不一樣了。」
手上的股票、基金開始雪崩式下跌,每天打開 APP 就像在看鬼故事。我的鄰居,一個總是西裝筆挺、自詡投資老手的業務主管,那天早上在電梯裡臉色鐵青,他跟我說:「這次的黑天鵝,是真的飛來了,我們可能要面對十年來的最大危機。」
每次市場震盪,我們總是被這種「這次不一樣」的敘事給牢牢鉤住,把「市場的常態波動」誤判成「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事」。但親愛的,如果每個波動都是「百年難得一遇」,那每隔幾年,我們不就是在過「百年紀念日」嗎?這就是我們投資心理最大的盲點。擺脫「危機敘事」的陷阱
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在《一如既往》中直言,市場動盪是常態,而非意外。
我們總愛把市場波動浪漫化或戲劇化,期待一次性的「大事件」來解釋虧損。但事實是,你應該把市場波動視為天氣變化,而不是海嘯。如果你把每一次下雨都當成世紀洪水,你永遠無法冷靜地出門。
真正的關鍵點,從來不在於你預測對了多少次黑天鵝何時會降落,而在於你是否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圈」去應對任何天氣。
什麼是專業能力圈?
它不是讓你成為一個全知全能的投資大神,而是讓你專注於你真正理解的領域。如果你對房地產的位置、法規、供需有深刻研究,那麼在市場下跌時,你才能辨別出哪些是「被錯殺」的機會,哪些是真正的「爛尾樓」。如果你只是憑感覺跟風買股票,那麼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你像無頭蒼蠅一樣恐慌拋售。
「動盪」本身從來不是問題,你的「無知」才是最大風險。
專注於你手中能掌握的
太多人將精力花在追蹤新聞頭條、猜測聯準會動向,或是焦慮地盯著 K 線圖。他們想掌握全局,卻輸掉了局部。
你不能控制明天會不會下雨,但你能決定你今天有沒有帶傘。在投資的世界裡,那把「傘」就是你對標的的專業理解。它給你主動權,讓你能在眾人恐慌時保持清醒,在情勢變動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事」可能年年發生,但對有準備的人而言,那只是一次日常的「調整」。
把追新聞的時間,拿來深入研究你投資標的背後的邏輯與價值。當動盪再次來臨時,你就能從焦慮的「追隨者」,轉變成冷靜的「狩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