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投資組合總是在「動盪」中失去方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那個「這次不一樣」的鬼故事

我還記得 2020 年初,那時候整個社群媒體都在傳遞一種恐慌:「這次不一樣了。」

手上的股票、基金開始雪崩式下跌,每天打開 APP 就像在看鬼故事。我的鄰居,一個總是西裝筆挺、自詡投資老手的業務主管,那天早上在電梯裡臉色鐵青,他跟我說:「這次的黑天鵝,是真的飛來了,我們可能要面對十年來的最大危機。」

每次市場震盪,我們總是被這種「這次不一樣」的敘事給牢牢鉤住,把「市場的常態波動」誤判成「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事」。但親愛的,如果每個波動都是「百年難得一遇」,那每隔幾年,我們不就是在過「百年紀念日」嗎?這就是我們投資心理最大的盲點。


擺脫「危機敘事」的陷阱

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在《一如既往》中直言,市場動盪是常態,而非意外。

我們總愛把市場波動浪漫化或戲劇化,期待一次性的「大事件」來解釋虧損。但事實是,你應該把市場波動視為天氣變化,而不是海嘯。如果你把每一次下雨都當成世紀洪水,你永遠無法冷靜地出門。

真正的關鍵點,從來不在於你預測對了多少次黑天鵝何時會降落,而在於你是否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圈」去應對任何天氣。

什麼是專業能力圈?

它不是讓你成為一個全知全能的投資大神,而是讓你專注於你真正理解的領域。如果你對房地產的位置、法規、供需有深刻研究,那麼在市場下跌時,你才能辨別出哪些是「被錯殺」的機會,哪些是真正的「爛尾樓」。如果你只是憑感覺跟風買股票,那麼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你像無頭蒼蠅一樣恐慌拋售。

「動盪」本身從來不是問題,你的「無知」才是最大風險。


專注於你手中能掌握的

太多人將精力花在追蹤新聞頭條、猜測聯準會動向,或是焦慮地盯著 K 線圖。他們想掌握全局,卻輸掉了局部。

你不能控制明天會不會下雨,但你能決定你今天有沒有帶傘。在投資的世界裡,那把「傘」就是你對標的的專業理解。它給你主動權,讓你能在眾人恐慌時保持清醒,在情勢變動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事」可能年年發生,但對有準備的人而言,那只是一次日常的「調整」。

把追新聞的時間,拿來深入研究你投資標的背後的邏輯與價值。當動盪再次來臨時,你就能從焦慮的「追隨者」,轉變成冷靜的「狩獵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閒人,閒語
25會員
19內容數
閒人,閒語
閒人,閒語的其他內容
2025/10/12
這是一段關於歷史規律與人性洞察的深刻貼文。它用「歷史常會押韻」的觀點,指出每一次時代劇變背後,都是「結構性貪婪」與「情緒性恐慌」兩種人性慣性的重現。貼文呼籲讀者成為清醒的「審韻者」,在熟悉的韻腳響起時,以獨立思考做出反慣性的決策,避免成為歷史的註腳。
Thumbnail
2025/10/12
這是一段關於歷史規律與人性洞察的深刻貼文。它用「歷史常會押韻」的觀點,指出每一次時代劇變背後,都是「結構性貪婪」與「情緒性恐慌」兩種人性慣性的重現。貼文呼籲讀者成為清醒的「審韻者」,在熟悉的韻腳響起時,以獨立思考做出反慣性的決策,避免成為歷史的註腳。
Thumbnail
2025/10/11
本文提出一種「後悔最小化」的頂級財務自由觀。它指出,真正的痛苦源於「失去選擇權」,而非「沒有得到最多」。最高級的財務策略是透過「安靜複利」,穩定累積財富,為未來買一張「不後悔」的保單。這張保單提供的是精神自由和獨立性,讓你「不因金錢而被迫做出違背心意的選擇」。
Thumbnail
2025/10/11
本文提出一種「後悔最小化」的頂級財務自由觀。它指出,真正的痛苦源於「失去選擇權」,而非「沒有得到最多」。最高級的財務策略是透過「安靜複利」,穩定累積財富,為未來買一張「不後悔」的保單。這張保單提供的是精神自由和獨立性,讓你「不因金錢而被迫做出違背心意的選擇」。
Thumbnail
2025/10/10
為什麼專家常失準? 面對未來,他們的深度知識可能成為預測盲點,因過度自信而忽略邊緣雜訊。真正的預測力來自於「群眾的智慧」。將多個獨立個體的預測結果取平均,能有效抵銷每個人的判斷雜訊,準確度往往更高。這提醒我們,決策時不應只信賴單一權威,而應收集多方獨立視角
Thumbnail
2025/10/10
為什麼專家常失準? 面對未來,他們的深度知識可能成為預測盲點,因過度自信而忽略邊緣雜訊。真正的預測力來自於「群眾的智慧」。將多個獨立個體的預測結果取平均,能有效抵銷每個人的判斷雜訊,準確度往往更高。這提醒我們,決策時不應只信賴單一權威,而應收集多方獨立視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週市場經歷急劇下跌後出現反彈,原因多源於恐慌情緒及機構投資者獲利了結。投資者開始關注經濟衰退的風險,並期待FOMC的降息決策。特別是TMT類股的回調已吸引資金進場,輝達的財報將影響AI相關股票的走勢。
Thumbnail
本週市場經歷急劇下跌後出現反彈,原因多源於恐慌情緒及機構投資者獲利了結。投資者開始關注經濟衰退的風險,並期待FOMC的降息決策。特別是TMT類股的回調已吸引資金進場,輝達的財報將影響AI相關股票的走勢。
Thumbnail
上週發生的8月股災,再次體驗到崩盤的感覺,不過不像這幾年經歷疫情、烏俄戰爭及海運塞港等利空事件持續的那麼久,也才短短幾天,感覺恐慌情緒一下子又散去了! 以下,更新一下持股看法……
Thumbnail
上週發生的8月股災,再次體驗到崩盤的感覺,不過不像這幾年經歷疫情、烏俄戰爭及海運塞港等利空事件持續的那麼久,也才短短幾天,感覺恐慌情緒一下子又散去了! 以下,更新一下持股看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股市暴跌的原因,從警覺性不足、忽略利率變化、技術面修正到過分依賴基本面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投資者需要加強對市場的敏感度及風險意識,以提升在不穩定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希望透過這些反思,讀者能更好地管理資產和增進經驗,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股市暴跌的原因,從警覺性不足、忽略利率變化、技術面修正到過分依賴基本面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投資者需要加強對市場的敏感度及風險意識,以提升在不穩定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希望透過這些反思,讀者能更好地管理資產和增進經驗,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人性心理或情緒會在股市波動扮演重要角色,景氣基本面可能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情況,造就每次股市行情的特性或主軸都不一樣,但是人性卻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使得股市波動現象會有相似的歷史經驗,在技術線型可能出現與歷史相似的規律
Thumbnail
人性心理或情緒會在股市波動扮演重要角色,景氣基本面可能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情況,造就每次股市行情的特性或主軸都不一樣,但是人性卻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使得股市波動現象會有相似的歷史經驗,在技術線型可能出現與歷史相似的規律
Thumbnail
眾所皆知美股長牛急熊 , 排除疫情和金融風暴這類突發事件後可大筆押注的機會不多 , 才剛墜入悲觀情緒美股就往上了!預判只是技術反彈其實是認真上攻 , 回頭望才發現當初是長期投資布建的好時機 , 但心態上已買不下手 , 週遭朋友都有這種感觸 我的投資理念是自由經濟環境只要人類文明持續進步 , 那股市
Thumbnail
眾所皆知美股長牛急熊 , 排除疫情和金融風暴這類突發事件後可大筆押注的機會不多 , 才剛墜入悲觀情緒美股就往上了!預判只是技術反彈其實是認真上攻 , 回頭望才發現當初是長期投資布建的好時機 , 但心態上已買不下手 , 週遭朋友都有這種感觸 我的投資理念是自由經濟環境只要人類文明持續進步 , 那股市
Thumbnail
#加權指數 今天回測位置已經接近20周了,現在都是不懂滿足還想賭運氣投資人開始恐慌交易的週期 就像美股都是集中跌那斯達克過去漲多的科技股,但羅素2000卻沒有同步,那就不會是市場全面轉折,而是資金開始轉移其他商品 台股也是一樣集中下跌快速的都是早就漲超過1季以上的個股或題材 就連台積電跟
Thumbnail
#加權指數 今天回測位置已經接近20周了,現在都是不懂滿足還想賭運氣投資人開始恐慌交易的週期 就像美股都是集中跌那斯達克過去漲多的科技股,但羅素2000卻沒有同步,那就不會是市場全面轉折,而是資金開始轉移其他商品 台股也是一樣集中下跌快速的都是早就漲超過1季以上的個股或題材 就連台積電跟
Thumbnail
# 投資股票,何時該出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投資世界裡,尤其是在動盪的市場中,投資股票往往充滿了挑戰。當股市下跌時,你可能會感到恐慌,開始疑惑自己是否應該賣出股票。就以2020年初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為例,股市受到影響,許多投資者擔心股票價格會持續下跌,進而考慮拋售股票。
Thumbnail
# 投資股票,何時該出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投資世界裡,尤其是在動盪的市場中,投資股票往往充滿了挑戰。當股市下跌時,你可能會感到恐慌,開始疑惑自己是否應該賣出股票。就以2020年初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為例,股市受到影響,許多投資者擔心股票價格會持續下跌,進而考慮拋售股票。
Thumbnail
進行一項投資,最糟的狀況就是發生永久性的損失 而投資的過程中, 一定有不少機會會發生與潛在價值無關的暫時性波動 這個波動跟公司本身的經營績效無關 單純就是隨著市場情緒(如美股大跌、一場政治事件…)、 或參與其中的主力作價、誘多、誘空製造出來的假象 許多的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 就會把這項投
Thumbnail
進行一項投資,最糟的狀況就是發生永久性的損失 而投資的過程中, 一定有不少機會會發生與潛在價值無關的暫時性波動 這個波動跟公司本身的經營績效無關 單純就是隨著市場情緒(如美股大跌、一場政治事件…)、 或參與其中的主力作價、誘多、誘空製造出來的假象 許多的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 就會把這項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