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的賽局中,紐約市象徵著「最難啃的硬骨頭」—密集的街道網絡、極端複雜的交通流、人流與車流交錯的混亂秩序、以及全美最嚴苛的監管制度。
然而,特斯拉選擇在此布局其Robotaxi服務,不僅是一次技術挑戰,更是一場關乎數據、策略與話語權的高維度棋局。
想要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上的最新資訊及分析嗎?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馬克觀點MKP】電子報,在即時更新資訊的同時,獲得最深入的分析~
【潛行的信號:從招聘啟事看戰略佈局】
特斯拉尚未正式宣布Robotaxi登陸紐約,但蛛絲馬跡早已浮現。
自2025年初起,特斯拉在布魯克林與皇后區悄然發布了招聘啟事,尋找所謂的「車輛操作員」(Vehicle Operators),這些人將操作搭載最新FSD系統的車輛,用以收集複雜都市環境中的真實駕駛數據。
這一動作表面上是工程測試,實際上是為Robotaxi服務鋪路。
數據,是FSD成長的養分。若要讓演算法能在複雜環境中穩定駕駛,紐約這樣的都市交通就像是最極端的「訓練場」。對特斯拉而言,這是一次高風險但高價值的數據投資。
【可能的監管困局:紐約的「雙重門檻」】
然而,紐約並非舊金山或奧斯汀。
紐約市的自動駕駛政策由市交通局(NYC DOT)與州DMV(車輛管理局)雙重監管,任何試駕都需取得明確許可,並強制要求具備「隨時可接管」的安全駕駛員。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尚未申請相關許可,代表任何「完全無人」的駕駛測試在紐約都仍屬違規。
除此之外,紐約的叫車市場本身就是一座「監管迷宮」,司機需要同時持有TLC個人駕照與FHV車輛牌照(註一);等於小黃的運作相當於在一個「獎章制度」之下,而這個「獎章」雖然不允許個人的直接轉手買賣,但總是有一些灰色地帶,譬如出售本身帶有牌照的車輛,或假設我有一間公司以法人的名義持有若干數量牌照,那我只要把公司出售,便相當於變相轉讓我擁有的FHV牌照;市場機制也導致過去每個獎章(FHV)價值曾高達百萬美元!
而自2018年起,紐約已凍結新的FHV牌照發放,造成市場極度稀缺。
這讓Uber、Lyft個體戶司機必須從牌照持有人(通常是私人公司)手中租車,一年光是牌照的「成本」就高達兩萬四千美元。再加上平台高達40%到70%的抽成,與每週60到70小時的工時壓力(不跑車的每個小時都相當於變相損失牌照租賃成本,讓司機不敢多休息),這是一個典型的被壟斷、被剝削、且急需變革的市場。
【特斯拉的戰略:「L2 Plus」模式的破局逆襲】
面對這個高牆聳立的市場,特斯拉並未選擇直接硬碰硬,而是設計了一條極為巧妙的「側翼突擊路線」。
它的核心,是一個稱為 「L2 Plus」 的過渡模式。
公式具體而言如下:
特斯拉的車輛仍配置一名持有TLC執照的司機 +
FSD V14負責實際駕駛操作,司機僅作監督 =
法律上仍屬於「L2 輔助駕駛」,不受自動駕駛測試許可限制。
這一結構表面上只是法遵經營,實際上卻是一種制度繞道(regulatory bypass):
它讓特斯拉得以在不觸碰法規紅線的情況下,實地運行一個近似L4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型。
同時,這種模式還能在技術與經濟上形成兩層革命:
- 技術革命:FSD V14將「駕駛注意力稅」從近100%降低至不足5%,司機幾乎只需監控,不再需持續專注。精力消耗大幅降低。
- 經濟革命:特斯拉可將平台抽成壓低至15~20%,遠低於Uber與Lyft的40%起跳。
換言之,特斯拉的「Robotaxi」不只是車輛的自動化,而是一場從技術到底層經濟架構的再造。
特斯拉亦可能將以「三線並進」方式滲透紐約市場:
- 內部策反:
招募現有Uber/Lyft的特斯拉車主,以更低抽成與更輕鬆的駕駛體驗吸引他們轉投自家平台。
這不僅降低拓展成本,也直接削弱競爭對手的供給基礎。 - 建立灘頭堡:
特斯拉可能直接收購市場上閒置的FHV牌照,例如2023年退出市場的Revel公司持有的165張牌照。
這將構成特斯拉車隊的合法基礎,同時替選擇加入robotaxi車隊的監督員(原本的司機)節省每週500美元租賃(擁有牌照的)車的開銷。 - 改變規則:
透過政治遊說,推動恢復「電動車豁免政策」或至少由地方州政府補助;與紐約州2030年叫車平台全面電動化的地方政策目標對齊。
一旦政策鬆動,特斯拉將成為首批能在當地合法擴張的電動車叫車平台營運商。
這三條路線的最終匯流點,指向一個共同目標:以現有法規允許之下的L2模式鋪設L4 Robotaxi全面無人營運前的基礎,而非什麼都不做,被動的等法規開放。
【從過渡到終局:L4網路的孵化】
透過MKP第30期的分析,我們知道全自動駕駛(L4,甚至無須方向盤、油門/煞車踏板的L5)完全合法化的時間表不可控,而這樣的監管不確定性風險,特斯拉也自知。
因此,「L2 Plus」模式既是策略避風港,也是前置孵化器。
在此階段建立的所有核心系統:
包括車輛調度、AI財務結算、車輛准入與安全監控網路等,將有95% 可直接對接至L4 Robotaxi網路,構成全自動的城市交通平台系統。
更關鍵的是,在過渡階段期間,特斯拉還能逐步穩健積累最寶貴的兩樣資產:真實世界數據與乘客信任。
最佳的場景便是,當完全無人自動駕駛正式合法化時,特斯拉不僅擁有技術優勢,更已掌握市場認知與用戶忠誠度。
許多人將 Robotaxi 視為「共享出行的未來」,但對馬斯克而言,它遠不止如此。
Robotaxi 是一種「人工智慧網絡化的進化學習機制」:
每一輛車的行駛都成為FSD模型的再訓練樣本,
每一位乘客的使用都成為Tesla Network的數據節點。
這是一場典型的平台經濟飛輪效應:
更多行駛 → 更多數據 → 更強的FSD → 更多司機與乘客 → 更大的網絡。
而一旦網絡效應達到臨界點,後進者將難以追趕。特斯拉將形成絕對先行者優勢;事實上,這點必然會發生,因為全世界目前沒有任何公司能開發出逼近於FSD的純視覺自駕AI模型。
對比Uber等傳統公司,以「人」為節點的分散式平台,特斯拉的Robotaxi將以「車」為節點,而這些車,本身既是數據搜集器,也是運算節點。
它的本質,不是叫車服務,而是一個分佈式AI系統。
但目前99%的人都還沒看出這點。如果您在台灣街頭做街訪會發現:甚至很多人仍認為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開的比真人還好」是天方夜譚。
【特斯拉的宏大野心】
若將目光放遠,特斯拉在紐約的行動不是單純的商業拓展,而是一場對「城市交通」本身的重新構建。
當車輛能自我駕駛、能自行調度、能在無人監督下運作,
城市交通將不再以人為中心,而將以AI演算法為核心。這點,在鐵路或捷運等閉環系統中早已實現,過去沒能在開放道路實現,是因為科技技術與硬體「無法實現」,而非人們「不想實現」。
屆時,司機、道路、政策與權力的界線都將被重新定義。
對特斯拉而言,紐約只是一場「真實世界的壓力測試」
它要證明的,不只是FSD的可靠性,更是證明—人工智慧能否成為人類城市公眾交通運作的新基礎邏輯!
第30期電子報傳送門
〖註一〗TLC個人駕照與FHV車輛牌照
在New York City,若想以職業駕駛身分合法載客營業,必須取得兩種關鍵證照之一或兩者:
首先是New York City Taxi and Limousine Commission(TLC)個人駕照。
這是職業駕駛的營業執照,與一般州政府發的普通駕照不同。
持有TLC駕照的人,才能合法為計程車、Uber、Lyft或其他叫車平台開車接單。申請過程包含背景審查、體檢、藥檢、交通安全課程等,並須通過筆試。
其次是FHV車輛牌照(For-Hire Vehicle License),這是車輛本身的營業牌照。即便駕駛本人有TLC駕照,若車子沒有FHV牌照,也不能合法載客。這個牌照要求車輛符合保險、年限與檢驗規範等。
簡單來說,TLC駕照是「人」的執照,FHV是「車」的執照。兩者缺一不可,才算合法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