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標題裡,你可能只看到「WRS 2025 福島會場落幕、某大學奪獎」。但背後的故事遠比排名精彩。
這篇文章會帶你完整了解:這場聚焦「災害現場」的機器人大賽到底在比什麼、為什麼它特別關鍵、誰在其中表現亮眼,以及它和日本機器人供應鏈的深層連結。如果你想快速抓住產業趨勢與實戰測試場域的價值,這篇會是你的最佳導讀。💡
📰 福島的賽事現場,災害對應成焦點
2025 年 10 月 10 日到 12 日,世界機器人高峰賽(World Robot Summit, WRS)在福島機器人測試場(RTF)舉行,這是一個專為「過酷環境」打造的實測場地。10 月 13 日,《福島民友》報導了決賽結果:會津大學 REL-UoA 隊伍在 模擬災害挑戰中拿下第 2 名,而與南相馬機器人產業協議會合作的 MISORA+UoA、MARS ZERO+UoA 則分別在 工廠災害挑戰與 過酷環境無人機挑戰中奪得第 3 名。
REL-UoA(會津大學)的成員在模擬災難挑戰賽中獲得第二名
如果說大阪站比的是便利商店服務、愛知站比的是製造業,那麼福島站就是「真實世界的災害考場」——濃煙、通訊中斷、爆管、結構不穩……這些在現場會發生的事,都被搬上了舞台。🔥
比賽不只是「酷炫展示」,而是完整模擬救災任務:從災後勘察,到遠端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系統回報,再到緊急關閉閥門或確認設備狀態。選手不是在實驗室裡玩機械,而是讓機器人「踩進煙霧」完成任務,挑戰真實極限。
這樣的舞台,也讓地方隊伍成為亮點。尤其是會津大學多年深耕災害應用,搭配南相馬在地產業協議會的力量,證明了「地方+學術」的組合能在世界級競賽中拿到漂亮成績。這種結合,不只是比賽名次,更是未來日本災害科技與地方產業復興的縮影。🌱
📜 WRS 從 2021 到 2025 的進化
要理解福島站的特殊性,我們得回到幾年前。
2021 年,延宕自 2020 的 WRS 首次在福島舉辦了災害挑戰,當時的重點就是「如何在逼真的場地裡檢驗機器人」。那次經驗成為後續規則設計的基礎。
2023 年,日本經產省正式宣告 WRS 2025 將會分三地舉辦:大阪、福島、愛知,各自聚焦不同應用場景。當時就定調福島是「災害與惡劣環境」的主舞台。
2024 年 10 月,福島先舉辦了預賽(Pre-Event)。會津大和地方隊伍參與其中,提前熟悉規則、演練場地。這場預演不僅讓隊伍暖身,也讓評審方能測試規則的合理性。
2025 年 7 月,大阪站率先登場,比的是「未來便利商店」挑戰。自動補貨、顧客服務、結帳流程,都是那一場的重點。
2025 年 10 月,輪到福島。三天的賽事裡,隊伍要應對「工廠災害」「模擬災害」「無人機偵查」等不同挑戰。會津大與南相馬隊伍不負眾望,交出好成績。
2025 年 12 月,最後會是愛知站的「製造挑戰」,也會為整個年度賽事畫下句點。
這樣一路看下來,可以發現福島站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整個年度賽事藍圖中的「硬環境環節」。它補足了「服務-災害-製造」三段式驗證鏈,讓整個 WRS 更像一個完整的機器人發展路線圖。📅
🔍 你可能好奇的重點補充
很多讀者在看新聞時,會想問:「這比賽到底在考什麼?」我幫大家整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
Q1:規則到底怎麼設計?
以「工廠災害挑戰」為例,任務包含:
- 讓機器人進入模擬事故現場
- 蒐集資訊並回傳到數位分身系統
- 接收遠端指令,完成緊急操作(關閥、拉桿等)
同時環境中會有人為干擾:煙霧、通訊延遲、光線不足。這些設計就是要看隊伍能否在真實情境下完成任務。💨
Q2:無人機扮演什麼角色?
無人機挑戰(HEDC、STM)主要負責快速勘查、航拍、建立地圖,幫地面機器人找到進場路徑或熱點。它就像「空中先遣部隊」,和地面人形或履帶型機器人形成互補。
Q3:這跟人形機器人有什麼關聯?
很多動作其實都是「泛工業操作」:扭閥門、開門、搬移障礙物。這些動作正是人形機器人的強項,背後的零組件(減速機、關節模組、耐候材料)都與人形供應鏈緊密相關。所以福島站其實是供應鏈的大考場。🦾
Q4:今年有什麼不一樣?
-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成為指令核心,不再只是附屬。
- 三地賽事形成完整年度路線圖,更有系統性。
- 地方與大學隊伍的合作更緊密,顯示「地方創生」和「災害科技」正在融合。
這些差異讓今年的福島站更具「未來真實性」:它不是單純的機器人秀,而是往「可立即投入現場」的方向推進。🚨
✅ 總結
寫到這裡,我想強調一個重點:WRS 福島站不只是比賽,而是一個制度化的「實戰規格加速器」。
- 它把真實工況(煙霧、通訊中斷、結構損壞)納入規則,迫使機器人系統設計往實戰靠攏。
- 它透過三地賽事(服務、災害、製造),串起機器人應用的全鏈條。
- 它讓地方產學合作成為舞台主角,證明「地方技術+大學研發」能在全球舞台發光。
對台灣或其他亞洲供應鏈來說,這是一個提醒:未來的機器人標準不會只看工廠,而是會看它能不能「走進災害現場」。減速機要抗灰塵、材料要耐高溫、模組要能快速維護,這些才會是下一代產品的門檻。
最後,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幫助你快速理解了 WRS 福島的意義,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