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在苗栗長大,爾後來到台中生活,客家話是我的母語,而有些人似乎看不慣。
第一次
記得是在國光客運上,國中二年級的我正和鄰座阿姨閒聊台北見聞,突然他切換成台語模式,愣了一下後我用中文回應他,似乎讓他不太開心「你不是台灣人吼?」他狐疑地盯著我。「我是啊,只是台語不太輪轉」我有些心虛地回話「年輕人要多學台灣話啦!」我點頭稱是,接著話題都移轉到「學台語很重要」這件事上,我閒聊興致頓時消失,那是第一次。
香港與緬甸
我在大學曾被誤認成香港僑生,除了長相之外 (到底香港臉是什麼意思?),不會說台語也是原因之一。有趣的是,家母也曾在銀行被櫃檯人員詢問:「你不是台灣人嗎?」身為純種台灣人的她愣了更久「我是啊!不然你覺得我是哪裡人?」「緬甸之類的吧?」銀行櫃檯笑嘻嘻地說著,全然沒注意家母不悅地臉色。這次連台語測驗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臉部辨識,提到這件事,全家都哭笑不得。
種族中心主義
近年火藥味在社會瀰漫,被革除國籍的次數不斷增加,當過香港人、日本人、外省人、新住民,就是「客家人」半次都沒被提及。當我鼓起勇氣向質疑者表明「我的母語是客家話,台語有奇怪口音是正常現象」,回應幾乎都是「你要多學呀!台灣人怎能不會台語!」那種高高在上、那種頤指氣使,我是白人群裡的黑人;溝鼠群中的白老鼠,他們不曾詢問我對這塊土地的愛,劈頭就是「你不是台灣人吼!」
於是我不再是純種台灣人,近期從戶口名簿得知我是原住民和客家人混血,徹底和台灣人沒有關係了。新住民、移工、外省 (或中國),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分類中,朋友越來越少、敵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