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媽媽的回憶6:言語障礙、欺凌,棒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好好講話。」

「你五十音都看不懂嗎?」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由於我摔斷了腿,行走困難,小學入學典禮後不久,我便休學了兩個月。第一次上學那天,同學們對我說的話就是這樣的。

語言不通的焦慮卡在喉嚨深處,使我窒息。越是努力尋找合適的詞彙,腦袋越是一片空白。

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無法好好說話。

「我聽得懂老師說的話,但黑板上的字我無法理解。」

黑板上佈滿了老師寫的字,老師在前面講解。

在教室裡,我感覺自己被周圍的嘈雜隔離開來,彷彿成了一個透明人。


經歷了一年與不擅日語的母親一起逃亡的生活後,我們來到了大阪。那時候,我唯一的對話對象只有母親、醉醺醺的叔叔、遊戲中的角色,和偶爾在公園遇到的同齡陌生孩子。

在一個沒有人能流利教我日語五十音的環境中,我比其他同學晚了兩個月才上小學,難怪被標籤為差生。

儘管如此,我還是交到了朋友。

他叫谷本,是個有點胖的男孩,我們的興趣相投。他總是耐心聽我蹩腳的日語,並糾正我的錯誤。

「拿筷子的手是‘右’,飯碗在‘左’。」

「我不知道筷子該用哪隻手拿。」

「那就兩隻手都用右手?」

我們對話內容並不重要,只是談話的過程讓我覺得很開心。谷本是我認識的第一個讓我覺得說話是一件愉快的朋友。

當谷本笑著看向我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透明人了。


過了半年,自然而然,我開始能流利地說日語,甚至也能讀懂文字。回想起來,孩子們在語言學習上的驚人能力真是令人嘆服。

那時,不僅同班同學,甚至一些高年級的學生也開始認識我。不過,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成為了朋友,而是因為我在這個鄉下小鎮裡成了稀罕的「外國孩子」,成了他們嘲笑的對象。


「為什麼你媽媽一直說 'NI''NI'?」

「你不是泰國人嗎?說泰語啊」

在學校裡,這些話幾乎成了日常。而每當母親在家門前擺弄花草時,總會有人冷嘲熱諷地說:「外星人!」「滾回泰國去!」


這些冷酷無情的話語像針一樣刺進我的耳朵時,每次都在我心中劃出一道細微的裂痕。這些裂痕逐漸擴大,最終形成了深深的溝,慢慢侵蝕著我的心靈。

母親有時會選擇無視,但有時喝了酒後怒氣會爆發。然而,無知的孩子們並不懂得分辨善惡,仍舊不斷重複著同樣的行為。


即使我對他們說『別這樣,媽媽是台灣人』,他們也無動於衷。那些話語在他們聽起來很滑稽,嘲笑別人對他們而言成了一種娛樂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半年,直到他們對此感到厭倦,轉而去欺負別人。後來我才知道,班上一些同學其實是韓國人,而當時那些擁有在日韓國人父母的孩子,被要求隱瞞自己的身份。


當時,星期三的課只上半天,所以下午我總是去工廠找母親。住的鎮子和鄰鎮之間有一條名叫大和川的河流。河水緩緩流動,波光粼粼,雖說不上美麗,但在鎮上卻是人人皆知的存在。

大和川沿岸佈滿了獨棟房屋和公寓,這個小鎮保持著郊區住宅區的風貌。沒有大型購物中心,只有一些懷舊的商店街和公園。

在這樣的住宅區裡,有幾家小型工廠,其中有一家食品加工廠,靠近時能聞到酸酸的味道。聽朋友說,那裡生產醋昆布。而母親則在一家比我們家還小的螺絲工廠工作。

自從我開始上小學後,母親似乎有了些許餘裕。她沒有跟任何人商量,便悄悄開始了這份兼職工作。


中午12點一到,鎮上的工廠就會一齊拉響午休的警報。工廠的天花板上懸掛著的日光燈散發著冷冷的光芒,這光線穿過窗戶洩漏到外面。不到十分鐘,穿著工作服、沾染些許油污的母親就會出現。她看到我時,總是微笑著說:「肚子餓了嗎?」她的笑容就像寒冬裡射進來的一縷陽光,溫暖了我的心。小學生的我總是跑著撲向母親,而母親總是那麼穩定。

「今天午飯吃什麼?」我喜歡一邊問,一邊和母親一起騎腳踏車回家。

母親總是回答:「吃素麵。」


從工廠到家,騎自行車大約只需十分鐘,即便在家裡吃午飯,母親也能在午休結束前返回工作。母親平時和我單獨在一起時不太吃飯,但對素麵卻情有獨鍾。

這是一道簡單的料理,只需將細細的白麵煮熟後用冷水沖涼,再泡在冰水中。然後蘸著從超市買來的鰹魚醬油吃。雖說不上是料理,但在日本的家庭中,特別是在夏天,這是一道常見的料理,每個日本人都吃過。我也不例外,特別喜歡這道素麵,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最後吃母親放進來的罐頭櫻桃和橘子。

我不知道台灣出生的母親是從哪裡學來這種吃法的,也許是父親的奶奶或是親戚的阿姨教的吧。這確實是昭和時代日本夏天的素麵。

母親總是比我早一步吃完素麵,然後點上一支煙,喝一罐啤酒,隨後再次返回工作。

至於我,我則和谷本在公園玩耍,或者去小店買零食度過下午的時光。

raw-image


「我參加了壘球社團,要不要一起來?」

谷本一邊吃著午餐一邊對我說,他告訴我每週六上午都會在小學操場上活動。

「當然要!」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一起玩,想到連週末也能一起活動,我立刻答應了他。

那天的午餐是和食的配菜和白飯,上面撒著香鬆,還有一瓶牛奶。我一邊吃著,一邊想著牛奶和白飯真是不搭配,但我的心思早已被壘球佔滿。


「我想加入壘球社團!」

晚飯前,我告訴母親和山田叔叔朋友邀請我加入壘球社團的事情。。山田叔叔每天都會看棒球轉播,他和母親都沒有反對,反而說:「加入吧。」還說:「我們下次去參觀一下。」


隔天,我和同班同學志村一起玩時說:「我打算加入壘球社團。」

「我也在打棒球啊,要不要來參觀?」

「正好,我也想去看看!是在操場上練習吧?」

「對啊,我們週六和週日都在那裡練習。」

「壘球和棒球有什麼不同嗎?」

「在同一個場地上練習,應該差不多吧?」

「那我會去看看!」

就這樣,我決定去參觀棒球練習。


當天,母親給我穿上了像李小龍一樣的上下黃色運動服,不同的是這套運動服是螢光色的。雖然在夜晚走路會很安全,但在白天的亮眼顏色實在太過引人注目了。

「你的衣服好刺眼啊」

志村說道。我感到有些尷尬,但只能裝作沒聽見。


一開始,我以為谷本不在,但在看了一個小時的棒球訓練並參加了一些練習後,我在球場的另一邊看到了一群正在練習的人,其中有谷本。看來壘球和棒球確實是不同的運動。

我本來不知道這一點,於是心想「還是不要打棒球了」。然而,熱愛棒球的山田叔叔似乎並不在意我的感受,已經在申請表上簽了名。


當時,我和志村君的關係還不錯,棒球隊裡也有很多班上的同學,所以儘管我不情願,還是每週六和週日參加兩次訓練。我不喜歡不能和谷本一起玩,不喜歡比賽和練習。事實上,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喜歡棒球,但山田叔叔不允許我退出,結果我竟然持續了五年。


那個時候,訓練期間喝水是被限制的,即使在酷熱的夏天,我們也只能在五分鐘的休息時間裡,用瓶蓋裝滿一杯水來解渴,然後繼續艱苦的訓練。我經常想,這種地獄般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我只是錯把壘球當成棒球罷了。


某天,在我思索著這些問題時,突然聽到監督大喊:「沒幹勁的人給我回家!」我們這些小學生因為訓練不專心而被他狠狠地訓斥了一頓。接著,監督開始一個個地問我們「有沒有幹勁?」並強迫我們保證「會認真練習」。


然而,只有我回答

「我沒有幹勁,我要回家」

這讓監督大吃一驚,他甚至再次確認

「你真的沒幹勁嗎?」

或許在他的漫長教練生涯中,從來沒有一個孩子這麼認真地說自己沒幹勁。如果這份認真用在練習上,監督可能會高興得流淚。但我只是堅定地告訴他:「我要回家。」


「問問你父親。」

「我沒有父親。我叔叔在這裡。」

「那就去問問你叔叔能不能回家。」

我心想,誰都行嗎?然後去問山田叔叔「我可以回家嗎?」結果被拒絕了。

「叔叔說不行。」

「那你就不能回。繼續練習!」


隊友們目瞪口呆,但比起他們,我更為不能回家而感到絕望。自那以後,監督再也沒說過「沒幹勁的人給我回家!」因為這裡有一個真正沒幹勁的人。


我的幹勁依舊不足,但我仍然每週六和週日都去參加棒球訓練。有一天,平時不會來看練習的谷本來了,他在柵欄外叫住我。

「剛才我路過你家。」

「嗯,有什麼事嗎?」

「聽到你媽媽和叔叔吵架的聲音,還有玻璃碎裂的聲音,一直在響。」

雖然白天吵架很少見,但我以為只是他們平常的爭吵,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


下午五點,夕陽西下,棒球練習結束,大家一起離開學校的操場。谷本提到的「玻璃碎裂聲」早已被我拋在腦後,我只是在漫不經心地思考晚餐會是什麼。

「我回來了」

打開家門,發現一個大垃圾袋放在顯眼的位置。客廳裡的母親雙眼紅腫,她說:「今天叫外送吧。」然後拿起放在夕陽映照的房間裡的黑色電話,點了壽司外送。那時候沒有迴轉壽司,點壽司外送通常是有客人來訪或遇到什麼好事的時候。

「發生什麼好事了嗎?」我問母親,她輕聲說:「碗盤沒了。」

我走到餐具櫃前,發現早上還在的碗盤和杯子已全部消失。。玄關處的垃圾袋裡裝滿了破碎的餐具。

當我赤腳走過走廊時,玻璃碎片刺入了我的腳底。血輕輕地從我腳底流出,而母親的淚水早已乾涸,隨著煙霧似乎隨時會消失。母親用擔憂的眼神看著我,那眼神中既有暴風雨前的平靜,也透著一絲溫暖。

avatar-img
143會員
43內容數
我通常不會在社群發布的散文或是筆記,以後會陸續在這裡分享。 包括我經常光顧的餐廳,最近買的東西,過去的一些回憶,還有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或是最近在思考的社交媒體策略等等, 這些平時寫完就刪的文字,我會開始在這裡發布。 想要窺探我的內心世界,或是想要享受更平和的社交媒體樂趣的你,歡迎來這裡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母親今天沐浴在午間的陽光中,帶著滿心喜悅微笑著照料花草。她向鄰居們露出親切的笑容,深受花草和鄰居的喜愛。 雖然我對花草不太了解,每當在三重縣看到母親照料五彩繽紛的花朵時,她臉上綻放的笑容,以及今天此刻她對鄰居們展露的笑容,都訴說著她對花草的深愛。
這是一篇描述在昭和時代大阪的真實生活的故事,一個小孩面對家庭困境的真實經歷。故事中描述了母親的酗酒問題、與山田叔叔的相處、搬家環境、以及一次與精神病院病患的相遇。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母親和她年幼的孩子從家中逃亡的故事。母子倆漫無目的地過著不確定的生活,在這段逃亡之旅中,孩子感受到了母親的沉默和未知的未來,充滿著對金錢和家庭的不安以及對逃亡生活的困惑和不安。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母親今天沐浴在午間的陽光中,帶著滿心喜悅微笑著照料花草。她向鄰居們露出親切的笑容,深受花草和鄰居的喜愛。 雖然我對花草不太了解,每當在三重縣看到母親照料五彩繽紛的花朵時,她臉上綻放的笑容,以及今天此刻她對鄰居們展露的笑容,都訴說著她對花草的深愛。
這是一篇描述在昭和時代大阪的真實生活的故事,一個小孩面對家庭困境的真實經歷。故事中描述了母親的酗酒問題、與山田叔叔的相處、搬家環境、以及一次與精神病院病患的相遇。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母親和她年幼的孩子從家中逃亡的故事。母子倆漫無目的地過著不確定的生活,在這段逃亡之旅中,孩子感受到了母親的沉默和未知的未來,充滿著對金錢和家庭的不安以及對逃亡生活的困惑和不安。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禍從口出。也不懂得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只知道,內心有什麼話想說,就直白地說。有什麼想做的,就勇敢去做。長大後,漸漸地與社會融合後,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話語不會傷人感受,怎麼樣的說法,不會讓人覺得太直白。開始學著修飾很多的話語,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讓聽的人可以聽懂自己的
Thumbnail
!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詩 | 〔你〕 是從一位聽不見,殘障的人 的角度去敘述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愛 希望你們喜歡🥰
Thumbnail
因為懂得,所以我實在無法說出什麼好話。小時候總是詞不達意,長大了卻又好似只能言不由衷。但我好像還是沒辦法對朋友擠出一些敷衍的安慰。結束時,我告訴她,約一天我們一起來做預備工作吧!說再多都不如陪伴對方一起完成該做的事來得踏實一點。這是她過去在我生病時,她適時伸出援手給我的感動。
Thumbnail
在我國小即將畢業前, 我們家發生了一件看似不大, 卻影響深遠的事。
Thumbnail
當我知道是身心障礙時,覺得確實很痛苦、很自卑、很有負面情緒,也和無法面對自己情緒,我記憶不好時,利用圖像和詢問專業人員,有背地偷哭、有時自己想做事情、有時會冷靜判斷分析問題原因明瞭、發現不到勁時,會詢問和求助。        我把復原稱作回憶,我回憶小時候,就是從幼稚園,沒辦法與人接觸,園長看到
Thumbnail
高中老師說,聽力必須從小時候就開始聽,長大後再練通常沒有用。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了一段話,一段很家常的對話 卻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我一邊重履看著對方傳來的對話 裡面交雜著不安、不解、生氣、無力、心疼種種的字語 我當下沒有立即的回應 我泠靜的來來回回多看了幾次 想著,當我無法理解對方的處理模式 那麼,我該讓自已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還是,跟自已說,面對多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大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在課堂上,班級老師突然點名要我起來唸一段課文,我第一次發現,我結結巴巴地把那一段課文給唸完了——是的,我是一個語言障礙者,從小說話就會結結巴巴。 自從發現我自己說話會結結巴巴以後,我的人生就進入了結結巴巴的階段——從國中到高中,從大學畢業到入伍當兵,
生活實驗 六二一 我失去了我的聲音, 發現連走路也都沒有了必要。 因為我很想跟它一起 安安靜靜、整整齊齊, 待在這個房間, 我只是配角, 頂多散發一點濕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禍從口出。也不懂得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只知道,內心有什麼話想說,就直白地說。有什麼想做的,就勇敢去做。長大後,漸漸地與社會融合後,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話語不會傷人感受,怎麼樣的說法,不會讓人覺得太直白。開始學著修飾很多的話語,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讓聽的人可以聽懂自己的
Thumbnail
!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詩 | 〔你〕 是從一位聽不見,殘障的人 的角度去敘述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愛 希望你們喜歡🥰
Thumbnail
因為懂得,所以我實在無法說出什麼好話。小時候總是詞不達意,長大了卻又好似只能言不由衷。但我好像還是沒辦法對朋友擠出一些敷衍的安慰。結束時,我告訴她,約一天我們一起來做預備工作吧!說再多都不如陪伴對方一起完成該做的事來得踏實一點。這是她過去在我生病時,她適時伸出援手給我的感動。
Thumbnail
在我國小即將畢業前, 我們家發生了一件看似不大, 卻影響深遠的事。
Thumbnail
當我知道是身心障礙時,覺得確實很痛苦、很自卑、很有負面情緒,也和無法面對自己情緒,我記憶不好時,利用圖像和詢問專業人員,有背地偷哭、有時自己想做事情、有時會冷靜判斷分析問題原因明瞭、發現不到勁時,會詢問和求助。        我把復原稱作回憶,我回憶小時候,就是從幼稚園,沒辦法與人接觸,園長看到
Thumbnail
高中老師說,聽力必須從小時候就開始聽,長大後再練通常沒有用。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了一段話,一段很家常的對話 卻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我一邊重履看著對方傳來的對話 裡面交雜著不安、不解、生氣、無力、心疼種種的字語 我當下沒有立即的回應 我泠靜的來來回回多看了幾次 想著,當我無法理解對方的處理模式 那麼,我該讓自已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還是,跟自已說,面對多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大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在課堂上,班級老師突然點名要我起來唸一段課文,我第一次發現,我結結巴巴地把那一段課文給唸完了——是的,我是一個語言障礙者,從小說話就會結結巴巴。 自從發現我自己說話會結結巴巴以後,我的人生就進入了結結巴巴的階段——從國中到高中,從大學畢業到入伍當兵,
生活實驗 六二一 我失去了我的聲音, 發現連走路也都沒有了必要。 因為我很想跟它一起 安安靜靜、整整齊齊, 待在這個房間, 我只是配角, 頂多散發一點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