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蔡正元、邱毅與國民黨「後藍營時代」的內鬥與分裂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前藍營戰狼型人物反咬建制藍、知識藍」;其實是一個重要指標,代表中國國民黨內部的權力與敘事重組正在進入『後藍營時代的重整期』.

下面分三層來講這個現象的政治意義與心理動力:




🧩 從「戰狼」到「紅衛兵」:藍營內的激化

蔡正元、邱毅這兩人都曾是國民黨時期的「戰鬥型代言人」——

以強烈反台派、反民進黨為主要戰場。 但他們後來的路線逐漸滑向「紅統民粹化」:

  • 把「反民進黨」升級為「親中、反美、反西方價值」;
  • 把「黨內忠誠」替換成「效忠中華民族」或「效忠中共論述」。

這樣的轉變有兩層原因:

(1) 長期被建制派「工具化後又棄用」的怨氣

在2000~2010s 的媒體戰爭時期,蔡正元與邱毅對國民黨有極高的戰術價值:

  • 他們敢嗆、敢罵、能上政論節目、會製造話題;
  • 可以幫建制藍「外包髒話」,讓理性派維持溫和形象。

他們是「黨的防火牆」——

建制派不用親自開火,就能讓他們在第一線攻擊綠營與媒體。 然而,這種「戰狼角色」從一開始就不是平等的政治合作,而是工具性關係

只要進入選舉-要吸引中間選民,國民黨的知識藍就會立刻與這些戰狼劃清界線:

「那是個人發言,不代表黨立場。」

「我們要回歸理性中道,不需要口水對抗。」

對蔡正元、邱毅這些人來說,這等於在說:

「打人時要你上,選票要進場時就把你丟。」「嫌我太兇、怕我嚇跑選民。」

他們長期被用於攻擊民進黨、消耗輿論戰,但從未真正進入決策核心;這種被利用又被拋棄的情緒長期累積,某種程度也轉化為對「建制藍」的強烈敵意與報復衝動。

「當體制不再接納我,我就要證明體制比我更不純、更軟、更腐爛。」

(2) 政治市場需求轉向

在國民黨失去執政權、主流媒體話語權衰退後,轉向自媒體的「極端的紅統言論」反而更容易獲得流量與中國媒體的關注.

他們從「國民黨戰將」轉變成「兩岸紅媒的流量戰士」.

「中華民族」這種宏大敘事,反而提供了新的身份舞台。

「國民黨不要我沒關係,北京還需要我。」

一旦脫離原本國民黨建制派束縛,他們更激烈、更戲劇化,紅統化、戰狼化反而讓他們獲得「更大的舞台」。


⚔️ 攻擊的對象:是整個「建制理性藍」

趙少康、郝龍斌、甚至朱立倫這一派,代表的是國民黨仍想保持理性政黨的最後堡壘—大部分時候他們還是相信:

  • 國民黨不應該被中國牽著走;
  • 要能與國際溝通,尤其要跟美國維持好關係.
  • 對中要保持接觸,但也要小心地保持距離.

但對蔡正元、邱毅這類「激進派(或紅統)」來說,知識藍、建制派這種姿態是軟弱的。

他們需要一個更「革命式」的敘事來鞏固自己的存在:

「建制藍是軟弱的,只有我們(激進派)才是真正反民進黨的。」

這讓他們成為一種黨內紅衛兵,透過民粹跟極端化言論來淨化「尚存一絲理性」的, 藉此重新定義「藍營忠誠」的標準。

因此,當趙少康談「中國介選」時,他觸碰到這些人最不能接受的禁忌:

趙相當於在暗示「北京也可能做錯事」,或者是教北京怎麼做事.


🧠 藍營內部的「認同再分裂」

目前藍營在「對中&對美」出現了兩種路線:

raw-image

也可視為國民黨內部的統戰內化

同時原本應該是爭議中心的鄭麗文,目前並沒有親自回應「中國介選」「境外網軍」等爭議,因為不論她說什麼都會立刻陷入兩面火線:

  • 若強硬否認,可能引爆更多媒體追問、激起「越描越黑」效應;
  • 若尺度沒拿捏好,會讓藍營內戰狼派懷疑她「在切割北京」。

所以最安全的策略,就是

「由別人罵、我裝不知。」

蔡正元與邱毅在這裡扮演「代理攻擊者」的角色,他們可以用極端言辭攻擊趙少康、郝龍斌, 同時讓鄭麗文保持「我沒介入,是他們太激動」的表面中立。

這其實是非常典型的「混合式輿論操作(hybrid narrative warfare)」:

  • 正規候選人(鄭麗文)保持理性姿態;
  • 外圍輿論發動極端攻擊,把焦點從「中國介選」轉移到「趙少康 vs 戰狼派的罵戰」;
  • 然後再由其「媒體友軍」放大這些形象、製造民調領先氛圍。

這種戰術在政治學上又被稱為「plausible deniability(可否認空間)」,即「我受益,但我不負責

鄭麗文既能享受蔡正元與邱毅為她洗版、壓制對手, 又能對外宣稱「那只是個人言論」。


💬 結語:

蔡正元與邱毅對國民黨建制派的攻擊、論述都更接近中共的輿論戰策略,「讓建制派被妖魔化、讓更好操控的人上台等」。

所以當趙少康說「邱毅是紅統、不值一駁」,那其實是一句極為準確的政治診斷。 而趙與郝龍斌的困境也在於:

若他們強調防中國滲透,就會被黨內激進派罵「通敵(與民進黨立場一致)」;

若他們保持沉默,那會被這境外的強力宣傳一波帶走民意風向。

這正是當前國民黨建制派的最大悲劇,把攻擊矛頭指向中國時候會失去一部份支持者,把矛頭指向綠營時候又罵不贏競爭對手.

知識藍究竟有沒有足夠的智慧走出這樣困境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時效備份沙龍》
5會員
88內容數
混合工程術語與都市情感,有種「我知道這些也許沒用,但還是想保存下來」的情緒。
2025/10/08
分析輝達北士科事件所暴露出公共土地開發的問題。指出現行制度讓「中間人」卡在關鍵位置,影響真正有意願開發的企業(如NVIDIA)進入。建議加入強制開發時程、履約保證金、階段檢核、允許政府收回重標、設立土地使用目的型地上權、以及建立彈性轉讓制度等;應建立保障公共利益、鼓勵產業實際投資的機制。
2025/10/08
分析輝達北士科事件所暴露出公共土地開發的問題。指出現行制度讓「中間人」卡在關鍵位置,影響真正有意願開發的企業(如NVIDIA)進入。建議加入強制開發時程、履約保證金、階段檢核、允許政府收回重標、設立土地使用目的型地上權、以及建立彈性轉讓制度等;應建立保障公共利益、鼓勵產業實際投資的機制。
2025/10/06
隨著 AI 進入日常生活,人們越來越依賴機器進行思考與記憶,AI將會削弱人們自己思考跟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認知卸載」。未來的智力測驗或許將區分為「純人思考力」與「AI輔助思考力」兩種模式,衡量人類在與機器共生時的智慧重構。教育與研究也需重新定義「思考」與「學習」的意義...
2025/10/06
隨著 AI 進入日常生活,人們越來越依賴機器進行思考與記憶,AI將會削弱人們自己思考跟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認知卸載」。未來的智力測驗或許將區分為「純人思考力」與「AI輔助思考力」兩種模式,衡量人類在與機器共生時的智慧重構。教育與研究也需重新定義「思考」與「學習」的意義...
2025/10/03
本文針對園區科技人常見的退休議題,探討退休不僅是財務問題,更是生活方式的轉換。包括重視健康、培養工作外興趣、階段性調整工作節奏、預演長假、練習慢活,以及重拾年輕活力與自信。 透過這些「預演」,能讓退休的過程更平順,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與工作舒適共存的生活狀態,使退休與否成為一個彈性選擇。
Thumbnail
2025/10/03
本文針對園區科技人常見的退休議題,探討退休不僅是財務問題,更是生活方式的轉換。包括重視健康、培養工作外興趣、階段性調整工作節奏、預演長假、練習慢活,以及重拾年輕活力與自信。 透過這些「預演」,能讓退休的過程更平順,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與工作舒適共存的生活狀態,使退休與否成為一個彈性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國民黨又要開始退潮囉~~~ 一個黨主席是能身兼多少職?錢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人員處理!
Thumbnail
國民黨又要開始退潮囉~~~ 一個黨主席是能身兼多少職?錢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人員處理!
Thumbnail
馬英九執政時期藍反對綠支持, 蔡英文執政時期能拖就拖~~~ 賴清德時期綠營直接反對不演了,反而藍營變成支持! 而黃國昌要得始終如一!
Thumbnail
馬英九執政時期藍反對綠支持, 蔡英文執政時期能拖就拖~~~ 賴清德時期綠營直接反對不演了,反而藍營變成支持! 而黃國昌要得始終如一!
Thumbnail
雖然我之前罵藍營的版本蠢到爆,但藍營放棄了,改支持民眾黨的方向,
Thumbnail
雖然我之前罵藍營的版本蠢到爆,但藍營放棄了,改支持民眾黨的方向,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