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園區,退休一直是最常被討論的話題。
財務當然是最基本考量,但退休往往不只是「有沒有錢」,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換。
提早退休需要更早之前就規劃、甚至「預演」的。
以下分享幾個已經退休的前輩們,他們退休前就開始的調整跟嘗試(或是他們後悔沒有先做的那些).🔹 先把健康要先放在第一位
如果都已經有「不想要繼續工作」的念頭,那麼務必謹記「千萬不要為工作去犧牲任何更重要的東西-像是健康」.
科技業工作節奏快,長時間工作、久坐辦公室、壓力大,對身體都是負擔。
在退休前,最好先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讓「健康」成為生活核心。只有身體健康才有力氣去享受退休後的生活、去學習或陪伴家人。
總之,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 安排「工作之外的生活」
很多人離開職場,才發現過去的生活重心只有工作。
因此,在還沒退休前,就該試著培養興趣或上課進修─像攝影、音樂、料理、外語等。 這會讓你對退休生活多一份期待感,也能避免退休後的生活失去重心。
又或者重拾年輕時候的興趣或娛樂,跟嘗試那些以前想做卻沒去做的事情.
🔹 退休之前,可以嘗試小步調的調整
在真正退休之前,也許可以先調整工作方式.
像試著跟老闆討論彈性工時、遠距工作,或把某些專案交棒出去,讓自己逐步體驗「半工半休」的生活.
這樣的過渡期,能幫助你找到理想的生活節奏,而不是從工作滿檔一下子掉入完全空白。
🔹 把休假休完,預演退休生活
退休是一種「長期沒有工作的生活」。
很多人習慣不休假,覺得一切都「等退休再去玩」。
但不妨在「開始有退休念頭時」就試著把休假好好用掉,安排跟規劃一段較長的假期,讓自己去適應一兩個禮拜沒有工作的日子要做些甚麼。
這能測試對「長期沒有工作的生活」的接受度,也能幫你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節奏。
🔹 學會慢下來
園區文化追求效率與速度,但退休後需要的是「另一種生活節奏」。
可以從小地方開始練習:週末不看工作郵件、不排滿行程,甚至什麼都不做,單純去感受生活的鬆弛。
這種「慢下來」的能力,會是退休後最重要的生活基調。
🔹 試著找回年輕的自己
很多人會想到退休,就是覺得自己年紀上來了。
退休焦慮有時不是因為「不喜歡工作」,而是因為「自己狀態下滑」導致覺得累。
但如果在這之前,願意開始運動、控制飲食、各方面多做點調整.
甚至是嘗試醫美、換個造型,可能會驚訝地發現:
讓自己更年輕、體力更好、更有活力跟自信,會更放不下公司群體生活,也更難割捨這種「有歸屬感」的氛圍。
而當自己調整的狀態更好時,甚至會重新發現工作跟生活上的成就感。
這時候,退休反而變成一個不太急的「option」,而不是「必須馬上逃離的出口」。
✦ 結語
對於五、六年級的朋友們來講,退休也許不必要是從1到0的絕對切換,也可以試著讓這兩者之間轉換的更平順;像是某種可以「提前排練」的人生轉場。
比起單純去想「什麼時候存夠錢可以退」.
也許更該問自己:「在那之前,可以怎麼打造跟調整成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在這過程中,當我們能調整出一個「與工作之間很舒適的狀態」.
也許那時候,退休與否,反而不是那麼大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