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追極光|雪地裡戴口罩、長鼻毛的大車車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在阿拉斯加,車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存方式

到阿拉斯加的第一天,我最先注意到的不是雪,也不是冷。

而是車!

所有的車都好大!!

不論是皮卡、SUV、還是郵政小貨車,每一輛都又厚又寬,連影子都比別人沉穩。

體型厚實的大車車停在旅館外牆

體型厚實的大車車停在旅館外牆

停車場裡,一排排車頭朝外,輪胎半埋在雪裡,有些還拉出一條細長的電線。

起初,還以為這裡的車怎麼都在充電呢?因為,停車場常常可以見到充電樁,而總有些車子停在旁邊,從引擎底下伸出一條電線。

後來才知道,那不是「充電」,而是「保暖」。

「嗨,我在取暖~」

「嗨,我在取暖~」

一、北方的車,都有一張冬天的臉

阿拉斯加的車,天生就有一種「冬天的樣子」。

這些畫面,有種荒涼的秩序感。

每一台車,都在寒冬中展現屬於自己的姿態。

這層黑色防寒罩能讓引擎少吸一點冰風。在雪地裡,它是車車的圍巾,也是它的盔甲。

這層黑色防寒罩能讓引擎少吸一點冰風。在雪地裡,它是車車的圍巾,也是它的盔甲。

保險桿厚、底盤高、輪胎深;有的車頭罩著一層黑色帆布,只露出兩個燈孔,像在雪地裡悶著氣深呼吸。

那層黑布叫Winter FrontGrille Cover,是一種專門讓引擎「少吸一點冷風」的防寒罩——不為了時尚,而是怕冷。

在極低溫時,冷空氣會從進氣口灌進引擎室,不但讓冷卻液降溫太快,還可能造成機油過稠、燃油霧化不良。所以北方駕駛會幫車套上這層「布口罩」, 讓引擎保持體溫、加快暖機,也能防止結冰。

「在阿拉斯加,連車也戴口罩。」 不是為了防疫,而是為了防冷。

「在阿拉斯加,連車也戴口罩。」 不是為了防疫,而是為了防冷。

有趣的是,每台車的「口罩造型」都不同,是北方汽車的冬季時尚​!

「在阿拉斯加,連車都戴口罩。不是防疫,而是抗寒。」

二、那些在雪裡插著電的車

每天早晨,停車場都會出現一幅奇特的畫面——一排SUV、皮卡,靜靜地插著電。

在這裡,電線不是為人設計的,而是為車。

「阿拉斯加的早晨。雪還沒化,車子先醒了。」 那天的陽光太亮,連雪都在反光,整個世界靜得只剩車的呼吸。紅圈圈是從車頭跑出來的插頭!

「阿拉斯加的早晨。雪還沒化,車子先醒了。」 那天的陽光太亮,連雪都在反光,整個世界靜得只剩車的呼吸。紅圈圈是從車頭跑出來的插頭!

那條線的名字叫 Engine Block Heater:一種幫引擎「醒來」的設備。

當外頭的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機油會變得像糖漿一樣濃稠,冷金屬與冷油互相摩擦,會讓車受傷。 於是他們在夜裡插上電,讓引擎在早晨醒來前就先暖和一點。

那一晚,我在旅館窗邊看著那幾條細長的橘線閃著微光——覺得這畫面浪漫得不像實用科技, 更像一種儀式: 「雪還沒化,車子先醒了。」

「城市裡的插座不是為人設計的,而是為車。」 夜晚下雪時,它們在黑暗裡靜靜閃光。

「城市裡的插座不是為人設計的,而是為車。」 夜晚下雪時,它們在黑暗裡靜靜閃光。

每一台車都在夜裡靜靜取暖,等著早晨再一起醒來。

三、一位被凍壞車的北方人

引擎加熱器的歷史,其實非常「人性化」。

它不是汽車公司發明的,而是一個北方人。

1947年,北達科他州的工程師Andrew Freeman家裡的Ford Model A常常發不動。

那時的人會用各種土法煉鋼:有人把熱水倒在引擎上,有人把煤鏟到車底,還有人整晚讓爐火燒著車庫。Freeman乾脆自己動手,用熨斗裡的電熱線圈與銅管改造成第一個「引擎暖爐」。在零下29度時,車竟然真的發動了。

1949年,他取得了專利。

四年內,他的發明賣出超過25萬個。

四、引擎加熱器的原理?

從此以後,北美冬天多了一種聲音:不是風,而是電流輕輕的嗡鳴——那是車子在呼吸。

原理很簡單:插上電源 → 加熱元件開始工作 → 冷卻液與機油被預熱 → 整顆引擎變得柔軟。就像替車泡一壺熱茶,讓它在早晨更快醒來。

「每一台車都像是北方的生物,靠厚重與沉默過冬。」 在這裡,大車不是地位,是生存。

「每一台車都像是北方的生物,靠厚重與沉默過冬。」 在這裡,大車不是地位,是生存。

而好處更多:

  • 啟動容易、不費電瓶。
  • 減少金屬磨損。
  • 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排放減少約60%。
  • 暖氣更快吹出。

這不是奢侈,而是一種日常。

在阿拉斯加,這不僅是維修建議,還是一種公民禮節

停車場裡的皮卡、SUV 排列整齊,有的沾滿灰、有的貼滿冰。晚上回到旅館後,我都會跑去停車場幫車車拍照。

停車場裡的皮卡、SUV 排列整齊,有的沾滿灰、有的貼滿冰。晚上回到旅館後,我都會跑去停車場幫車車拍照。

五、誰需要這種暖身儀式?

在這片冰原上,幾乎每台車都會插電,但不是每一台都一樣。

但如果你仔細分類,大致是這樣:

  • 柴油車(Diesel)

柴油在低溫下會「結蠟(gel)」,變得像果凍一樣。低於 -15°C(5°F)就建議插電,低於 -20°C則是必須。不然早上引擎會像睡死的熊一樣,怎麼轉都轉不醒。

  • 汽油車(Gasoline)

現代的合成機油已經改善很多,只要電瓶健康、保養得宜,零下十度內多半沒問題。 但對長期戶外停車的車主來說,Block Heater依然是安心的保險。

  • 插電油電(PHEV)與電動車(EV)

他們不需要這種加熱器,因為沒有內燃機。但他們有自己的「預熱系統」——用電池熱管理(BTMS)控制溫度,在出發前可以先用手機App啟動預熱,讓電池、車艙都達到理想溫度。

在阿拉斯加的冬天,你看到的兩種插電: 一種是幫電池保溫,另一種是幫引擎取暖。

也許浪漫有很多種樣子,而這裡的浪漫,是一條發著光的電線。

也許浪漫有很多種樣子,而這裡的浪漫,是一條發著光的電線。

六、雪地的呼吸聲

到了最後一天清晨,我又聽見那個聲音。

嗡——嗡——輕微卻密集。

那不是風,而是許多大車車在預熱的聲音。

在這片冰冷的土地上,人和車都一樣,需要時間,慢慢醒來。

也許這就是冬天的文明:不是對抗自然,而是學會與它共存。

在阿拉斯加,浪漫有很多種樣子:有的是極光,有的是雪,而有的,只是一條靜靜發亮的電線。

小插曲|雪地裡的暖呼呼空間

坐進車裡,是另一個宇宙。

對比外面零下的溫度,裡頭卻像一個小型的暖房。暖氣口發出微弱的呼呼聲,儀表板亮起柔和的綠光,玻璃被霜氣霧化,窗外什麼都看不清,只剩光的反射。

暖氣的聲音、手套的觸感、玻璃上的霜,都是旅程的開場。

暖氣的聲音、手套的觸感、玻璃上的霜,都是旅程的開場。

車子發動的那一瞬間,整個人都跟著震了一下!

那聲音不只是機械,而是一種宣示:我醒了,我準備好了!!

在阿拉斯加的冬天,車就是移動的家。沒有它,你哪裡都去不了。

這是City tour的小巴士!

這是City tour的小巴士!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1會員
142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Sylvie的移動城堡的其他內容
2025/10/14
我一直以為自己去阿拉斯加,是為了看極光。 但記在心裡的,除了夜裡寒冷的雪地,還有雪地上的那幾段路。那些低沈的引擎聲、打滑的瞬間、夜裡模糊的尾燈,比極光還真實,也更靠近生活。 一、出發 那是三月的阿拉斯加。我們一群人從台北出發,先飛到西雅圖,再轉機抵達那片白色的世界——費爾班克斯(Fairban
Thumbnail
2025/10/14
我一直以為自己去阿拉斯加,是為了看極光。 但記在心裡的,除了夜裡寒冷的雪地,還有雪地上的那幾段路。那些低沈的引擎聲、打滑的瞬間、夜裡模糊的尾燈,比極光還真實,也更靠近生活。 一、出發 那是三月的阿拉斯加。我們一群人從台北出發,先飛到西雅圖,再轉機抵達那片白色的世界——費爾班克斯(Fairban
Thumbnail
2025/09/14
離開崇德灣之後,我繼續往南。 靠著太平洋,穿過整個花蓮市區——居然一秒都沒停。 原本想在水璉找個早餐店。畢竟從早上四點多出門到現在,只喝了水,什麼都沒吃。卻沒想到,當我開著車,心情如同天氣一樣一路晴朗地循著地圖繞進去時,發現唯一一條在地圖上標註有店鋪的街道,安靜得像清晨的夢——一間店都沒開。
Thumbnail
2025/09/14
離開崇德灣之後,我繼續往南。 靠著太平洋,穿過整個花蓮市區——居然一秒都沒停。 原本想在水璉找個早餐店。畢竟從早上四點多出門到現在,只喝了水,什麼都沒吃。卻沒想到,當我開著車,心情如同天氣一樣一路晴朗地循著地圖繞進去時,發現唯一一條在地圖上標註有店鋪的街道,安靜得像清晨的夢——一間店都沒開。
Thumbnail
2025/09/08
下班回家,把車停進格子裡,還沒來得及把包放下,Chia已經在社區門口等我。她總是準時,像把整個城市的節氣都背在身上的人。 去年,是我們第一次一起去基隆中元祭。 「這次我們不開車!」我說。 畢竟,去年的我們才誤打誤撞,在管制前壓線開進基隆的信2停車場,殊不知那一停,就得等到晚上11點之後才能出來
Thumbnail
2025/09/08
下班回家,把車停進格子裡,還沒來得及把包放下,Chia已經在社區門口等我。她總是準時,像把整個城市的節氣都背在身上的人。 去年,是我們第一次一起去基隆中元祭。 「這次我們不開車!」我說。 畢竟,去年的我們才誤打誤撞,在管制前壓線開進基隆的信2停車場,殊不知那一停,就得等到晚上11點之後才能出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雪地對於長年居住在亞熱帶的島民來說,總是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每當寒流來襲,往合歡山上賞雪的車潮基本證明了這樣的心情。沒有車的我們,一樣懷抱著對雪的憧景,只好選擇搭大眾交通工具去追雪。 距離我們上次踩踏著雪與冰,緊抓帽兜來躲避狂風,不過六個月之遙。
Thumbnail
雪地對於長年居住在亞熱帶的島民來說,總是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每當寒流來襲,往合歡山上賞雪的車潮基本證明了這樣的心情。沒有車的我們,一樣懷抱著對雪的憧景,只好選擇搭大眾交通工具去追雪。 距離我們上次踩踏著雪與冰,緊抓帽兜來躲避狂風,不過六個月之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旅行者冬季在森林中的探險,與神祕的馬伕及村莊居民的互動,以及對於居住環境和探索未知的思考。透過生動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孤獨與美好,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章從冬季大風到無風的日子,展現了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變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旅行者冬季在森林中的探險,與神祕的馬伕及村莊居民的互動,以及對於居住環境和探索未知的思考。透過生動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孤獨與美好,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章從冬季大風到無風的日子,展現了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變化。
Thumbnail
我把腳踏車停靠在聳立的風車旁,爬上斜斜的堤防,從高處眺望。
Thumbnail
我把腳踏車停靠在聳立的風車旁,爬上斜斜的堤防,從高處眺望。
Thumbnail
2024-0630 參加屏東的山麻雀保育工作坊 正文說好久沒去那瑪夏, 趁這個機會去走走, 所以報名參加 炙熱天氣....還好坐在車子裡冷氣幫忙降溫, 蠻舒服的,高速公路上拍一張清天白雲,心情蠻不錯的 不過心想大家車子再跑,冷氣再開, 不知道會讓周遭的溫度升高多少!!?? 途中路
Thumbnail
2024-0630 參加屏東的山麻雀保育工作坊 正文說好久沒去那瑪夏, 趁這個機會去走走, 所以報名參加 炙熱天氣....還好坐在車子裡冷氣幫忙降溫, 蠻舒服的,高速公路上拍一張清天白雲,心情蠻不錯的 不過心想大家車子再跑,冷氣再開, 不知道會讓周遭的溫度升高多少!!?? 途中路
Thumbnail
我們一團六個人坐在小貨車的車尾,搖搖晃晃坐了一個小時,在山腳簽名報到,檢查身體以後,終於到達出發閘口。出發閘口前排著一輛輛滿載登山客的小貨車。我們一邊塗抹防曬霜,一邊在感嘆火山的宏偉,又不時想像未來四日艱辛的路程。早上九時許,我們終於向山裏邁出腳步。
Thumbnail
我們一團六個人坐在小貨車的車尾,搖搖晃晃坐了一個小時,在山腳簽名報到,檢查身體以後,終於到達出發閘口。出發閘口前排著一輛輛滿載登山客的小貨車。我們一邊塗抹防曬霜,一邊在感嘆火山的宏偉,又不時想像未來四日艱辛的路程。早上九時許,我們終於向山裏邁出腳步。
Thumbnail
「人生就像開車,紅燈的時候就停一停,綠燈的時候就慢慢起步,平平穩穩慢慢地開著。」 陽光普照 . 常說我們是老天爺賞飯吃的產業 往年比較容易遇到的是:天氣不好風浪大,即便客人到現場,也無法出海! 但這段時間!即便陽光再怎麼温暖的擁抱,少了客人來花蓮 一樣無法出海! . 原本這裡是座充
Thumbnail
「人生就像開車,紅燈的時候就停一停,綠燈的時候就慢慢起步,平平穩穩慢慢地開著。」 陽光普照 . 常說我們是老天爺賞飯吃的產業 往年比較容易遇到的是:天氣不好風浪大,即便客人到現場,也無法出海! 但這段時間!即便陽光再怎麼温暖的擁抱,少了客人來花蓮 一樣無法出海! . 原本這裡是座充
Thumbnail
Day 8 2024-04-14 虎加達(紅海度假勝地) 上午閒適吃早餐、在沙灘隨意走走。 下午3:00出發參加四輪衝沙,一台很破舊的Toyota四輪傳動坐了6人,4台車出動,一路碎石路巔簸著,勿高勿低,加上車上阿拉伯音樂,真是令人心驚膽跳。接著到一貝都因部落,我們發著糖果、筆,小朋友搶的好開
Thumbnail
Day 8 2024-04-14 虎加達(紅海度假勝地) 上午閒適吃早餐、在沙灘隨意走走。 下午3:00出發參加四輪衝沙,一台很破舊的Toyota四輪傳動坐了6人,4台車出動,一路碎石路巔簸著,勿高勿低,加上車上阿拉伯音樂,真是令人心驚膽跳。接著到一貝都因部落,我們發著糖果、筆,小朋友搶的好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