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步步驚魂記——疫苗的副作用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文/喬正一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下午,我陪母親到台北榮總進行檢查,這是感染科巫炳峰醫師安排的檢查。我們完成了抽血和X光檢查,同時也讓母親接種了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檢查結束之後,巫醫師馬上打電話通知我,母親的檢查數據和結果都顯示一切正常,沒有感染。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非常開心!

隨後,我買了沙拉麵包給母親吃,她很快就狼吞虎嚥吃光了。甚至,還有鴿子跑來搶食物,場面非常有趣。

母親現在的氣色比之前好很多,看起來沒那麼瘦了,讓我感到很欣慰與開心。

但沒想到隔天下午三點,我帶她去公園曬太陽。回程時她喊不舒服,額頭摸起來有點燙,量耳溫是38.9度,我開始心慌了。

但我又冷靜下來思維:昨天才剛抽血、照X光,感染科的巫炳峰醫師當天下午立即致電給我說母親沒有感染。巫醫師的來電給我的幫助非常大,如同給我吃了定心丸,他給了我判斷與決定是否應立即送母親去急診的重要資訊,感染通常會有一段潛伏期,不可能昨天檢查還正常,今天就立即發病。因此,如果排除了感染的因素,那麼母親突然發燒的唯一合理解釋應該就是疫苗的副作用。

於是,我決定不急著送急診,先觀察兩小時。因為,母親意識清楚,能說話,也吃得下,且吃得好,還會跟我撒嬌,如果動輒貿然送母親去急診,對母親與醫院都不是好事。晚上六點多,我量母親的體溫,顯示38.7度,沒再往上飆。母親說她不冷,還把棉被推開。我一直在床邊陪她說話、量體溫、聽呼吸,整晚都在觀察他的狀態。

到了深夜,母親仍沒有出汗,但體溫已有緩緩下降的趨勢。凌晨兩點半,我再量母親的體溫,已降到37.9度,那時她已熟睡,呼吸平穩,可我依然不敢鬆懈。

清晨五點,她喊好熱,她的額頭開始冒汗,我再量他她的體溫,顯示36.9度。直到此刻,我才百分百篤定母親的發燒確實是因疫苗的副作用所致,而這場疫苗的反應,此刻終於走完了。

早上七點,我又量她的體溫,顯示37.6度;隔一個小時,早上八點,母親的體溫已降到36.5,一切終於恢復正常。

這兩天的起伏,其實並不算戲劇性,而是一場理性與冷靜的賭注。母親體溫的波動趨緩,反倒讓我體悟到一件事:與醫師彼此間建立良好的互信與互動,彼此結下善緣,真的至關重要。假設沒有感染科巫醫師的這一通來電告知母親沒有感染,我一定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慌張與焦慮到無所適從。

母親因疫苗的副作用發燒,並未讓我後悔帶她去施打疫苗,反而讓我感到慶幸。因為這一次的發燒,喚醒了她的免疫系統,讓它開始運作,最後歸於平靜。雖然母親的發燒無法保證她在今年秋冬交替之際不會感冒或感染肺炎,但可以確定的是,她的健康風險已大幅降低,或許對她而言,這是一種身體的更新。

我相信科學,但不迷信科學;就如同我有宗教信仰,卻不迷信與依賴超自然的力量。我才不信醫師們鼓勵高危險群接種疫苗會是一種陰謀,因為這種陰謀論根本不合邏輯。我始終堅持一個信念:盡人事、聽天命。母親高齡且多次因肺炎住院,這些與死神拔河的真實經歷,更加深了我對疫苗保護力的信心,有施打疫苗還是有保佑,我只需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將所有的風險都降到最低,至於其他那些我無法掌控的部分,我不必罣礙,因為我已問心無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5會員
336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0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喘息能讓照顧者重新獲得能量、舒緩壓力,從而在照顧過程中保持耐心與圓融。如果沒有喘息,自己先累垮了,又有誰能擔任長期照顧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2025/10/10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喘息能讓照顧者重新獲得能量、舒緩壓力,從而在照顧過程中保持耐心與圓融。如果沒有喘息,自己先累垮了,又有誰能擔任長期照顧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2025/10/04
母親有時會在深更半夜喊我的名字,把我給喊醒,她的嗓門很大,音頻很高,簡直就是魔音穿腦的噪音,會讓人腦神經衰弱,想矇住耳朵裝死繼續睡也沒辦法,因為,母親的執念很深,意志力過人,不把我喊醒誓不罷休。
Thumbnail
2025/10/04
母親有時會在深更半夜喊我的名字,把我給喊醒,她的嗓門很大,音頻很高,簡直就是魔音穿腦的噪音,會讓人腦神經衰弱,想矇住耳朵裝死繼續睡也沒辦法,因為,母親的執念很深,意志力過人,不把我喊醒誓不罷休。
Thumbnail
2025/10/01
母親與我沒有特權,也沒有關係可依靠,但我們卻幸運地遇上諸多良醫。他們以專業與良知,為無數病人及家屬點亮了一盞盞明燈。因此,我認為,與其送醫師水果禮盒或紅包,不如將醫師的專業與善行化為文字,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良心與堅持。這不僅是對醫師最好的回饋,也是對整個醫療環境最正向的支持。
Thumbnail
2025/10/01
母親與我沒有特權,也沒有關係可依靠,但我們卻幸運地遇上諸多良醫。他們以專業與良知,為無數病人及家屬點亮了一盞盞明燈。因此,我認為,與其送醫師水果禮盒或紅包,不如將醫師的專業與善行化為文字,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良心與堅持。這不僅是對醫師最好的回饋,也是對整個醫療環境最正向的支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一名女性老年病患在母親節時因身體不適而急需就醫,結果被診斷出罹患新冠病毒,並伴隨其他一連串的身體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她在醫院治療的經歷和遭遇。
Thumbnail
一名女性老年病患在母親節時因身體不適而急需就醫,結果被診斷出罹患新冠病毒,並伴隨其他一連串的身體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她在醫院治療的經歷和遭遇。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