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帖的意義與精神
侯吉諒老師強調「臨摹是必經過程」,這提醒學書之人應從古人入手,體會筆勢、結構與氣韻,而非急於自創。「從臨摹中體會筆意之流動,學會『守中求變』。」
2.不同書體的學習啟示
各碑帖代表不同時代與書風:
·隸書《金山碑》:線條樸實,氣韻厚重。·楷書碑帖(如歐陽詢、虞世南):結構嚴謹,筆法清峻。
·行書(趙孟頫、王羲之):行雲流水,神采飛揚。
·草書(智永、王羲之):自由揮灑,氣勢萬千。
可以寫你對其中一種書體的感受或偏好,例如:「歐陽詢的楷書讓我體會到筆筆中含勁、方中帶圓的力道。」
3.書法與心性
書法不只是技藝,更是修身。從臨帖中反覆體會古人精神,是與歷史對話的一種方式。
心得可說:「每一次臨帖如同靜心的修行,筆下的節奏讓心境平和。」
4.現代書法學習的思考
第五章最後提到「書法健康操」與「全臺筆墨莊」,顯示作者希望書法融入生活,而非停留於古籍。
你可從現代角度談:「書法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