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努力背單字、練語法,卻總是「記不起來」時,
其實這不代表你的大腦不行,而是方法還可以調整。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些實用觀念,
讓你學會如何用情緒、線索和回想,把記憶牢牢建構起來。
理解過記憶的本質,接著我們要來說說怎麼應用在實際的學習上!
想不起來,代表提取時間很長
如果在記憶的本質中的論述成立,那麼記憶一定存在於大腦的某處。但為甚麼我們還是想不起來?
這通常是因為,在建立記憶時與它相關的線索(cue)太薄弱,
缺乏線索就難以在龐大的記憶庫中搜尋到那段資訊。
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更用力去想」,
而是強化記憶與自身的連結。
你可以運用五感去建立這些連結,
而我最推薦的,是「情緒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透過音樂來練習語言──
不論是英文、日文,甚至法文。
一首歌不只能幫助發音,還能讓我自然地記住單字、文法與表達方式。
你有沒有發現,當某首歌響起時,
它會喚起特定時期的回憶?
也許是畢業時的感傷、戀愛時的悸動,
也許是失戀後的疼痛。
當然,這種方法不一定適用每個人。
對我而言,音樂與歌詞承載的是情感與思想,
它們讓我的記憶更加鮮明。
請你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去讓記憶變得有溫度、有生命。
每一次的回想,都是一次新的生成,
舊的記憶會被覆寫,長出新的樣貌。
在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方法,
透過引導人重新回憶事件,
並賦予那個事件新的理解與意義,
從而改變人對回憶的情緒反應。
這個過程被稱為「再鞏固(reconsolidation)」。
換句話說,人類的記憶其實並不可靠,
改變認知,就能改變記憶,也改變感受。
應用在語言學習上也是如此。
每一次練習,都是在重新建構記憶的過程。
當你能在練習中連結更多線索——
聲音、畫面、情緒、語境——
記憶就會被更牢固地寫進大腦。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提取的速度越來越快,
甚至能在不經思考的情況下自然運用。
如果這篇文章也讓你對記憶有新的理解,
那我會覺得——我們的大腦今天又一起長大了一點 🌱
希望你能把這些概念應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讓記憶變得更鮮活、有溫度,也更好玩🎶
閱讀更多《學日語崩潰日記》系列文章
30分鐘免費日語學習諮詢
你是不是學日語學到一半就卡住,覺得「啊!讀了兩個小時還不都忘光光!」🤣
別擔心,我提供 30 分鐘免費諮詢,幫你抓出學習盲點,
給你簡單可落實的方法,還有小技巧讓你穩定養成學習習慣。
讓你真正能自己學,越學越有成就感💪
➡️ 想要的話,只要填表預約就可以,我們一起找到最適合你的學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