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acle 推出 AI Database 26ai:資料庫正式進入 AI 時代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大家好,我是 Mech Muse!這篇文章要帶你深入了解 Oracle 在 2025 年 10 月最新推出的 AI Database 26ai。這不只是一次資料庫的升級,而是 Oracle 想把 資料庫本身變成 AI 核心平台 的宣示。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

  • 📌 Oracle 26ai 有哪些新功能,和之前的 23ai 有什麼不同
  • 📌 這次升級背後的演進脈絡與時間線
  • 📌 什麼是向量檢索、Agent 架構,為什麼這麼重要
  • 📌 對企業、工程師和資料團隊來說,實際影響會是什麼

接下來我會用四個小標,帶你從新聞 → 演進 → 技術細節 → 總結,完整拆解這次更新。


Oracle AI Database 26ai 正式登場 📰

2025 年 10 月 14 日,Oracle 在 AI World 上正式發表 Oracle AI Database 26ai,並宣告它將取代 23ai 成為新的長期支援版本(LTS)。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訊號,因為 Oracle 不只是更新功能,而是把 AI 視為資料庫的「核心」。

raw-image

在這次新聞中,有幾個重點值得特別關注:

升級無痛化:如果你目前在用 23ai,不需要重新認證應用或大幅度改動,只要更新就能升級到 26ai。這降低了許多企業最擔心的轉換成本。

AI 原生內建:不同於過去要外掛或透過第三方,現在 Oracle 把 AI Vector Search(向量檢索)Agent 架構 等功能直接放進資料庫核心。這表示,做語意檢索或 RAG 應用不需要再額外搭建向量庫。

超過 300 項功能:26ai 不只是加新功能,也包含了原本 23ai 的完整功能,等於是在既有基礎上擴張,而不是推倒重來。

Agent 架構正式登場:Oracle 特別強調,26ai 裡資料庫可以直接支援 Agent,讓它不只會存資料、查資料,還能自己去做決策、觸發流程。

跨雲與 Lakehouse 新平台:Oracle 同步推出 Autonomous AI Lakehouse,支援多雲與 AWS 整合,讓企業能跨平台使用資料與 AI。

這些亮點顯示 Oracle 想把資料庫「升格」成 AI 的運算與應用核心,而不只是後端的數據倉庫。


Oracle 為何從 23ai 進化到 26ai ⏳

要理解 26ai 的重要性,就要先回頭看看 Oracle 近兩年的路徑。這裡我幫大家整理一條簡單的時間線:

📅 2024 年 5 月:Oracle 推出 23ai,首次內建 向量檢索,支援語意查詢,能在文字、影像與關聯式資料中做混合查詢。這是 Oracle 跨入 AI 的第一步。

📅 2024–2025 年:Oracle 陸續更新 Exadata、GoldenGate 等週邊軟體,為向量計算、AI 查詢做硬體與效能優化。這些動作是在鋪路。

📅 2025 年初:市場開始大量討論 RAG(檢索增強生成),企業發現只靠大語言模型不夠,必須要結合自己內部的資料庫。這讓「AI + Database」成為熱點。

📅 2025 年中:Oracle 在 AI World 展示跨雲、Lakehouse、Agent 概念,暗示新一代資料庫即將出現。

📅 2025 年 10 月 14 日:Oracle 發布 26ai,正式將這些概念產品化,並定義為 LTS 長期支援版本。

從這條時間線可以看到,Oracle 的策略並不是一次性爆發,而是逐步累積:先把基礎功能(向量檢索)放進去,再強化效能,最後推出 Agent 與跨雲整合,讓資料庫「變身」成 AI 平台。

為什麼 Oracle 要這樣做?背後有幾個原因:

  1. 市場需求驅動:企業需要語意檢索與 RAG,但不想要額外建一個獨立的向量資料庫。Oracle 直接把這些功能放進資料庫,降低採用成本。
  2. 競爭壓力:在雲端戰爭裡,AWS、Azure、Snowflake 都在推 AI,Oracle 必須用「資料庫即 AI」來守住優勢。
  3. 長期佈局:AI 趨勢才剛開始,Oracle 把 26ai 定義為 LTS,就是要確保未來 5–10 年,這個版本能持續支撐企業需求。

所以 26ai 的發布,不只是產品迭代,而是一場戰略轉折。


你最想知道的三個技術重點 🔍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向量檢索到底怎麼做?Agent 在資料庫裡又是什麼?跨雲平台會帶來什麼?」下面我挑三個重點深入說明。

(1)向量檢索與多模態查詢

過去要做語意檢索,通常要額外引入向量資料庫(像 Pinecone、Weaviate)。但 26ai 直接把向量檢索放進 Oracle Database,並且支援 文字、圖片、結構化資料 混合查詢。這代表你可以在同一個 SQL 查詢裡,同時搜尋用戶評論的文字語意、產品圖片的相似度,還能結合傳統關聯式資料。

這樣的好處是:不用搬資料、不用管理兩套系統,也能確保查詢到的是最新資料。但挑戰在於:向量索引需要更高的記憶體與硬體效能,Oracle 透過 GPU 加速與 Exadata 優化來解決。

(2)Agent 架構:資料庫也能自己思考?

Agent 就像一個「能自己行動的小助理」。在 26ai 中,Agent 可以直接在資料庫內被建立和管理。舉例來說,你可以建立一個 Agent,當有人查詢「某產品的最新庫存狀況」時,它不只會回覆資料,還能自動比對出貨情況、產生報表,甚至發 Slack 通知。

這讓資料庫不只是被動提供資料,而是能主動「協助工作」。對企業來說,這可能會改變工作流程,讓許多原本需要 IT 人員開發的自動化流程,直接在資料庫層完成。

(3)跨雲與 Lakehouse

Oracle 26ai 也帶來一個新平台:Autonomous AI Lakehouse。它結合資料湖與資料倉,支援 Iceberg 格式,能和 Databricks、Snowflake 等生態互通。再加上 Database@AWS 的整合,企業可以在不同雲之間更方便地做查詢與 AI 分析。

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公司資料分散在多個雲(或內部伺服器),未來用 Oracle 的解決方案,可以不用再煩惱「搬來搬去」的問題。


總結:Oracle 26ai 對未來的啟示 💡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到 Oracle 26ai 的幾個核心訊號:

  1. 資料庫角色改變:它不只是存放資料,而是變成 AI 的核心平台。
  2. AI 能力內建化:從向量檢索到 Agent 架構,這些功能不再需要額外系統,而是原生在資料庫裡。
  3. 跨雲與治理意識:Oracle 不只推技術,也強調多雲整合與安全治理。

對企業來說,這可能代表兩個方向:

  • 如果你在考慮導入 RAG、語意搜尋、跨雲 AI,26ai 提供了一個「一站式」方案。
  • 但如果你已經有 Snowflake、Databricks 或專門向量庫,就要仔細評估,Oracle 的整合是否值得切換。

最後,這只是開始。Oracle 26ai 能不能在真實應用中跑得順、跑得快、跑得穩,還要看接下來的案例。


👋 我是 Mech Muse,如果你喜歡這樣的科技深度解析,記得追蹤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31會員
443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10/17
這篇文章會帶你看懂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全貌:從工業自動化如何快速普及,到 IFR 主席點名的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為何是下一波關鍵。讀完後,你能掌握中國崛起的時間線、最新技術挑戰,以及未來值得關注的趨勢方向。
2025/10/17
這篇文章會帶你看懂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全貌:從工業自動化如何快速普及,到 IFR 主席點名的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為何是下一波關鍵。讀完後,你能掌握中國崛起的時間線、最新技術挑戰,以及未來值得關注的趨勢方向。
2025/10/17
這篇文章帶你了解「2025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上海揭榜的重點,特別聚焦人形機器人與 DeepSeek 的入選原因。讀者將獲得完整新聞介紹、時間脈絡整理、工程界為何認可這兩項技術的解析,以及對台灣產業的啟示。
Thumbnail
2025/10/17
這篇文章帶你了解「2025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上海揭榜的重點,特別聚焦人形機器人與 DeepSeek 的入選原因。讀者將獲得完整新聞介紹、時間脈絡整理、工程界為何認可這兩項技術的解析,以及對台灣產業的啟示。
Thumbnail
2025/10/17
Meta 與 Arm 攜手,從大型資料中心到行動裝置全面提升 AI 效能與能效。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新聞重點、合作背景時間線、技術細節補充,以及這場「AI 節能革命」可能帶來的未來影響。
Thumbnail
2025/10/17
Meta 與 Arm 攜手,從大型資料中心到行動裝置全面提升 AI 效能與能效。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新聞重點、合作背景時間線、技術細節補充,以及這場「AI 節能革命」可能帶來的未來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很常會看到 Scale AI 的消息,粗淺知道他們是在做資料標記(Data Labeling,或稱數據標記)。近來也有討論說資料會先用完,還是算力。剛好趁著這個機會深入了解 Scale AI 在做些什麼,他們如何解決資料標記的問題,以及在這領域中還有哪些玩家。 這期來聊聊 S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很常會看到 Scale AI 的消息,粗淺知道他們是在做資料標記(Data Labeling,或稱數據標記)。近來也有討論說資料會先用完,還是算力。剛好趁著這個機會深入了解 Scale AI 在做些什麼,他們如何解決資料標記的問題,以及在這領域中還有哪些玩家。 這期來聊聊 S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據處理需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利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讓模型能夠理解並生成自然語言,從而實現人機協作,優化業務流程並提升客戶體驗。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據處理需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利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讓模型能夠理解並生成自然語言,從而實現人機協作,優化業務流程並提升客戶體驗。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已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改善客戶服務到優化運營流程,AI和ML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又可如何利用AI和ML提升業務呢?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已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改善客戶服務到優化運營流程,AI和ML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又可如何利用AI和ML提升業務呢?
Thumbnail
本文要探討AI的任務與實戰場景。AI技術已深入生活各層面,從違約預測到都市交通管理。AI任務主要有三類:數值型資料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影像辨識。時間序列資料和強化學習方法(如AlphaGo)也引起廣泛關注。AI演算法和方法因應不同學派和技術發展而多樣化,了解這些基礎有助選擇適合研究方向
Thumbnail
本文要探討AI的任務與實戰場景。AI技術已深入生活各層面,從違約預測到都市交通管理。AI任務主要有三類:數值型資料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影像辨識。時間序列資料和強化學習方法(如AlphaGo)也引起廣泛關注。AI演算法和方法因應不同學派和技術發展而多樣化,了解這些基礎有助選擇適合研究方向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預計量子AI計算會在2032年左右來到,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逐步去學習量子計算與演算法,讓我們按部就班,持續前進,做輕鬆無負擔的超前學習 !
Thumbnail
預計量子AI計算會在2032年左右來到,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逐步去學習量子計算與演算法,讓我們按部就班,持續前進,做輕鬆無負擔的超前學習 !
Thumbnail
那天看到OPENAI SORA的新功能出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又看到這篇的分析(請點我),不免深深覺得,難道這又是另一個時代的終止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了嗎? 那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或者,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呢?
Thumbnail
那天看到OPENAI SORA的新功能出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 又看到這篇的分析(請點我),不免深深覺得,難道這又是另一個時代的終止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了嗎? 那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或者,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